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下,从交际意图和修辞目的的角度,探索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以理工科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Swales的CRS(create a research space)语轮-语步研究方法,对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分析.建立语篇图式结构,揭示语篇图示结构的学科特征,归纳微观语体特征,确立学科语篇写作范式和写作步骤,为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为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开辟了新的视点.语篇分析中的衔接、连贯等理论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作者从短文类听力语篇特点出发,将语篇分析法应用于英语听力短文类语篇教学,实践说明,语篇分析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语篇分析和语用学这两个语言学分相学科的关系,说明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创建语篇分析语用模式,不仅有利于语篇分析体系的完善,而且有助于语用学学科的成熟发展。文章从语篇的交际活动性质、认知活动性质以及语篇活动性质出发,阐述了创建语篇分析语用模式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三份SSCI期刊1980年至2012年有关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的研究论文,分析其研究内容、结果和热点变化。从内容来看,学术语篇几乎每个部分的语类结构都得到了研究。从结果来看,大量的研究指出了学科内的语类结构复杂性、不同学科间的语类差异性、不同语类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语类结构的影响。研究热点的变化主要表现于研究学科的多样化、研究内容的细化、研究方法的结合和理论框架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Halliday和Hasan(1976)提出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以来,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1999)为理论基础,从元语用的角度揭示语言顺应和语篇连贯的关系,研究在连贯语篇中语言顺应的动态过程。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元语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境因素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交际产生于动态的语境中。用语言顺应理论来指导语篇连贯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语篇的连贯产生于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中,是顺应语境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篇构建研究是语篇分析理论关注的一个领域.功能语言学主要从主述位推进、人际功能、评价意义和命题修正等视角对语篇构建途径进行阐释,而认知语言学则主要从隐喻认知视角揭示语篇的构建途径.语篇构建途径的多视角研究丰富了语篇分析理论的内涵,进一步明晰了语篇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8.
语篇翻译将语篇语言学、功能语法和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从情景语境三要素--语场、语式、语旨三方面讨论语篇翻译中情景语境的重构对保证译文质量和实现原文交际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篇跨文化对比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多地从句子扩展到语篇,近些年来跨文化的语篇对比有了很大的发展.语篇对比研究不能简单地套用分析和对比句子及其他语言单位的方法与路径来分析和对比.相比之下,语篇更多地受制于其产生和使用的语境,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不是由语言系统的差异所造成的,也基本不反映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尽管语篇的具体构成状况与所用语言的特点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功能语篇分析对语篇的解释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是人们用语言系统进行交际的意义单位,是一种交际活动。语篇分析不仅要明白语篇所表达的意义,更要全面注重一连串语言被感知为一个负载信息的语篇解释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文化语境(语篇体裁)、情景语境(语域)和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的角度,将语篇分析与解释、评估相联系,旨在通过语篇的解释而达到正确评估语篇的目的,且通过一医学报告实例分析表明了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词汇模式理论从词汇复现的角度提出英语语篇的分析模式(词汇复现-句子联系-句子衔接).词汇在语篇中的复现模式把词汇、语法和语篇等连接手段统归于词汇,可以简化语篇衔接分析的过程,操作性强.本文利用此理论分析汉英新闻语篇各一篇,从词汇复现的角度对比汉英语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维也纳学派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即语篇一历史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国际语篇分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却很少被应用于对汉语语篇的分析之中.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将该理论全面、系统地加以介绍,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其进行借鉴和修正,使其适用于对当代中国新话语的分析,进而推动中国的语篇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料库方法和语篇分析的结合是语言研究的一种有益拓展,语料库方法拓展了语篇分析的深度,语篇分析则拓展了语料库研究的广度。基于语篇这一更高层次的体裁分析和批评性话语分析就是如此。对于体裁分析,语料库方法通过文本的分割,能对更高层级的结构单元(语步和策略)进行分析。对于批评性话语分析,语料库方法充分利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框架,充分考虑上下文(包括互文性、社会和历史语境)。语篇分析和语料库方法的结合表明,基于语料库的语篇研究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分析单位,它可以使分析更细致、更多维、更多对比,因此分析的结果更具概括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凝聚学术共同体、聚焦前沿问题的学科发展趋势给语篇分析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为进一步把握语篇分析理论前沿与确定语篇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方向,“第17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英汉语篇分析”的主题,从语篇分析理论与其他前沿学科和领域的结合角度展开主旨发言,充分彰显了多元视角的学术思想和最新成果。研讨会特设的“青年学者分组报告”环节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交融学术思想、拓宽研究视野的机会。本次研讨会注重融合、追求创新、聚焦发展,为英汉语篇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成果的下一步推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语篇教学法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教学法是随着篇章语言学(text ling uistics)的理论在西方的兴起进入外语教学课堂的.不同于传统的以句子作为基本单位的“句子教学法”,它是以语篇作为基本单位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语篇分析为主,先从表达完整而确切的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再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采用语篇教学法,在精读课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把对课文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根据语篇分析的理论,对一个语篇的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因此.在讲解一篇课文时,首先从上宏观上着手,立足于篇章整体,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然后,从微观上探讨各种语言形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开始的“话语转向”带来了语篇研究的繁荣。语篇分析在7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独立的跨学科研究。经过 80年代的迅速发展 ,语篇分析在 9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走向成熟 ,并在 90年代末成长为一个自主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意义的象似表征理论动摇了索绪尔语言学中任意性的定律.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语言意义象似表征的理论基础及象似的标准,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语言象似性研究中的地位及应用,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从次象似符到真象似符的连续体上的某一象似符来表征的,并在语篇层面上通过内指象似(即语篇内部的象似)和外指象似(即语篇外部的象似)阐述了语言意义的表征过程;介绍了语篇间的象似性(即互文性),结合语用象似的观点,分析了意义在传递过程中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18.
语篇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模式——复合模式——连合模式,是语篇结构理论的简化,也是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本文试图运用三大类语篇模式,综合分析(潜在)语篇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建立了语篇的宏观(微观)结构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篇一直是许多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分别从文体学、系统功能语法、符号学、传播学、语用学等学科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通过对广告语篇研究进行梳理,该研究有两个转向,即从说话人的角度转换到从受话人、听话人的角度去研究文本;从静止的辞格分析转换到社会动态交际的角度去研究语言及其文本。从多角度研究语篇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篇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有之的诗配画语篇是比较早的多模态语篇类型,但从多模态角度对其研究却不多见。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对诗画语篇进行了界定并分类,将其分为题画诗(诗配画)和题诗画(画配诗)两种类型。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依照Kress & Leeuwen的视觉语法和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及关系,以郑板桥的诗配画语篇(竹石图)为例,分析该语篇诗文与图画的关系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配画语篇的意义及多模态语篇中模态的关系及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