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政治发展面临着政治参与、利益整合扣政治稳定的挑战,但同时阶层分化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因此,应积极促进农村阶层分化,健全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其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合理定位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以优化权利配置,从而使阶层分化成为促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阶层群众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息息相关。各民主党派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发挥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等功能,在促进教育政策发展和完善方面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应该有所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武汉抗战时期募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抗战时期,国内各阶层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国民政府中央权威的确立;为适应抗战需要,国民政府放松了对民众团体的控制,这些都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武汉发动的几次募捐运动中,国家整合与社会组织整合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互为补充,既发挥了国家政治核心的动员能力,又充分利用了社会组织广泛联系民众的纽带作用。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条路径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各种募捐运动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制度及其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治制度是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而限制、调节、疏导各阶级、集团或个人政治活动的规范体系。其社会功能是目标定向功能 ,促进价值生产的创制功能、维护价值生产的保障功能、促进合作的整合功能、社会价值的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大批涌现。各阶层利益差别的加剧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整合各阶层利益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简论“政治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动员是政治生活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动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生动体现.本文界定了政治动员概念,指出政治动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典型的国家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政治动员整合社会力量的功能、促进社会民众政治参与的功能、调适社会心理的功能和维持政治稳定的功能,并提出了进行政治动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的功能上寻找其为思想政治教育所提供的借鉴作用 :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性上的耦合 ;文化传播对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文化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文化传播的社会调适作用 ;文化分层理论所提供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产生于社会形成独立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之后,经历了由社会化、规范化到人本化的历史演变,面临着人口服务、劳动关系、社会组织、信息网络、社会稳定和公共精神等现实挑战,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中所具有的政治保证、力量凝聚、调节整合、稳定控制、主体培育、激励引导等功能的总和,具有价值性、人本性、柔软性和潜隐性等特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须经过认识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整合等阶段,遵循社会适应、要素协同、神形统一、同步递增等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系统和实践系统。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诸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社会结构之中,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挑战,在批判分析社会思潮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在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集体意识中不断强化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要弥合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分歧隔阂,促成社会价值共识,更要在资本物化社会中深入日常生活世界,关注人自身的生存,“解蔽”道德意义,帮助实现人向人本质的回归,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引领,促进社会整合,实现道德教化等功能,彰显其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治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玉 《南都学坛》2006,26(2):108-115
政治沟通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主要标志,是政府与普通民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政治沟通是一个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达到政治协调甚至是双赢,其主体必须至少有一方掌握政治资源,而且要借助一定的沟通平台和媒介,要求有妥协和中庸的政治文化底蕴。政治沟通具有政治社会化、社会控制、政治整合、政治民主、化解社会政治冲突等功能。政治沟通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起到传播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政治统治权威、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制度化建设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衍生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显性化、政治诉求多样化以及多种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给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以社会公正为准绳,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加强思想理论宣传,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社会整合机制,才能不断扩大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注重社会和谐发展及其对执政党的相关能力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深层理念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深刻变化,如何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和谐四川必然坚持走法治之路,必须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生幸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予以关注并深深内化于社会改造实践之中的大事,当前更是事关科学发展价值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民生幸福问题最终落实于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之上,在此执政党与政府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解决好我国当前的民生幸福问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促进就业,保民生之本;调节分配,化民生之困;加强社保,壮民生之依;办好教育,固民生之基;维持稳定,坚民生之盾。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经济领域的变革推动着社会价值趋向多元,价值多元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个体价值的过度膨胀,由此而出现的价值冲突在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着消解作用,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均衡,在国家、政党与社会层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认同匮乏问题。在社会生活领域,认同匮乏的具体表现就是公共精神短缺。由于公共精神短缺而导致的社会分裂会从根本上破坏国家和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土壤。执政党价值整合语境下的价值,其内在构成是以认同为核心,包括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和社会认同三重维度,分别指向共同理想、行动力量和公共精神。执政党价值整合的路径在于通过建构国家价值体系、建设良好的公民生活空间、强化公民教育来强化国家认同,通过强化意识形态认同、形象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来强化政党认同,通过建构公共价值规则、协同个体价值目标、强化社区认同来强化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东西的获取都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任何抉择,都有一个权衡利弊的时刻,机会成本是人们选择的替代性考虑。政治是一个共同体面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在互相冲突的价值上进行选择的过程。改革是执政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设计改革和推进改革实现长期执政。一般而言,利益集团可以分成三种,相应地发挥着稳压机、搅拌机和粉碎机的相应功能。为此,为推进改革就必须对不同利益集团要采取相应不同对策,在法治框架下,把各种利益集团纳入秩序轨道内,健全利益集团之间正常博弈机制,力促最后决策在动态中接近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深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蕴涵着空间、时间、实践和党建四个维度,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立体图景。在空间上表现为对内构建和谐社会与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的良性互动;在时间上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辅相成;在实践上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党建上表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执政党建设理论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先进性建设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新内容,提高执政能力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执政党的新理念,构建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成为执政党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古今中外无数先贤志士上下求索,苦苦探寻,形成了关于和谐社会的种种构想。今天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突显出来,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解决、调和各种矛盾,建设和谐的经济和社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在依据现实国情变化的基础上,在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方面做了调整.在经济层面,发展历经了从注重数量到质量,再到两者并重和强调质量的过程;在政治层面,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追求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文化层面,从主流意识形态转向多元并存和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在社会层面,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