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球化与价值冲突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0年代 ,西方学界提出全球化概念并开始研究全球化问题 ,之后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说和思想流派。我国学界对全球化问题研究起步晚一些。但进入90年代 ,国内从事经济、政治、哲学、科技、文学、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 ,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球化理论已成为我国学术界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一 ) 全球化的涵义  一种意见认为 ,全球化是说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全球化也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这就产生了“全球人” ,形成了一种“地球文化”。尽管有矛盾和…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将本民族文化转变为人类共有的资源。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并行不悖的 ,二者是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术话题,中国学者对之作了积极回应,既介评国外学者的全球化理论,也表述了中国学界的全球化观,既有综合论述,也有分门别类的专题研讨。可是,由于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中国理论界对它的理论把握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存有歧见。本文拟对中国学者的全球化问题研究加以综述。一、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大多数全球化论者希望给全球化一个准确的定义。从所能见到的资料看,有些学者的全球化定义内容宽泛,如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西方对政治文化的研究 ,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而我国学术界则在八十年代末 ,开始关注政治文化。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的研究范畴、政治文化世俗化三个角度对中西方学者政治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深入探析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巴蜀文化概述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命题,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从4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学术界对巴蜀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史(尤其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和民族学方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学者注意到巴蜀文化在整个历史时期显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中国向西方求知识、求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但全球化概念的背后存在着发源于西方学术的庞大理论群,而西方的理论是西方学者从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处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在他们的利益取向上提出的。中国学者应当保持敏锐的中国问题意识,研究全球化在中国的发生史和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自己的利益判断和思想方向实行改革、推进开放,才能以共同体的力量参与新时代的全球化竞争,而避免文化主体缺损的被"全球化"或后殖民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分析——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俊 《社会科学》2003,(3):120-124
文化全球化是个客观的事实 ,其研究有着不同的视角。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文化全球化更多地体现为民族文化的维护与发展 ,区域文化利益感的加强和全球文化共识形成。同时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文化全球化加强了文化的扩展与自主 ,但是 ,它代替不了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扩展中的霸权主义实质就是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邵玲 《南方论刊》2014,(1):96-97,95
《翻译、权力、颠覆》收录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学者的主要理论,从文化与社会层面梳理并阐述了译者的角色、功能及其种种权力解构。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经济社会学学科诞生时,学者非常重视从丰富的文化视角理解经济生活,如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并形成了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重点关注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但是,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复苏时,受格兰诺维特等学者的"社会结构绝对主义"观点的影响,文化分析范式一度被遗忘.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分析范式又再次进入经济社会学领域,并出现了多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新制度主义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建构论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和嵌入性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等.21世纪以后,"文化分析范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文化置于理解经济行为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经济社会学的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族裔散居理论是2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作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术语和概念,引起了当下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简要讨论的同时,探讨一下其应用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