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信源、传者和受者等多种角色,加上其即时推送信息、互动传播以及庞大的用户数量等优势,对社会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使舆情自下而上形成并蒸腾,打破了原有舆论格局中政府、传统媒体的绝对中心地位自上而下传播信息的格局,成为舆情传播的新途径和聚集地。以多伊切的舆论生成的"瀑布模式和蒸腾模式"来阐释微博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在形成机制上的不同,观察这两种模式下生成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冲突与重叠,有利于对新媒体与舆论关系的整体把握,为政府引导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的利远大于弊,其存在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网络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趋利避害:政府应以“以法治网”为根本,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网络舆论的表达;对网民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把关;强化主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舆论互动;在动态中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在组织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不断巩固传统媒体引导阵地,积极开拓新兴媒体引导渠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动,努力营造舆论强势,最大限度地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空间的社会舆论表达成为常态,网络成为主流媒体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舆论走向、进行舆情治理、传播主流价值的核心阵地。人工智能驱动网络舆论生态中舆论主体、客体、环境及规则的全面变革,引发了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的逻辑转向,即引导理念上从“用户本位”到“场景为王”,运作机制上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关系”的双向融合,技术路径上从协同引导到智能化治理体系的建构,效果评价上从工具理性到工具与价值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PX事件中舆论生成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出新媒介技术条件下影响舆论传播的一些关键因素,认为风险信息的公开是引发舆论争议的起点.而传统媒体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失语与噤声则反而激化了网络舆论,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进而推动了情绪、话语舆论向行为舆论的转变。为此,政府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关注网络舆论,采取“疏”而非“堵”的沟通方式,与公众进行公开、坦诚、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树立可信赖的政府形象,方能有效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自由互动的思想交流方式逐渐形成,网民可以通过网络顺畅而公开地表达自己对政策的态度,众多的利益表达汇聚为民意,形成舆论,对主流媒体和传统政治文化造成无形冲击,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并由此而造成人们政治行为的紊乱和政治生活的振荡。因此,政府应对网络冲击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网络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本文主要探讨民族地区政府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网络舆论引导和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草根媒体提供了人人皆可参与的媒体平台,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通过网络、手机、微信、电影等媒介夹带“私货”,开展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遭遇西方意识形态的战略围堵。为避免出现主流价值观消解的危险,应加强对“草根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建构媒介话语权,优化传播渠道,扩展宣传平台,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草根媒体”承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成为当前青年价值观教育和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8.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河北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新闻媒体“善行河北”主题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出梦成于德、崇德扬善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善行河北”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传播环境的深刻变化,“善行河北”宣传报道必须不断深化内涵,通过构建深度长效传播机制发挥坚实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体之一,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亦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此,对如何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做了调研分析,认为:引导和优化网络舆论环境,需要健全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环境,增强网民法制观念;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提高网民道德素质,促进网络服务商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利用“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促进官民之间的理解与互动;健全网络技术,保障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讯技术的发达为微信舆论的传播提供了传播载体,移动讯通工具的发达加速了微信舆论的交互、交融与互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微信了解、挖掘与传播信息的局面空前繁荣,微信成为学生搜集信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当前舆论媒介传播路径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移动性更高、渗透性更强、集中性更突出,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的网络新时期,高校传统引导模式对微信舆论难度越来越大,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有了核心价值观,人们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更有效地凝聚人心,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在新形势下,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不断发威。把网络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把握好网上“网下”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同时注重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校园舆论的正确引导和营造,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深刻思考。新媒体对校园舆论影响具有特定性、广泛性、灵活性。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主流舆论引导能力,发挥校园门户网站、手机媒体、博客等在引导校园主流舆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意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媒介融合近年来正在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发展,随着"三网融合"在我国的推进,媒介融合将获得更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媒介融合后的舆论引导问题也成为摆着我国主流媒体面前的迫切性问题,如何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实现正确有效的舆论引导,笔者认为在媒介融合中,传统媒体要积极做好和新媒体的互动,要坚持和完善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做好信息扩散,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正确有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高校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力量之一,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通过对高校工会组织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进行分析,探究出高校工会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旨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中“信息茧房”负效应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个体信息碎片化下的认知偏差;第二,个体“情绪偏爱”下的选择性接受;第三,群体效应影响下个体的非理性共享。具体表现为网络谣言、“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发酵;网络泛娱乐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多元文化圈对个体特别是青少年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传统人文精神塑造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式,面对“信息茧房”负效应,亟须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思想价值引导突破网络社群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信息“把关人”和议程设置;强化网络法治意识;树立网络用户正确的文化消费观,促进拟态环境下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网络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极化群体(Polarize Crowd)是指在重大事件中因观点或政见的不同产生的群体意见分歧,发展到极化的群体已经处于社会舆论整体的极点,其舆论学意义并不止于各极之间初期的观点碰撞,而在于在媒体使用和观点独立性日益成熟之后,各极间因信息和观点隔阂,形成的"平静的对立"和"交流的绝境"。极化群体现象即便在多元开放的信息环境中,也会阻碍观点的充分竞争,难以达到"观点的自由市场"。相反,由于各极群内部存在利益和目标的一致性、媒介使用习惯、具有排他性的信息渠道等因素,使处于极化的群体对异己信息和观点难以接受并进行相应的自我修正,这为舆论引导带来了挑战并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因此舆论引导要特别注意加强信息整合,提供信息全貌,消除"信息绝境",从而消弭极化群体中的潜在风险,有效引导舆论。目前的信息整合应诉诸专业性和公信度高的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民众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事务为导向。每一个舆论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拓宽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手机能够促使信息快速传播的舆论的有效形成,但是也会引起社会恐慌。通过全面了解手机舆论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在与传统媒体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手机舆论监控与引导的方式,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手机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传播语境下,会呈现一系列诸如传播信息碎片化带来视野狭窄化、传播信息拼图化带来真相渐进化以及传播信息感性化带来舆论情绪化的失序状态。实践中,需要认知和把握“微”传播的基本规律,通过议程设置整合“微”议题带动公众视野广博化,通过意见领袖占领“微”阵地引领社会价值观念大方向,通过“把关人”职责创新激活“微”思维收获大成效,以此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控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有其内在结构及运行机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强信息审查、网站分级、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利用网络功能引导网络舆论等措施来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三观”形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恰当把握舆论宣传教育人性化价值取向,有利于增强国家主流声音的认同度.为此,舆论宣传教育人性化应从“荣誉至上”与“物质肯定”相辅相成中重塑社会责任感在“国家需要”与“个体利益”适度结合中尊重教育主体情感,取材“真人真事”缩小“教育隔阂”以增强“效仿力”,从而引领大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