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静 《江海纵横》2010,(6):25-27
权力和权利是政治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并没有留下专门研究这两个问题的论著,但就其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工人阶级掌握了全国政权以后,怎样防止“人民的公仆”变成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政权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根除政治的“顽疾”,马克思等经典作家们开始致力于权力制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公仆精神     
公仆就是指为公众服务的人。马克思在论述巴黎公社时就曾经使用过“公仆”一词,他称赞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随时可以撤换、只拿工人工资的公社公职人员为‘负责的公仆”,他们“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公仆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精神c它由诸多要素所构成——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包含着多彩的行为方式,是思想和行为的高度统一。发扬公仆精神,首先要搞清楚公仆精神的思想内涵c我们认为,其思想内涵大体包括身份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五个方面。身份意识就是要正确认…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以民为主”,“主权在民”;“以官为仆”,破除官贵民贱的封建陈腐观念必仆应具有服务精神,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牺牲一己之利;要以“天下为公”,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等方面阐述了孙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进而分析了别、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团,揭示了孙中山先生公仆思想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特别强调指出了孙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对于执政党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和献身精神仍具有启迪和惜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强"三种意识"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贾岚、陈立中在《公仆意识深层次内涵的理性解读》的来稿中指出:“公仆”及“公仆意识”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的事。因为从“公仆”的本意看,“公”,是指“公众,大众”,即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仆”,意谓“仆从”,即指被主人雇来做杂事、供役使的人。合起来看,“公仆”就是指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所以,“公仆意识”应该是一种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识。但是,在所有私有制国家里,由于其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掌握者总是以主人和老爷自居,根本不可能去为社会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科学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问题意识的强弱.问题意识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亦有主观原因.如何深入挖掘,很有研究价值.问题意识要求决策者要具有强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意识.本文分析了决策者问题意识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包括的内容,提出了强化问题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君臣关系本是同一政权内国君与臣民的隶属关系,一般遵循儒家所规范的行为准则。隋文帝在积极吸收传统的君臣关系思想成果的同时,又在总结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过程中,根据隋朝民族关系的实际,形成了新的“君臣一体”思想。这一思想的前提是“普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其基本内容则是为臣的少数民族政权必须向隋称藩,保持臣节,岁岁朝贡,永服威刑;其特征和目的是把传统的伦理思想中的父子关系和传统的政治思想中的君臣关系扩大化,将不同政权的君臣视同自己的臣民,以恩威并施手段,保证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始终处于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以达到边境安宁、太平无事的目的。这一思想的实质仍是民族压迫与民族剥削,君是绝对意义上的君,对少数民族政权操有征伐、征调等大权,而臣是相对意义上的臣,有时与奴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所有制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国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的观点,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这在西方国家未必表现为“转化为国有财产的必然性”。本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相反的趋势。但马克思提出的国家机关有自己特殊利益的观点,为我们分析这种相反的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既要利用国家政权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又要防止国家这个不可缺少的“祸害”。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政治上采取种种措施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义的同时,在经济上应大规模地采取合作生产。尽管“国家有所、合作经营”并非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惟一良方,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至今对我们仍然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1871年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公社实行的干部制度不但开创了无产阶级政权下干部制度的先例,而且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公社干部制度最鲜明的特色是:坚持“干部是社会负责的公仆”的准则。这个准则贯串于干部制度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公社干部制度的公仆特色进行深入的探讨,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四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毛泽东一再坚持的理想,也是邓小平坚定不移并倾尽心血、不断实践的信念。毛泽东认为“四化”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和文化,但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事实上,毛泽东把苏联作为我国的“四化”标准参照对象,并认为实现“四化”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需要。邓小平继承并丰富了毛泽东界定的“四化”内涵,转换了中国“四化”标准参照对象,对“四化”重要性的感受更迫切、更深刻。  相似文献   

11.
斯坦贝克是上世纪一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朴素生态观,多次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对于自然的“魅”的力量的敬畏,以及生命循环论的观点.他在作品中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人性堕落、战争、物质崇拜等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割裂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恶果、提出解决办法.从朴素的田园思想到关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思考,斯坦贝克的生态意识写作从传统的“生态意义写作”向“生态写作”过渡,其作品对于现代社会具有警示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纣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 ,统治权由殷人的祖先神也即社会的最高神上帝授予 ,故他的统治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需顾及其他 ;项羽认为他的政权来自于楚人的支持与杰出的军事才能 ,故他的统治带有鲜明的地区色彩和军事色彩 ;隋炀帝的政权来自于宫廷阴谋与贵族阶层的支持 ,故他的统治立足于上层。三者的政治意识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而被历史所淘汰 ;然而时代的发展又使他们从视“天”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发展到视“人”为来源 ,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具体形态——“三三制”政权,在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及在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团结了抗日力量,改善了中共对政权的领导,加强了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推动了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运动。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是一种特殊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编辑人员承担了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期刊编辑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论文阐述了期刊安全生产的涵义;提出了编辑人员“安全生产”应树立的三种意识:政治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质量规范意识;探讨了搞好期刊安全生产对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并对期刊安全生产与编辑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提出了必须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观建设,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怎么衡量政绩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等观点,形成了胡锦涛同志的科学政绩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权能分治理论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权力结构的一个重要设想。孙中山先生说:“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是关于政权与治权最简明的解释。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也说过:“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政权与治权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者和它的执行者的关系,这是任何形态的国家、政体都具有的和无法回避的国家政治结构当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抓住了这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 在君主专制国家里政权与治权完全由皇帝一人独揽。法王路易十四说:“皇帝和国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的民主思想,是周恩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的瓦主思想,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萌芽,在旅欧期间形成的。周恩来民主思想的特点有三:(-)批判地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二)民主思想与公仆意识;(三)以普通人身份和各方人士民主协商。周恩来瓦立思想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根本指向在于匡正社会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配合在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本质、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认清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笔谈,以期通过研讨,将此项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指出中国的文化环境与现代公关的要求不相适应。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经济和人性的发展产生了较多的消极影响。作为一套价值体系,儒家伦理事实上已深入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心态和行为。公关意识是一种开放性的、行动化的积极意识,必须建立在现代社会的民主化和商业化这两个层面上,“民主参与”与“商业竞争”是公关的两个重心、两大基础。中国目前要努力强化“公民”、“公仆”、“公德”、“公众”、“公平”、“公开”六种文化意识,改造旧有的文化环境,使之适应现代公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可分为广度空间与深度空间两部分,并都具有“无限”延伸的特征。本文从社会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海洋和“新海洋”开发广度空间与深度空间定义和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海洋和“新海洋”深度空间控制权的概念。划分海洋和“新海洋”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空间,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对于科学地分析国际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