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的《春蚕》,是茅盾描写农村生活的第一篇成功之作,这篇小说,塑造了不下十个农民形象,这些形象几乎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以构成一幅三十年代农村丰收成灾图的人物画廊。谁是《春蚕》这幅丰收成灾图里的主角呢?是老通宝。茅盾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众星拱月”的艺术手法和丰富多采的笔墨,刻划了老通宝这个三十年代的旧式的  相似文献   

2.
茅盾小学时代的两册作文本《文课》,是去年二月在他的故乡——桐乡乌镇发现的。这是文学巨匠茅盾一生中留存于世的最早的文稿和手迹。现在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篇《选举投票放假纪念》。在这册作文本的扉页上,茅盾亲自注明启用日期“己酉”,在这篇作文标题下面又写明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作品,常常被称为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这是因为,她作品的题材,大都来自于她难以忘怀的故乡——东北的小城,乡村。她的小说,散文,真实地层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社会风貌,人情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萧红的作品,又被归入以鲁迅的《故乡》、《社戏》为源头,以郭沫若,郁达天、庐隐、贺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现代抒情小说之流。这是因为,萧红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洋溢  相似文献   

4.
茅盾(沈雁冰)同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语言大师.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桐乡青镇(现合并为乌镇)度过的,从小接触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家庭也从小对他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这些对茅盾同志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是颇有影响的.去年暑假,我们怀着对沈老崇敬的心情,冒着酷暑,在杭州、乌镇两地,走访了茅盾同志的一些亲戚、近邻、同学和知情者,查阅了《乌青镇镇志》,初步获得了一些原始材料.现把调查情况整理成《茅盾的家庭及其童年生活》一文,这是我们调查计划的一部分成果,现先行发表,以求正于茅盾同志,并期取得广大研究者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5.
昭明书室,是文学巨匠茅盾同志故乡乌镇的一个古迹。茅盾同志在一九七七年写给故乡的一首词中,曾有“昭明书室依稀,唐代银杏宛在”两句,表示对故乡文化古迹的关怀。后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又提及这两句佳作,在他晚年的巨著《我走过的道路》(上册)中,又专门提到昭明太子在乌  相似文献   

6.
茅盾同志不但以小说著称于世,而且在散文创作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继成就。现在,《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名篇之后,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雷雨前》亦已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下面,谈谈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一 《雷雨前》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三十年代整个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的矛盾。作品生动贴切地把大雷雨到来之前那布满天空的又厚又密的乌云比喻为“灰色的幔”,着力描写了人们面临苦旱酷热、在“幔”的笼罩下窒闷欲死的艰难处境,借以象征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现实。作品还巧妙地把天边滚滚的雷声想象成“幔外边的巨人”的怒吼声;把满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小说巨匠,也是特具风格的散文大师。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多种。一九八○年出版了《茅盾散文速写集》,全书共收一百三十篇,是他一部最有代表性的散文自选集。茅盾散文的创作,早在“五四”前后就“多产”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他的散文,确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如果打个比喻,这一篇篇散文就象一颗颗光波斑驳的珍珠,通过历史这条引线汇成一串,以其不同的色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斗争风貌。  相似文献   

8.
一八九六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岁茅盾于七月四日(农历丙申五月廿五)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青镇(解放后与乌镇合并,定名乌镇。所以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说:“我的家乡乌镇”而不说青镇)一个姓沈的大家庭里。取名鸿,后改德鸿,字雁冰。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当代作家凸凹的散文《大地清明故乡永在》是一篇气象万千的大散文,作家以简洁、明澈的语言将一个古风流长、人情摇曳的偏僻山村描述得深湛蕴藉、沁人心脾,形成了一幅关于故园乡土的绵缈深致、净美和畅的图画,并始终贯穿着对"故乡伦理"、"大地道德"的诗意怀想和当代文化建设的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以描写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为主的乡土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许钦文就是当时蜚声文坛的乡土作家之一。鲁迅曾说:“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开手来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乡土作家大多是自小生长在农村为生活所迫走异路逃异地的知识青年,在陌生的都市文化的隔膜里、落魄的生活处境的孤寂中,心头萦绕着浓郁的乡土之情,在深切感受到的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思潮与古老乡村的衰败落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三十年代的文坛上,曾陆续出现过一批表现“丰灾”题材的作品,因为三十年代中国农民丰收反致饥饿、破产的“太平世界的奇闻”,引得许多作家转向了农村题材,开掘出农村题材的新的内容和意义,于是从茅盾的《春蚕》开始,表现“丰灾”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三十年代有位评论家说,“我们应当知道鲁迅是我国最早的乡土文艺家。……自从他创造了这一派文学以后,表现‘地方土彩’(Loclcolor)变成新文学界口头禅,乡土文学家也彬彬辈出,至今尚成为文坛一派势力。”(苏雪林《<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事实也是如此。虽然在二十年代初有些作者开始注意到农村的题材,反映农民与妇女的疾苦,如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的《渔家》等等,但还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直到鲁迅《故乡》的发表,才真正开拓了“乡土文学”的新道路。1923年前后,就出现了一批乡土作家群:象徐玉诺、潘训、彭家煌、许杰、蹇先艾、斐文  相似文献   

13.
在乡土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对接中,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对1960-1990年代的中国乡土进行了颇具现代内涵深度的审视.在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里,乡土是丰富的社会历史存在.他是要从乡土审视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同时又是从时代沧桑中发掘乡土的“常”与“变”.通过对乡土的多重性观照,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块更加真实、鲜活然而也伴随着深重现实苦难的中国乡村大地.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十月,汪曾祺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受戒》,这是一篇无论题材或风格都与近年来常见作品迥异的引人瞩目之作。小说以作者的家乡高邮县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刚步入空门的小和尚明海和农家少女小英子之间的纯真爱情,逼真地反映了解放前的高邮社会生活,诗意地展示了秀丽俊美的里下河风光。值得注意的是,自《受戒》开始,汪曾祺的以家乡人民解放前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竟一连写了八篇(已发表六篇),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这些作品,不仅引起国内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而且引起了国外读者、学者的注意。虽然汪曾祺早在四十年代初就发表小说  相似文献   

15.
时尚阅读     
《秦腔》《秦腔》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新作《秦腔》,与他过去同样以故乡为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了更多的思想冲力和深度。小说直面逼视当下乡土生存图景,同时为乡村传统文化的没落唱出深情的挽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写实的笔法忧思乡土生存又运用了现代小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黄庐隐,这个中国二、三十年代最活跃的女小说家以其小说中苦闷孤独的众主人公们苦苦探求人生,反映社会生活的特色,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因而她当之无愧地和冰心一道占据了茅盾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卷首。一九三九年六月,刘杰先生在《黄庐隐》中写到:“提到中国新文坛的女作家,资格最老的,谁也承认是冰心和庐隐”。庐隐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收入十四篇小说,“前头的七个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作者还写过一篇在选材、立意、构思、布篇方面都与《白杨礼赞》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姊妹篇的抒情散文,现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这就是《茅盾文集》第十卷的第一篇:《风景谈》。《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底,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那是乌云笼罩、血染大地的艰苦年代,国脉民命系于一发的危难年代。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对国民党诱降,一方面向我华北地区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疯狂扫荡。国民党蒋介石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却积极反共,妄图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区,对日妥协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张天翼,以创作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著名。《包氏父子》不仅是他近百个短篇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篇名作。《包氏父子》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一日出版的《文学》二卷四号上。它的题材、人物、环境和细节都是典型的。(一) 题材的典型《包氏父子》题材独特新鲜,高度集中地概括了三十年代纷纭复杂的都市社会生活。作家以南京八府塘六号她姐姐张稼梅所住大院的门房父子为原型,写公馆仆役老包借债求人,送包国维上学,望子成龙的故事。而包国维在资产阶级教育腐蚀下,在富家子弟影响、引诱下堕落了,帮助纨绔子弟打人,被学校开除。小说描写了小市民的灰色人生,讽刺了中流社会的无聊生活,为革命左翼文学的取材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个人想对半个世纪以前的湘西有真切的形象的了解,那最好看看沈从文的散文。自一九二四年以来,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不仅写了许多小说,而且写了许多散文。其中主要有《从文自传》(1931—1941),《湘行散记》(1934—1935),《湘西》(1939—1940)。在这些散文中,沈从文用艺术家的彩笔,描摹了一个人、兽、神、魔相处,臭草与香花杂植的世界。那绮丽神奇的山川景色;那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那精彩奇妙的神话传说;那悲惨凄苦的人生遭遇;那反抗斗争的革命火花……无不令人激动,遐想。读了沈从文的散文以后,不用说,谋生于外的湘西人,更加眷念故乡;即使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