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垣的《史讳举例》继承了宋以后学者对古代避讳的研究成果,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皇朝避讳的历史,总结了历代避讳的方法和种类,揭示了利用避讳进行考证的各种途径,使避讳学成为历史文献学的一门专学。  相似文献   

2.
何为"偏讳"?     
何为"偏讳"?古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偏讳"是遍讳之义,即对尊长双名中的每一个字都要避讳;一说"偏讳"是单讳双名之一。从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来看,遍讳说与实际不符,"偏讳"的确切含义应该是单讳其一。偏讳的避与不避因时因人而异。先秦汉魏时期不避偏讳,南北朝以后直至清末一般要避偏讳。  相似文献   

3.
《史讳举例》为避诗学之经典.但其对避讳的定义应加以补充和修正:1、避讳并非只是文字上,应包括口语、甚至口语中更严格.2.避讳并非中国之特有.许多民族中都有避讳习俗.  相似文献   

4.
避讳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讳语是人类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但影响到人们语言生活的质量,也影响到语言的变化。避讳语就其内容来看可分成三类:一曰“讳凶”,二曰“讳尊”,三曰“讳俗”。“讳凶”类避讳语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讳尊”类避讳语是“讳凶”类避讳语的直接延伸。至于“讳俗”类避讳语的产生,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封建文明以后的事。避讳语的流变主要包括:内容的扩展、形式的嬗变和自身的更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S.202是一件较为重要的敦煌医药卷子,但对其文献的传抄情况,既往研究者虽然利用了卷子中的避讳情况作判断,却因为对古代避讳知识的生疏而形成误判。实际上,该文献有隐在的南朝陈讳和隐在的唐代避讳。由于后者的存在,可以将卷子的抄成年代判定为唐代。  相似文献   

7.
避讳是事涉<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思想乃至版本研究的重要议题.小说中有大量的避讳现象,有明显的避讳特色.就作者曹雪芹言,在小说中并不避家讳,也不避国讳,此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复从小说表现出的避讳现象,揭示其宽松的特点,进而追溯清乾隆时的避讳政策,略述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宗廷虎先扛起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研究的大旗,厘清人们对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的模糊认识,开创研究修辞史和修辞学史新路径,引领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研究大军前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各种忌讳,避讳是其中最普遍和最重的一种.避讳起源于西周,但当时的规定还比较宽松,如不避偏名和嫌名,在诗文中不必避讳,特别是只对死者加以避讳等.从秦汉以后,避讳逐渐严格化,不仅生者也须讳名,二名要偏讳,要避嫌名,无论说话或写字都要避讳,盛行私讳,甚至为避讳而改姓等等.避讳的方法很多,至少有改字、空字、缺笔等七种.避讳虽然使史籍的记载造成了混乱,给史料的运用增加了困难,但是如果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却可以利用避讳来鉴别史书和史料的真伪.因此,研究避讳学对史学研究和古籍整理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汉语修辞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从而显得很不平衡。这不平衡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看出:在汉语史研究中,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都有了丰硕的成果,而汉语修辞史研究缺乏相应的成果;在汉语修辞学研究中,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成就突出,而汉语修辞史研究则远远落后;在汉语修辞格研究中,共时比较研究成果丰富,而历时比较研究成果薄弱。面对这样的不平衡状况,我们要认清差距,加强汉语修辞史研究,打破这不平衡的状况。其实,修辞学界已有人提出了这方面的倡导和作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训慈是现代著名学者、图书馆学家,其早年以治史著称.他对史学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等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提倡建立全国性的史学会,主张改良落后的历史教科书,有助于近代中国的史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小姐”一词的语言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姐"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意义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的变迁.现在,"小姐"这一语音形式,其用作对年轻女性的尊称及用于指三陪女的用法并存,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使用,并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了人们对女性群体的划分标准."小姐"用于指三陪女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禁忌语.从理论上说,这种替代禁忌语的过程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3.
言语禁忌是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语音、词汇和表达方式三个层面出发,可以系统地分析中英言语中的禁忌现象,从而透视中英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蒙文通与中国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文通是20世纪一位杰出但被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自觉地区别于梁启超等人的模式,具有主通、明变、贵识的特色。蒙文通与同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异同以及他本人思想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对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公”谥称谓经历了由废除到复兴的历史变迁。“公”谥称谓的社会内涵是由秦汉时期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决定的,而社会的变革又直接影响着“公”谥称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个真正体验的人 ,爱着自己的生命 ,爱着行动本身 ,可称为一种历史的状态 ,这样的人经常经历着一种“无历史的瞬间” ,一颗无外在目的的任性的、自由的心灵 ,往往发挥了主体最大的能量而创造出历史和个人的伟大事业。在对历史的态度中 ,“纪念”的历史忽略了历史的客观真实 ,“批判”的历史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内在继承 ,纪念的历史、批判的历史在价值意义上都无法与体验的历史相比。人文学科是需要体验的学科 ,只有体验历史 ,才能学习历史、充实灵魂和创造历史 ,而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历史的真正接受者、继承者和创造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人文学科为底蕴 ,一旦沦落为“无情”便会将人类推向毁灭 ;同理 ,教育必须培养对人类文明史有“情”的学习者和继承者 ,无历史体验的教育便是无教育 ,教育对创造历史的作用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历史语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概念史、修辞学三者通恰相融,不仅推进了"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而且最终由此成为一位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