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以来,解构主义思潮已广泛影响了文学创作理论。从解构主义观点重新审视菲尔丁代表作品的语言结构、篇章构架、我们会发现亨利·菲尔丁的创作与解构理论有许多吻合之处。语言大师菲尔丁早在18世纪时就已表现出反传统、反西方理性主义和反二元对立论的思想倾向。在角色的艺术审美上,也表现出永远难以达到本真境界的解构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2.
“异化”——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指出“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和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同时对比描述中国译者中存在的异化翻译主张,从而揭示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于中国译界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像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一样 ,美国著名的解构主义批评家保罗·德·曼经常被指责其文本只注重学术性本身的探讨 ,而缺乏对情感的关注 ,特别是其文本的语言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上述的观点未免有些偏颇 ,事实上保罗·德·曼不仅注意情感问题的探讨 ,而且将这种探讨置于理性的框架之内 ,创造了一种情感与修辞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构成了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理论中一次鲜明的理论转向.在这一理论转向中,读者这一以往备受忽视的要素一跃成为文学四要素中的主导因素,从而掀起了阅读理论中的一场读者革命.虽然,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在阅读理论中有许多共性,但是,其差异亦同样明显,具体展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接受理论将作者看作读者阅读的合作者,而解构主义的阅读则绝然地否定作者的存在;第二,接受理论强调阅读作品是要体现读者的创造性并最终确认一种意义,而解构主义则把阅读看作是读者解构文本符码的能指游戏:第三,接受理论十分强调阅读的历史语境,而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则表现出一种超历史语境与反人文性的游戏姿态.这三组差异的比较,揭示了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范式的阅读理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史上,“晚期风格”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术语,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审美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提出了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理论范式。比较而言,受萨义德《晚期风格》一书的影响,汉语批评界对阿恩海姆和阿多诺的“晚期风格”理论普遍重视不够。事实上,从阿恩海姆、阿多诺到萨义德,作为20世纪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术语,“晚期风格”分别呈现出审美心理学、否定辩证法和后殖民身份政治三副截然不同的理论面孔。厘清“晚期风格”理论的三副面孔对于深入理解和阐释音乐、文学、歌剧、电影等不同形态的文艺现象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 2 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中 ,詹姆斯·乔伊斯以语言实验著称。他的反传统的语言观 ,认为小说家应该突出小说语言的地位 ,使之从传情达意的工具的边缘位置进入读者的意识中心 ,并脱离其指涉的内容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作者追溯乔伊斯的创作历程 ,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并以其主要作品为例 ,论述该语言观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托妮·英里森是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感的黑人民族文化女权主义者,其小说深刻探索了黑人妇女的特殊境遇及觉醒解放问题.其作品<秀拉>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秀拉的一系列反传统反道德的行为描述,来展示美国黑人女性新形象以及向传统男权神话挑战的女权主义思想,从而建构了黑人女性独特的文化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语言模糊性理论及解构主义翻译观之间的客观联系,推导出前者所倡导的语言及翻译的不确定性正是对后者的理论支撑;而解构主义翻译观又为翻译中语言模糊性的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案,并通过联系翻译实践论证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在翻译中语言模糊性处理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与全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构不是一种主义 ,它是多重的。解构是面向世界或地球的思考 ,因而一开始就是一个世界性的事物 ,而且总是与某种语言联系在一起的 ,它的目的不是摧毁某种模式 ,而是对全球化进程中的 ,不同文化间争论的问题进行思考。主权问题是全球化市场关系中的一个大问题 ,既要在自由市场的经济竞争中谨慎地审视和解构对神学政治学意义上的主权意识的依恋 ,同时又要根据环境、发展阶段和独特的形势来支持它。当处于这种矛盾和冲突中时 ,人们必须作出决定 ,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当代博物馆建筑外部设计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遗址环境的融合,极少主义、解构主义、地域主义、高技术主义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影响。指出我国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强调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应当遵循新的美学原则、密切与公众的关系、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使用功能更加综合化。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建筑语言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是最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哲学思潮。上个世纪后期 ,不少先锋派建筑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艺术实践。文章就各种解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就解构主义建筑语言的运用提出冷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的多元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不断涌现的理论流派碰撞是女性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女性主义派别进行考察,探讨各女性主义流派对其它理论资源的借鉴与改造,从而极大丰富我们对女性文学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者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所有解构主义的建筑都貌似凌乱,而是具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条主线来探讨解构主义对建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两个哲学命题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对解构主义与尼采在哲学思想上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证明解构主义理论中对于作者权威的解构以及文本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等基本观点皆可自尼采对理性以及宗教的解构中找到根据。因此,可以说,尼采是现代以及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想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Deconstruction has swept the academic circle since its birth. Howev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oint out ineluctable paradoxes beyond Deconstruction's capability to resolve in terms of its birth.  相似文献   

18.
解构主义耶鲁学派代表人物保罗·德·曼,把一切现象都当作文本来阅读,他认为人类政治命运与语言一样具有相同的结构,语言指定意识形态的模式,只要有语言就有意识形态。德·曼的意识形态观与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点有所区别,他为人们认清意识形态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观点认为詹姆斯.提罗恩是个失败的演员,他不仅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反而是其家庭悲剧的根源。文章借用解构主义"在场"与"不在场"的概念,以"不在场"的视角进行阐释,以期颠覆詹姆斯.提罗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以来风靡全球的解构主义已不再是新鲜术语,人们对其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在“解构”与“解构主义”的差异上还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为“解构”与“解构主义”不仅具有各不相同的思想指向,而且也反映着“本质”与“本质主义”不同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