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梨状肌行经坐骨大孔中 ,损伤后常累及坐骨神经 ,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之一 .故在临床上常将梨状肌损伤认为是坐骨神经痛或其它病症 .近几年来 ,本人利用按摩结合药物治疗此症 35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研究对象本组 35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6例 .其中年龄 18至 2 5岁的 2 0例 ;2 6至 35岁的 9例 ;36岁以上的 6例 .寒湿之邪明显者 2 1例 ;湿热之邪者 5例 ;兼肝阴亏虚者 7例 ;兼血气不足者 2例 .2 主要症状及体征2 .1 疼痛一般在损伤后明显感觉臀部疼痛 ,而且疼痛的感觉在深层 ,患者常不能准确地确定痛点 .呈锐痛 ,并向下肢放射 ,走路…  相似文献   

2.
《老友》2021,(1)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67岁。一个月前,我感到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硬。近几周,我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常会出现短暂疼痛,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症状更严重。医师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开了些药物帮助我缓解症状。请问:坐骨神经痛日常生活应如何调治?  相似文献   

3.
吴长欣 《老友》2014,(7):59-59
拉筋是舒展筋脉、疏通气血、强身健体的可靠功法。临床上常见中老年人肩背、腰腿疼痛,肢体活动不便,这其实就是中医所谓的"痹证"侵犯,也是人老筋脉萎缩的表现,故有"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的说法。这个"筋"泛指中医的经脉、经络及现代解剖学中的韧带、肌腱。若人老懒动,越懒动就越易老。拉筋便是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健身妙法之一。因为肝主筋,肝血充盈,才能使筋得到充分的濡养。肝血不足,筋便受损而缩,而筋缩又反过来损伤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缓解老年患者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肢体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未给予镇痛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抑郁与焦虑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及NRS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肢体疼痛患者在运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老友》2014,(8)
正盛夏来临,颈腰椎病患者在忍受炎热的同时,更是痛苦不堪:腰疼、腿麻、臀部及下肢像过电流一样、小腿发麻发凉、走路脚底如同踩棉花、颈部僵硬、疼痛、失眠、头晕、手臂无力等症。很多人经历了吃药、手术、理疗的过程,然而一次次治疗,一次次复发,让很多人越来越失望,甚至排斥一切治疗方法。治病方法并非一种,只有信心,才有希望。准字号【千年活骨膏1号贴】由著名老中医薛院长在宋代古方基础上,采用清华生物技术提取,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膨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问题,巧借穴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组(54例)和中医针灸组(7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结果中医针灸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西医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西医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针灸组患者临床功能和症状评分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又叫腰椎间盘纠维环破裂症,原因是,髓核组织的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腰痛、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腰部放射性疼痛到达小腿后跟部,严重者会出现脊柱侧弯,跛行。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坐在硬板凳或其他硬一物上,尤其是一些从事久坐的较瘦弱的中老年人,由于坐位时上本身的重量主要由坐骨结节来承担,长期的不良坐姿容易造成坐骨结节的损伤而导致坐骨结节滑囊炎。 人的坐骨分为上下两支,在两支会合处向后突起,此突起部位即为坐骨结节。人体常在身体磨擦频繁、压力较大的突起部位生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11)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症范围,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以腰腿部疼痛为其特征。笔者用活络止痛饮治疗见效。组方:药用鸡血藤、皂角刺、牛膝各30克,当归、透骨草、地龙、乌梢蛇(先煎)各15克,川芎、红花、玄胡  相似文献   

10.
壮年防患     
《新天地》2006,(9)
硬板凳坐不得许多老年人喜欢直接坐在硬板凳上。其实,这样不利于老人健康,容易引起坐骨结节性滑囊炎。滑囊炎多发生在一侧坐骨上,与坐骨结节受力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15,(1):38
一代宗师YI DAI ZONG SHI LAO GAO YAO穴位透骨止痛更治痛据《医学骨科》报道:"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关节退变、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有高达87.5%的患者长期治疗不当,给身体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你知道吗?95%以上患者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不能翻身,不能下床行走,头晕手麻,走路腿发软,关节咔嚓响,上下楼关节疼痛不敢使劲,早晨醒来关节长时间动不了,久坐后关节僵硬迈不动步,生活中有难言的痛苦。头发晕、手发麻、臂膀疼麻,不能端杯子拿牙刷;腰痛  相似文献   

12.
肛肠科术后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切口疼痛,以往的经验就是运用一些分散疗法,如和患者聊天、听音乐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自2009年至今,我科室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来治疗肛肠科术后疼痛,效果不错,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杜冷丁注射液为对照药物观察胆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镇痛效果。方法160例胆绞痛患者(疼痛评分达中或重度疼痛急性疼痛)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分别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A组)、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B组)、杜冷丁80mg(C组)、杜冷丁40mg+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D组)每一组都同时肌注654-210mg,行镇痛治疗。由观察者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及用药前和用药后3h内的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疼痛缓解度大于C组(P0.05)而与D组无明显差别(P0.05),B组不良反应率比A组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注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的解除胆绞痛的方法,可以代替杜冷丁行胆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析比较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降钙素治疗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一周1次/d,以后2次/w;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冲电磁场治疗5次/d,30min/次,15次后休息1w,4w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时间为半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月和6月时评估疼痛强度和缓解度,骨密度(DXA)和骨强度(QU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结果降钙素和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治疗1月后疼痛强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6月疼痛逐渐缓解。结论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临床疗效类似,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随机对照分组设计方法,将796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n=424)和对照组(n=372),评定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肌力、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01)。常规康复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好转率为100%,对照组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5,P0.001),提示中医综合治疗组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及中心转换能力改善幅度更大。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显著恢复患者肌力、Holden分级、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科学》教材已使用近 40年 ,在为培养中医学人才作出贡献的同时 ,版次更替而内容基本不变的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 ,对《中医外科学》教材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认为首先应将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和中医男科的内容分化出去 ,其次对中医外科学的涵盖范围作出相应的调整 ,除保留与扩充疮疡 (外科感染 )、瘿 (甲状腺疾病 )、瘤、岩、乳房疾病和外科其他疾病外 ,应增设急腹症、外周血管病章节 ,并在编写内容取舍及权重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借鉴“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的相关内容,运用构建的中医医师胜任特征模型对我国县级中医医师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其结果显示,目前中医医师存在中医临床技能方面的能力不足、对中医经典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中医医师的职业价值、从业态度等需进一步提升,中医基础知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中医临床技能需进一步加强等建议,为我国中医人才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古籍有不少冷僻字未得到系统的整理研究,既影响了中医古籍的解读,也是古代文字研究的缺憾。主要根据中医古籍中的用例,考释了中医古籍中使用而《汉语大字典》未收载的中医古籍特殊字形(5例)或字义(8例),可对此两方面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19.
征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季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医药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她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不可分,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昭示我们:单纯从自然科学领域去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进一步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办刊宗旨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主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中医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辟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论文。属于下列文章的将优先发表:(1)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引用价值的文章。(2)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的课题论文。(3)紧随时代脉搏,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论文。这是一方新的园地,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辞稼穑之劳,辛勤耕耘,让她根深叶茂,花艳果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