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探讨保障少数股东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资本多数决原则、董事会中心制、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等公司基本制度的内在矛盾,指出了侵犯少数股东权问题产生的制度原因和完善保障少数股东权法律制度的根本途径.根据我国立法实际,借鉴外国公司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障少数股东权法律制度的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东矛盾冲突经常引发撤资纠纷。《公司法》沿袭了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的立法理念,没有规定股东撤资权,法院一般都驳回股东的撤资请求。但是,实践中确实存在不允许撤资即不得救济的司法困境。在探讨了立法的不足及建立股东撤资权的合理性,并提出股东撤资权行使条件的基础上,认为股东履行了出资义务后,如加入公司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在不影响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诉讼行使撤资权。  相似文献   

3.
"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即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之外,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专著《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李春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从股利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向读者展示了分析“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东资格界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与配套的土地、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因股东资格界定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收益分配纠纷与冲突。作为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进程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股东资格界定,关乎机会公平和利益公平,需要在厘清不同形式组织对应的股东资格称谓、获取股东资格所必须的入股要素的基础上,同时确定股东资格界定标准和界定主体。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股东代表诉讼在实践中成效不彰,于是我国台湾地区通过规定授权投保中心于符合法定条件时,可突破其《公司法》的规定,代位公司向董监事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尽管该制度未能调和鼓励诉讼与防止滥诉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其缓和了传统股东代表诉讼的起诉门槛过高、股东诉讼动力不足这两大问题,故对于我国大陆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完善,仍具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我国通过完善《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构建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之股东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6.
虽然司法实践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有着迫切的需求,但我国在立法上却尚未建立该制度,主要原因是其在法理上存在诸多困境。目前对有限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理论基础的研究虽然全面但显得混乱和矛盾。应当在公司制度的意义及其所处于的经济环境之大背景下,在建设性的平衡个体利益与团体利益、资本多数决与合意原则、公平与效率这三组矛盾中寻求有限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为少数股东提供诸如股权回购、查阅权之诉等单项权利受侵害的救济措施,第20条“禁止滥用股东权利规则”也为股东侵害救济提供一般条款。但在复杂的公司治理面前仍显不足: 一般条款未能对侵害股东复合型利益、合理期待利益等股东压制情形提供兜底性保护机制;诸如司法解散之诉等切断矛盾根源手段尚不能适用。以此次《公司法》修订为契机,可以将“股东压制”的概念引入《公司法》第20条,作为“滥用股东权利”的下位概念,并将“股东压制”导致的公司人合性障碍治理失灵列为提起司法解散之诉的法定情形之一,予以终局性救济。如此,《公司法》第20条“禁止滥用股东权利规则”的内涵得以完善,且股东压制的救济机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股东会议决议撤销之诉的功能定位存在股东个体权利维护说和公司公益与股东私益一体保护说二种对立的观点。股东个体权利维护说认为,股东瑕疵决议撤销权的性质是私益股权,股东的直接权益受到瑕疵决议侵害时方享有提诉权,认为赋予股东以公司公益诉权会导致滥诉。这种观点与公司立法的惯例相矛盾,也与公司制度相冲突。实际上,股东瑕疵决议撤销权的性质是公益股权,股东对公司享有共有权,对公司遵法守章所提升的商誉享有预期利益与间接利益。现代社会,诉的利益已经从直接利益延展到间接利益;从由现时利益延展到将来利益;由个人利益延展到超个人利益;股东维护公司遵法守章的公益诉求应该得到司法的救济。股东会议决议撤销之诉的功能定位只能是公司公益与股东私益一体保护。  相似文献   

9.
一人公司是指公司的股份或出资全部归属于单一股东的公司,它与普通公司的最大区别是股东的单一性。一人公司因其股东单一的特殊性而与传统公司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如果仍然用传统公司法律制度来规范一人公司,必然不足以防范一人公司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特殊风险。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利润为会计利润扣减资本成本的剩余收益,是评价资本增值和股东价值的重要指标。应用经济利润评价经营绩效可以弥补会计利润的缺陷,按固定比例将其分配经营者能激励经营者像股东一样思维和行动,协调资本委托者和代理者的矛盾关系,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公司法》原则上采纳认缴登记制,股东出资属于公司章程自治事项,但是这种自治以不违背《公司法》强制规范、不损害债权人权益为前提:在股东出资方式上,禁止抵押物等担保财产出资有违公司自治理论,会导致商事规则体系上的不协调,且与《物权法》等民事规范相矛盾。在股东出资期限上,公司章程原则上可任意约定出资期限,若出资期限绝对无法履行,则根据《合同法》第52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事由认定股东随时有出资义务,且股东责任适用人格否认制度;若出资期限合理,则在公司资不抵责时,根据《破产法》现有规则中所内涵的法理,公司债权人可要求股东提前履行出资义务;若股东于合理出资期限内死亡的,宜认定其出资期限提前届满,并根据继承人是否继受股东资格,按照《继承法》的限定继承原则加以处理。在非货币财产出资问题上,章程认可的估价原则上均约束股东,若损害到债权人利益,则债权人可要求相关股东承担出资补缴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公司在谋求自身及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公司的环境责任与其营利性并不必然矛盾.公司环境责任的实现机制包括公司内部机制和公司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论证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和构建其在法律上的范围,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范的现实推动力、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学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在法律上范围。分析认为,法律应当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规范;反对将股东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唯一目标,主张确立股东利润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二元目的模式,绝不是放弃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生存和发展要同时兼顾,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经营者利益、目标与股东利益的不一致性,从而引发了委托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即代理问题.要解决好代理问题,除了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采取股票期权制、年薪制、股份转让及利润分成制等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适应金融市场的新变化,推动新经济发展,中国允许双重股权架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在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中存在管理层固化与内部人控制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问题,因而协调创始股东与外部投资者利益关系,化解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矛盾,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规则,“日落条款”既能够形成合理激励机制,又能够有效约束创始股东或公司实际控制人,限制其不良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当的控制权移转机制。为充分发挥“日落条款”的功能,中国应当修改现有规则,确立“日落条款”惩罚性条款地位,明确股东资格,删除“控制权变更”事项,增加诚信义务“日落条款”,明晰主动稀释与被动稀释,构建“日落条款”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体差异性的意义 ,阐述了不同利益主体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和力求利益各方平衡的方法 ,目的在于如何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协调好利益主体的矛盾 ,处理好财务关系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矛盾的累积,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调查结果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可得到以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股东、员工、债权人、商业伙伴、消费者、环境、社会公益;人力和财力约束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障碍;我国上市公司在对股东、员工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较好,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一般。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理论为解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代理人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矛盾提供了思路。而这一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有企业 ,本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主体行为目标与行为取向进行分析 ,并提出调整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方保险业现在正处于重重危机之中。过大的供给能力与过小的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不断下浮的利率以及停滞的经济增长导致保险费持续下跌,资本严重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以支付更大的股利或者买回股票的方式把股本还回股东。  相似文献   

20.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享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股东权,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重要基础.本文阐明了股份公司中小股东知情权保护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中小股东知情权受侵害的表现和原因,最后对中小股东知情权的范围、行使途径作了阐述,并提出了建立预防与救济并重的中小股东知情权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