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中所涉及的音乐机构和乐人身份学界向来有不同认识,经过对唐代乐府制度的详细梳理,本文以为诗序中的"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分别指的是宜春院的女伎和梨园弟子,"外供奉舞女"指的是教坊(即外教坊)女伎.公孙大娘在开元初就已供奉宫廷,其身份为宫廷乐伎,推测是梨园弟子.杜甫之所以在郾城能够看到公孙大娘的表演,是因为在开元初年内廷歌舞曾经到宫外演出.  相似文献   

2.
孟棨首先提出杜甫诗歌是"诗史"的观点.他认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离陇、蜀时所写的诗,全面反映杜甫此时的生活,也表现了杜甫的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诗史".宋祁认为,杜甫的律诗善于陈述时事,律切精湛,气魄宏大,是"诗史".胡宗愈认为,杜甫的诗歌抒情与叙事结合,表现个人与反映时代统一,是"诗史".杜甫诗歌"诗史"观在北宋中期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3.
明清学者称杜甫七律为"变调",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被总结为"以古为律",即借鉴古诗的修辞技巧、篇章结构、表现功能、审美趣味和创作精神来创作律诗。杜甫安史之乱前后系统学习《诗经》、汉魏古诗创作大量新乐府和古体诗,为其此后"以古为律"奠定了基础。从修辞角度来看,杜甫使用拗律、用词拙朴变传统七律圆转和谐、华美清丽为奥峭顿挫、朴质疏野,古人称之为"以古调入律";从篇章结构和表现功能看,杜甫吸纳古诗叙写人生事态驱驾才势、曲折尽意的特点,变盛唐七律板滞僵化的情-景结构为气脉动荡、首尾浑成,古人称之为"以歌行为诗"、"律诗不离古诗气脉";从诗学精神上看,杜甫力图吸纳《诗经》的"比兴"精神改造源自齐梁的用于应酬、应制的七律诗体,议论时事,咏怀咏史,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达到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完美融合,古人称之为"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以《诗》为诗"、"律讽"。"以古为律"使杜甫七律对《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和创作经验吐故纳新、兼容并蓄,从而将七律体提升到新境界,成为中国诗学史上难以逾越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4.
明清学者称杜甫七律为"变调",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被总结为"以古为律",即借鉴古诗的修辞技巧、篇章结构、表现功能、审美趣味和创作精神来创作律诗。杜甫安史之乱前后系统学习《诗经》、汉魏古诗创作大量新乐府和古体诗,为其此后"以古为律"奠定了基础。从修辞角度来看,杜甫使用拗律、用词拙朴变传统七律圆转和谐、华美清丽为奥峭顿挫、朴质疏野,古人称之为"以古调入律";从篇章结构和表现功能看,杜甫吸纳古诗叙写人生事态驱驾才势、曲折尽意的特点,变盛唐七律板滞僵化的情-景结构为气脉动荡、首尾浑成,古人称之为"以歌行为诗"、"律诗不离古诗气脉";从诗学精神上看,杜甫力图吸纳《诗经》的"比兴"精神改造源自齐梁的用于应酬、应制的七律诗体,议论时事,咏怀咏史,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达到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完美融合,古人称之为"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以《诗》为诗"、"律讽"。"以古为律"使杜甫七律对《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和创作经验吐故纳新、兼容并蓄,从而将七律体提升到新境界,成为中国诗学史上难以逾越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5.
在杜甫流离陇西以及西南时所作诸诗中,经常出现汉末著名隐士"庞公"这一意象.它在杜诗中有着颇为复杂的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杜甫在乱世流离中以隐逸自视的自我意识,是杜甫自我形象的写照;另一方面,基于自觉的家声意识,杜甫又以"儒"否定了自己"庞公"式的隐逸生活,信守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超越了普通士人的隐逸意识.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一生,是诗的一生,也是艺术的一生。他既精通音乐舞蹈,也善于书法与绘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对于他以诗为主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杜甫与歌舞唐代的艺术比较发达。以音乐来说,由于外乐的输入,乐器精良,新调增多,因之歌舞盛行。当时的歌舞,大都是宴会上举行的。赴宴的人一喝醉了酒,拿起自己的诗就唱,这叫“醉歌”。抽出自己的剑就舞,这叫“剑舞”。这是一般上层男子汉的娱乐。至于女子(舞女)。则有“剑器舞”等。会舞剑的大都会歌。杜甫在这样的时代风气里,学会歌舞,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人的骑驴有许多故事传说,诗与画中也有众多诗人骑驴形象的刻画,这中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终生未仕的孟浩然被视作骑驴诗人的典范,代表着追求隐逸的清高心志,但这中间实存在误读。曾骑驴干谒一心用世的杜甫,则在后人对其与孟浩然的对比解读中遭到贬抑。元代诗画中杜甫骑驴的形象却与之不同,虽然与杜甫的自述不十分吻合,但把握住了杜甫富于诗才诗情又忧时悯世的"诗圣"的本质,对以"浩然踏雪"和"杜甫朝天"对立的传统观念予以有力反驳,充分反映出元人对杜甫其人其诗的深沉热爱与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诗画艺术交融的一个重要时期.杜甫作为一代"诗圣",以其"尽得古今之体势"的高度艺术素养创作出历历如画而又内容丰富、意味隽永的入画诗.其入画诗大体上可归为入山水画、入花鸟画、入人物画、入连环画与入风俗性漫画五类.杜甫亦从实践中认识到诗画艺术在功用认识、艺术创作、审美标准等方面相同、相通或互动的地方.杜甫的入画诗勾勒出诗画交融的轨迹,杜甫也成为唐代诗画艺术交融不可或缺的一位见证人.  相似文献   

9.
杜甫“遣”字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含义深邃。不少“遣”字诗内容表达了作者的多重思想。杜甫的“遣”字诗艺术形式和手法多样灵活,特色鲜明。其抒情方式特殊,喜欢从眼前景、身边事谈起,情景交融,叙议结合,把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连。“戏”体、俳谐体、连章体的“遣”字诗更是诗人所独创,极大地丰富了“遣”字诗内涵,为后代的诗体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杜甫《偶题》一诗是杜甫诗法理论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诗法理论的重要成果。诗中"法自儒家有"一语包含有深刻的诗学内涵及理论与实践意义,过去多以杜甫出自"奉儒之家",祖父审言长于诗来解释,实难成立。作为"诗圣"的杜甫不仅实践了儒家之"道",也对儒家之"法"有自觉的归依与探索。他将诗法的活水源头溯至先秦儒家,为汉魏六朝以来充分发展却备受诟病的形式传统正名定位,从法上肯定"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并在近体声律形式定型之后,创变出新的声律形式,创造出新的文学典范,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