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取948名城市和农村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教师领导行为问卷”考察教师领导行为的城乡差异。结果发现:(1)城市和农村初中生期望的教师民主行为均多于知觉到的教师民主行为,但期望的教师权威行为均少于知觉到的教师权威行为;(2)城市初中生期望的教师放任行为多于知觉到的教师放任行为,而农村初中生期望的教师放任行为少于知觉到的教师放任行为;(3)农村初中生期望的与知觉到的教师领导行为(除权威行为外)之间的差距均大于城市初中生;(4)与女生相比,男生期望更多的教师权威和放任行为。  相似文献   

2.
城乡青少年的学校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城市和农村初中971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城乡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各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城乡青少年的学业适应、社会行为适应、情绪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社交-领导行为、攻击-破坏行为、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均能够显著预测城乡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但预测强度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3)同伴拒绝和社交-领导行为能显著预测城乡青少年的孤独感;同伴接纳对城市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而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对农村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量表、同伴侵害量表及行为问题量表,对252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与儿童行为问题显著正相关;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行为问题显著正相关;(2)儿童对教师积极策略知觉状况能够影响身体侵害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儿童对教师积极策略知觉水平较高时,身体侵害能显著增加儿童行为问题,但二者在儿童对教师积极策略知觉水平较低时不再产生关联。?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和农村选取的1699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1)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惩罚严厉。(2)城市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和过度干涉保护。农村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惩罚严厉,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拒绝否认。(3)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母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城市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深刻地影响着少年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结构与特点。基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与整体健康观的理论取向,本研究从学习、自我、人际、适应、情绪5个维度定义了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并考察了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男生相比,初中女生的人际状况更好,表现出了更多地亲社会行为;初三学生逐渐向青少年后期过渡,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但学业压力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满足感与自我评价;青春期叛逆影响了初中生的社会评价及生活适应;城市初中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与亲社会行为显著好于农村学生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泰尔指数法,从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3个维度对福建省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福建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现路径:(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初中教育的投入;(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3)加强城乡学校间的帮扶与合作;(4)充分发挥教师校际交流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学生知觉问卷 ,对 5 0 0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了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结果发现 :(1)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 ,它包括积极情感、约束与控制行为、消极情感与支持帮助行为。 (2 )初中生对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知觉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3)在初中生对教师的约束与控制以及消极情感行为的知觉上 ,男女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而对积极情感和支持与帮助行为的知觉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取北京、宁夏18所农村学校的4 074名3~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东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师的表扬、批评与提问等教育行为与家长的关注行为是否对其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 北京农村地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总体优于宁夏,并且在自我认知维度的差异程度最大;(2) 在北京、宁夏农村地区,家长关注行为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差异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 北京农村地区教师的积极教育行为相对较多,宁夏农村地区教师表现出更多的批评行为。前者对当地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后者则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此,在当前东西部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激励西部农村教师积极教育行为,抑制其消极行为,是提升西部农村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总结归纳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特大型城市郊区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异的制度性原因,即公共财政在城乡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的差异性,政府主导农村公共服务生产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较低,镇与开发区之间财权事权边界不清晰等,提出了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策建议:(1)增加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与治理的投入,建立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机制;(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混合供给模式;(3)构建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乡村-城市劳动力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城市的管理和就业工作产生压力,同时造成农村经济的发展迟缓.在分析城乡存在的多方面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劳动力迁移的行为模型,用以说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经济行为动因及其决定条件,指出完全依靠农村-城市劳动力迁移来改变农村落后局面的不现实性,最后提出加快农村发展是解决城市就业压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是青少年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对青少年的行为、社会适应和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父母权威认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640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青少年对父母的权威较为认同,认为父母“可以”或“基本可以”对其行为作出规定,但不同年级与性别的青少年又表现出相对不同的特点。(2)与父亲权威相比,母亲权威更为青少年所认同,而且这种特点不随青少年年龄与性别的变化而变化。(3)不同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领导文化,反映在企业管理中就是专制型领导文化。任人唯亲、独断专行的家长式领导作风不仅表现在家族企业和乡镇企业中,也广泛存在于国有企业中。专制型领导文化的根源就是封建专制主义,它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彻底肃清专制主义是提升领导文化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来自传统文化、旧体制及世俗文化中落后观念和不合理成分造成的文化困惑,指出摆脱文化困境,实现企业管理文化的转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以农村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791名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儿童、青少年的能力理论均与学习目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与成绩目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他们越赞成能力固存观,越倾向追求成绩目标。(2)儿童的能力理论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青少年的能力理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他们越赞成能力固存观,学业成绩越低;越赞成能力发展观,学业成绩越高。(3)儿童、青少年的能力理论均可通过影响其成绩目标进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居住于农村地区,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微不足道。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在农村贫困人口迅速降低的同时,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和比例迅速增长,出现"贫困人口城市化"现象。城市贫困人口面临更多的新风险,其空间分布模式也不同于农村贫困人口,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贫困和新的挑战。在减缓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上,中国需要有新的思维。新思维的重点是通过发展和完善正规与非正规的社会保障网络,增强城市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赋予贫困人口机会和权利,并促进贫困人口的参与,减少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提高社区治理效能,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有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长期以来,成都市坚持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多元力量协同治理,持续创新社区治理方式。近年来,成都市更是把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主动谋篇布局,积极探索实践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故乡眷恋、城市适应与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双重空间分析框架,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探究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表征城市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这四个维度上,前三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反映故乡眷恋的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人留守对生活满意度却有负向显著影响,耕地的影响不显著;故乡眷恋与城市适应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张力效应,城市经济适应水平越高,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越小,但家人留守的负向影响并不受城市适应水平的约束.因此,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水平、破解家庭离散化困局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