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特色栏目建设成了学报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功能语言学”栏目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论述。我们认为,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报发展的有效途径,栏目设置越靠近语篇,特色越明显;而特色栏目建设须以学报所处情景语境为依据,充分体现学报拥有的对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起决定作用的历史文化、编辑、学术等语境资源。同时,文章揭示了处于系统一极的特色栏目的特色是由相当数量学术语篇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学术语篇的创新性越大,特色形成得就越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类权威刊物)2006~2009年期各期各栏目发文数量为统计源,从栏目发文情况、各栏目作者区域分布情况和区域作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获得相关数据,向作者和读者提供该核心期刊的发文现状信息,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撰写论文、投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0-2006年《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栏目发文情况、稿源情况、作者情况的分析,可以找出学报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确定其今后的发展目标.《延边大学学报》应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扩大稿源,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学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栏目及发文量、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稿源情况、作者情况是综合反映学报发展状况的指标,通过对《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2年载文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一些优势与不足。《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可以从选题策划入手,打造特色栏目,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作者,扩大稿源,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由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主办、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7月12日-16日在赤峰市举行。来自江汉大学、广州大学、济南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大学、成都大学等全国7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1,加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提高地方高校学报整体质量;2,公布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评比结果,对获奖栏目进行颁奖;3,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进而以特色栏目为抓手,打造学报个性与特色,提高学报办报质量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和研讨。本刊对大会部分发言内容进行梳理,发表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经验与体会,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主办、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7月12日-16日在赤峰市举行。来自江汉大学、广州大学、济南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大学、成都大学等全国7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1,加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提高地方高校学报整体质量;2,公布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评比结果,对获奖栏目进行颁奖;3,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进而以特色栏目为抓手,打造学报个性与特色,提高学报办报质量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和研讨。本刊对大会部分发言内容进行梳理,发表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经验与体会,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肇庆学院学报》2001—2009年作者群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肇庆学院学报》2001-2009年所出版(共52期1308篇论文)学报的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就作者的行业分布、职称结构、发文量、活跃程度、合著情况、学科分布和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学报》已建立一支拥有一定数量且相对稳定的作者群,校内作者在投稿和重复发文的几率较高;社会科学学科虽有重点,但却不够突出;作者分布区域呈广泛性但分布不均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相对不足,在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学报未来的发展中。应扩大优质稿源,创建精品栏目,争取政策扶持.发挥编委职能。  相似文献   

8.
《韶关学院学报》“岭南文化研究”栏目建设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学报草创之初,学报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办出特色,学报载文不断加大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比重。1988年以后专门开设了“粤北文史研究”、“客家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打造特色栏目是提升高校学报的必然要求,对于增强期刊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医学伦理》栏目为例,探讨了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形成背景、建设举措及效果。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根据自身院校特点和优势,建设并打造特色栏目,从而提升编辑综合素质,提升期刊影响力,推动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着重剖析《绥化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特点和存在问题,找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持续性、规范性、交际性和开拓性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