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现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人际信任度的个体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特点,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和Rotter.J.B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结果:(1)大学生有较高的心理安全感及人际信任度;(2)在心理安全感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心理安全感在生源地、是否独生上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4)人际信任在人口学统计变量上虽有微小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5)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6)人际安全感因子能预测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2.
政治信任是衡量政府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大学生网民的政治信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状况。根据471份大学生网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被调查大学生网民总体政治信任水平居于中等偏上,层级越高的政府获得的信任度越高;不同个人背景下的政治信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幸福感差异测量中,认为自己越幸福的被试者其对中央与基层系统的政治信任水平越高;对政治社会新闻关注差异及对传媒等不同的接触情况也影响了大学生网民政治信任水平的测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72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度比较高,近年来的反腐措施和反腐成效都受到了大学生比较积极的评价。官员作风、腐败感知、反腐力度显著影响到了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并认为亲戚或家人遭受过政府不公正对待与政府信任显著负相关,而“三公消费”和奢靡之风得到遏制等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当前的改进作风和强力反腐显著影响到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相对于遏制“三公消费”等措施而言,官员为民办实事、作风亲民、政府回应等作风的改进更能提升政府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学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学生的信任程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南京部分高校在校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对大学及大学教育的信任度存在不少问题。经计算机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处理,得出了三种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居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信任——兼论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信任是公民与政府闻的一种互动,它涉及公民、政府与特定价值之间的特定关系.影响政治信任的因素众多,我们可以将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层次、社会层次和政府层次.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状况并不理想,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而下降:公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最高,省级政府次之,依此类推,公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度则最低.在当下的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培育政治信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已被诸多研究所证实,然而环境污染侵害的远不止公众健康。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系统考察居民感知的居住地环境污染状况对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感知的居住地环境污染严重程度损害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但不会抑制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居民感知的居住地不同环境污染状况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居民感知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对中央政府信任的影响比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大,而居民感知的水污染严重程度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比对中央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源于居民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环境治理责任的不同判定。环境污染状况对不同区域和居住地居民的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空气污染损害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城市地区,而水污染损害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在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有表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任,而互联网使用强度的增大降低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也会抑制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因此,环境污染治理关系到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应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公正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强化对民众感受的调查研究,以增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基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工人利益等方面的信任度较低.相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高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自身发展能力和工友利益等方面则信任度较高.个体状况与生活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状况有较大影响.企业可以从加强农民工组织参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组织互动机制、加强企业信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等方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开放与自由给大学生带来学习与生活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网络信任危机问题.从新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因素的结构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的方式,提炼出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个人因素、 网络平台因素、 环境因素和网络内容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网络内容和个人因素是影响其人际信任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中内容的重要性与可靠性及个体认知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人对个人可信任度的判断.以此为基础,提出"社会—大学—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提升建议,以增强网络公信力,促进和谐网络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江苏省"居民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公众的道德伦理主观满意度以及政治信任度,借此探讨影响公众政治信任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在政府致力于建设信任社会,提升民众政治信任度和政治支持水平的过程中,仅通过简单的经济绩效和意识形态灌输很难实现。从长期来看,社会主要群体的道德伦理状况仍然是政府获得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因此对政府来说,预防和遏制官员腐败、加强制度与文化建设、修正市场经济对中国伦理道德的冲击,与提高政府的经济绩效、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一样,都将是提高公民政治信任度、增加政治体制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基本信任形态的社会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任是社会生活稳定的基础,更是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当前信任状况堪忧,存在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身份信任、契约信任、第三方信任是三种典型的社会基本信任形态,具有各自特定的社会基础.可以根据不同信任形态的社会基础特征将社会领域细分为一般生活领域、现实经济法律领域、虚拟网络经济法律领域,并据以厘清不同信任形态的优势,提升对信任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合力”以破解当前的信任危机.针对虚拟网络经济法律领域,可以在发展契约信任的同时,采取特别措施促进与规范第三方信任.  相似文献   

12.
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化。与此相应,信任模式必须由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变迁,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提出新时期我国信托制度的创新思路及制度安排的实现路径:(1)改革产权制度;(2)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托企业制度;(3)大力发展信托主业;(4)加强对信托业的监管;(5)重塑信托形象;(6)建立健全信托法律体系及其配套制度;(7)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诚信缺失可能源于道德缺失或是制度缺陷,通过用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当前的诚信缺失进行分析,提出构建诚信氛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无效信托     
一般情况下 ,设立一项有效的信托是信托各方当事人的初衷 ,但实践中往往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信托当事人所设立的信托存在着各种瑕疵 ,而各种不同的瑕疵对信托效力的影响很大 ,在许多情况下将会导致信托无效。英美信托法制与大陆信托法制呈现了较大的相似性、趋同性和一定的差异性 ,这些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托法制的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信托的合并与分立属于信托变更范畴,具有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实现规模经济等效用,在域外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信托的合并与分立关系到受益人、信托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比较法上多比照公司合并与分立时的规定,规定相应的通知公告、异议程序。中国《信托法》第5章不仅未规定信托变更的一般条款,也未在此基础上对信托合并、分立予以规范,未来应予完善,以适应信托效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慈善信托是当代慈善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调动市场力量与社会资源参与慈善的有力工具。《信托法》上的公益信托名实不符且不能适应慈善信托的发展需要,为此《慈善法》最终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以期矫正。在《信托法》有关规定尚未正式宣布失效的背景下,慈善信托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完善是应重点关注并需要审慎处理的焦点问题。应本着《慈善法》的理念目标、基本原则,从放宽认定标准、设置监管分工、明确受托人、监察人的资格及权利义务、完善扶持促进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具体制度机制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促进中国慈善信托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顾客态度忠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顾客为调查对象,探讨了顾客满意、顾客感知价值与网站使用简便性等信任前因、信任与顾客态度忠诚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研究假设。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满意、顾客感知价值、网站使用简便性与信任对顾客态度忠诚均有直接影响,顾客满意与顾客感知价值还通过顾客信任对态度忠诚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工程中,初始信任是业主与承包商关系构建的基础,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建设工程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初始信任动机产生的机制,根据信任倾向、信任信念、受信方特征、基于制度的信任和信任动机构建了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初始信任产生的机理模型,并从业主方的角度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制度的信任、受信方特征和施信方信任信念对信任动机的产生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其中受信方特征对施信方信任动机产生的影响最显著;而施信方信任倾向对信任动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建设工程业主对承包商初始信任的建立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私益信托,公益信托在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更为世人关注。目前我国公益信托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公益信托起源出发,本文分析了其法理基础和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对科学、合理构建我国公益信托法律架构提出的立法建议,为中国早日出台一部专属于公益信托的法律,充分发挥公益信托的优势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