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评估目标和所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对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学生能力和其他指标的进一步量化分析,初步构建出高校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今后高校进行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军事课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军事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因此,进行高校军事课教学质量评估研究,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军事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结合华东交通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的构建,阐述大众化阶段高校应树立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性与整体性的新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立足高校实际、合理定位,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统一的质量标准系统、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完善高校教学评估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自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机制存在价值取向不当、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制度设计不科学、制度实施缺乏有效保障等突出问题。新形势下,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和使命的基础上,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主发展为目标,从评估规划、评估执行、评估控制、反馈处理等角度构建多位一体的教学评估机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对高等学校办学具有重要作用,客观的分析了目前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必要性和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现状,提出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应遵循方向性、发展性、动态性等原则,指出了目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对于教学评估的本质和目的认识模糊,对于教育评估方案的指标内涵理解不深入,对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不得力,对于建立高校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到位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健全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和地方政府深入理解评估的本质,加强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成果转化,不断探索高校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技术课教学质量的评估,是高校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和数理统计筛选法等,对高校体育技术课教学质量定量化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立了高校体育技术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高校体育技术课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方法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通过选择和确定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建立和实施约束、监督、评估、反馈、激励等机制,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为依据,阐述了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及体系内涵与框架构建,并对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高校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中国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在教育部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正式开展的背景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通过内容分析法对39所"985工程"高校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解读,归纳出研究型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的基本特征,即进行组织管理创新,搭建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体系,以完善制度为抓手,建立多元参与的内部教学评估制度,注重过程管理,追求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追求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发现研究型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的保障模式应多样性、独特性,希冀为中国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在国际上普遍定义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我国学术研究及地方立法基本也是这种观点。这一定义是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方式和片面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环境中心主义"倡导的自然的权利、动物的权利,也不可取。环境权应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权利,包括人享有良好环境、享有损害赔偿等请求权的财产性权利和通风、采光、瞭望、享有清洁空气、安宁等具体人格权,也包括对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议、监督、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权利及后代人视为享有的环境权。在环境权反思重构视阈下,我国应实行旅游兴国、自然再生、促进生物多样化的绿色化政策,制定景观法、自然再生促进法、产品包装回收利用法等绿色化法律。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进行了回顾 ,以示其辉煌 ,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提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道德的兴衰与罗马帝国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世代相袭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不仅是罗马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当时城邦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海外霸权的确立和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导致罗马社会道德沦丧,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可见,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社会道德的变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