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比了我国历史上已经有过的西部经略和西部开发,结合当前我国的国内国际形势,认为西部大开发的性质只能是建构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西部大开发只能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克服长期执行计划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方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西部大开发必然面对我国西部各民族很不相同的传统文化,为了使这些传统文化调适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必然要引导这些传统文化经历升级重构,建构起多元一体化的全国市场经济体制来,这乃是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伴着经济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文化建设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保障力量。在西部经济开发中,我们既要大力弘扬西部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要立足于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努力创造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色的西部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时代的文化;"广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二族在炎黄时代创造的文化以及后世对其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基础和根源,"中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传承和主体,"广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拓展和升华。三者内涵相通,本质相同,各有侧重,各有价值,共同构成了炎黄文化的完整体系。作为一种根源性文化,炎黄文化无论是在中华文化的谱系中,还是在中华民族的格局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中 ,怎样正确对待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实施西部大开发至关重要。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与现代化问题 ,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故作者在该文中认为宗教文化是西部一些民族文化的标志 ,进而提出保护发展、利用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时期的文化选择是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对西部文化进行必要的重构.西部开发虽然面临多重文化背景,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依然是西部开发时期的主要精神支柱,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是西部开发的应有态度,提高西部地区的文化水平是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文化开发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经济开发与文化开发并重,是新世纪大开发的必然趋势,我国西部地区丰厚的历史与现实资源也为西部文化开发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关注文化开发,致力于大力开发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弘扬西部古老文化,发掘革命文化资源,汲取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华夏西部精神,这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者应并重进行。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及其与西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部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提出了西部开发过程中西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财政支农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忽视西部农业发展在其中的重要意义。政府应改革过去财政支持西部农业发展所采用的做法 ,真正有效地支持西部农业 ,使西部农业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为我国西部农业迎接“入世”挑战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者应并重进行。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及其与西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部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提出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中西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方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技术转移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或阻碍技术转移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转移.由于甘肃河西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技术转移与其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技术转移培育强劲的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技术转移与传统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2.
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把炎帝说成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具体历史人物,炎帝文明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都是不确切的。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重视创新、重农尊农的精神文化。弘扬作为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有利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三国时期的邸阁与关邸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由于政权鼎立、战乱频仍,魏、蜀、吴多在其关隘、要邑、边县、屯营之地设置规模不一的邸阁作为军储之所以备军事之需,这种性质特殊的军需仓库的设置迅速传播到当时与中国有文化交往的日本.对于走马楼吴简所见的"关邸阁"的性质,一般认为它是与仓、库功能类似的机构.笔者认为,"关邸阁"即"管邸阁",意即仓中之"管邸阁者",故当为职衔之谓.  相似文献   

14.
炎帝文化的再现,是通过建筑、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等形式,不断整理和挖掘其内涵,融入时代精神,并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文化活动。经由健身设施、雕塑、文字图案、体育活动等体育元素再现炎帝文化,是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严肃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传承炎帝文化精神,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业、体育产业以及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是利用体育元素为炎帝文化品牌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帝祭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历千年而不衰,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礼仪活动,其文化意蕴显而易见:从血缘角度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诸族对血缘始祖的祭祀;从文化角度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诸族对人文初祖的祭祀;从祭祀性质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儿女对血缘始祖与人文初祖祭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爱”(王国维释“爱”,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倍)”;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17.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 ,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 ,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的炎黄崇拜因藉政权变革的需要,具有神人分离转换的历史特征,秦朝主水德,上接周统,炎黄崇拜神性失落并几近绝迹,汉高祖初称“赤帝子”,旨在灭秦;复称“黑帝子”,旨在汉代周德,否认秦朝的正统地位,炎帝始为汉神,终遭冷落,文帝,景帝时期推行黄老政治,黄帝从天庭回到人间,转化为远古无为而治的圣君,汉武帝炫耀文治武功,祈求长生永命,主土德,封禅泰山,黄帝顿成遗授神策,羽化登仙的天帝,司马迁原始察终,整齐史故,其《史记》涵蕴宗黄大一统思想,黄帝成为华夷诸族的民族共祖和中华文明的肇始人君,王莽借助和平政变手段篡汉称帝,主土德,鼓吹尧帝禅舜,王氏代刘,黄帝又成了刘、王帝室的血缘初祖,,汉光武帝远承汉高祖“赤帝子”神话,主火德,旨在复兴汉室,炎帝崇拜重新抹上天命色彩,秦汉炎黄崇拜神人分离转换的轨迹说明,秦汉时期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神权,神权只是皇权缘于自身政治需要而随意玩弄的谶纬道具,这既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显著文化特征,也是中西封建社会判若鸿沟的主要思想标志。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的黄帝观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时期的黄帝崇拜肇始于祖灵崇拜,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为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并引发出先秦诸子的借黄帝立言。尽管诸子笔下的黄帝不尽相同,却有着本质上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黄帝成了“成命百物”和“垂衣而治”的圣王,又进一步被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并由世间走上神坛。黄帝人性和神性的纠葛并不能得出“神话历史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岩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古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其中有些岩画图形可能与古文字有关,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大麦地岩画约有近万个图形,其中约有1500个图形符号,我们从中找出了一批与古文字有关的图形进行研究,以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