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企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证.继续教育依托高校,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全心全意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以推动企业发展.尽管石油高校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优势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石油高校应该继续发挥优势作用,克服困难,以石油企业为本,实施新思路、新对策,为石油企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需手段。在我国石油安 全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石油高校以石油安全教育为重点和亮点,是石油高校探索特色国家安全教育新路径、提升 石油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然要求。石油高校开展石油安全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全局长远眼光,增强大 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石油高校应通过提高石油安全教育地位、优化石油 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石油高校安全教育协同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石油安 全教育,确保石油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3.
协同育人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当前,高校协同育人在制度上、机制上、模式上存在不足,特别是企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不强,严重制约高校协同育人的成效.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有效审视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上的缺失,指导深度推进高校协同育人.健全高校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发挥重要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石油工作者在为祖国石油工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石油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在石油行业的传承和弘扬,是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之间联系广泛、合作紧密,是石油工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源头活水。石油高校要充分发挥石油精神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深入研究和学习弘扬石油精神,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招聘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招聘评价指标体系对Z石油企业过去5年的招聘效果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招聘体系存在招聘数量制定不合理、招聘质量逐年下降、招聘渠道和招聘方法单一以及招聘支持工作落后等弊端。建议企业在提高招聘效率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举措,以业务导向确定招聘数量;建立大学生培养项目等人才培养跟踪机制,切实提高招聘质量;搭建石油行业招聘平台,拓宽招聘渠道和方法;培训招聘人员专业技能等,以保证招聘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科技控制油气操作成本,已成为石油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科技管理存在六个问题:体制上的缺陷导致科技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科技体制严重制约石油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发展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科技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差,科研开发能力不足;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针对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国应结合石油企业实际,在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内容.将协同育人机制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呼应.面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现状,需从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新媒体平台运用、完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保障措施三方面加以统筹,促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核包含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等要素。石油高校应将石油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石油精神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石油行业的长远发展。在将石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当前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挑战。为了将石油精神进一步有效融入到石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石油高校在立足内容丰富和形式创新相统一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知;建构“行业”+“文化”的石油文化教学体系,增进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同;完善“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强化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合、高效的新模式。这意味着,协同创新已经超越了“产学研合作”的校企联合模式,为今后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俄石油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久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国家的能源架构、所有制形式、外贸政策是其国际石油合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石油改革历程的阐述,剖析了中俄漫长多变的国际石油合作进程,提出了加强中俄石油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石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已成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当前,石油精神是石油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是石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现的重要精神养分。石油精神在石油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文化、忘我拼搏的行为文化、艰苦创业的环境文化、科学求实的学术文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文化。在新时代,石油精神可通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搭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注重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三个有效途径来推动石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3.
0 引 言有感于人们对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关注不多 ,赵晓先生在《经济学消息报》NO .382期“石油 :‘武器的批判’ ?”一文中 ,引用克鲁格曼等提出的“多重均衡”理论 ,置疑“石油武器”这一“流行语汇” ,并进而用 1998年低油价的事例 ,说明“欧佩克并没有操纵石油价格的魔力 ,所谓‘石油武器’之说可能是天方夜谭”(赵先生语 )。笔者不赞成赵先生的看法 ,特成此文以演绎石油武器的故事。1 石油 :何以成为武器 ,谁之武器石油武器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石油武器 ,指的是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中 ,以减…  相似文献   

14.
用经典硅胶柱色谱预分离石油亚砜PSO为四个组份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第三个组份PSO3进行分离制备.通过大量的色谱试验,建立较好的色谱条件,把PSO3再分离成七个不同的组份,并对其中的两个组份PSO3c和PSO3e作进一步的色谱分离和纯化,最终获得较纯的亚砜组份,用作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5.
虽然阿富汗的油气资源储量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中国西侧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中阿油气合作刚刚起步,但两国政治关系良好、经济上的互补性强,两国的油气合作前景广阔。阿富汗国内的经济、安全、行政法律环境以及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使合作面临不少挑战。对中阿油气合作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深化中阿关系,维护中国在阿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石油动员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动员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国内石油行业的产业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石油资源超常规供给能力的来源,重点研究了动员石油资源储备、对石油资源进行临时增产、压缩石油制品销售及限制石油制品用途、临时增加石油资源进口四种动员模式。分析得出,应采取建立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强海洋石油运输保障能力、加强石油重要基础设施防护三种措施以保障石油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石油价格趋势与中国石油市场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今年乃至未来石油高价位运行已成必然之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增加,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石油市场,我们应构建现代石油市场体系;设立政府能源管理机构;加强石油外交活动;出台燃油税收政策;加快石油储备库建设;强化企业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18.
危机沟通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在企业的危机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石油企业在危机沟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典型危机事件看,石油企业危机前、中、后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危机沟通特点,其经验是危机前重视预防与准备、危机中竭力控制危机局势、危机后加强善后修复。我国石油企业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大石油公司危机沟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危机沟通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危机前健全企业危机调查与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模拟演习;危机中创建开放的信息沟通模式,与政府和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危机后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后续沟通,结合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