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2.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价值诉求和逻辑归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路线图"遵循以人的本质为根基,以异化劳动的剖析为切入点,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枢环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归宿。同时在对"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阐释中,马克思发现真正的共产主义不同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它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复归,其意味着人本身的解放。马克思对"人的解放"思想的精辟阐释与现实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仅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为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思想引领,而且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历史作用的思想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内容。在《手稿》中,马克思说明劳动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规定,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私有财产即是异化劳动物化的结果,异化劳动及其物化形态的私有财产的存在意味人的本质力量的丧失。然而,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蕴含着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秘密,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部分。因此,私有财产既是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原因,同时是人的异化的类本质的扬弃手段、中介和桥梁,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即是人的劳动的解放,人本自然和人的类本质的复活,是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协作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对异化的考察并非始于马克思。不同的哲学家对异化往往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是从全新的视角加以考察的———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工人与劳动生产活动本身的关系、人与自己的类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将劳动异化的根源归于劳动和资产的对立 ,因而认为共产主义因为完成了对私有财产的否定而使人能复归于人的本质———自由 ,从而克服异化问题。所以 ,异化的反面是自由 ,其中包含着人不再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1] (P .56) 克服异化产生的结果之一是人的丰富性感性的实现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拥有”这么一种感性。[1] (P…  相似文献   

5.
“人之本质是什么?”吸引了无数先哲苦苦探寻。费尔巴哈“诸属性的人”、 舍勒的“完人”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思路。马克思“完整的人”立足实践来探讨人的生存和发展,它具有实践生存论的人学底蕴。共产主义是构建“完整的人”之最佳社会,扬弃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6.
一、对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在批判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同时,运用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根据,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必然性。1844年,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见解,集中于如下一段话之中:“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以下引证此书只注页码。)这是当时的马克思对于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总提要,也是他的共产主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私有财产概念与异化劳动逻辑的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条显性的但又一直被一般论者所忽视的线索。马克思从对私有财产的本质追问出发得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异化劳动逻辑,然后又用异化劳动逻辑透视私有财产的运动现象并力图示私有财产运动的秘密,最后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本质批判来论证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发展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1提出了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等重要观点。本文主要是对《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出现的私有财产本质问题阐述了本人的观点,从而透视出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私有财产现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提出来的,而人的畸形发展的表现就是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是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以克服异化,实现人的真正复归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存在出发,揭露人的异化的根源。并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克服异化,完成人的真正的彻底的复归。两者都是研究人的,而且都形成一个:"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的探讨模式。两者有什么不同,研究单向度的人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手稿》和《形态》中集中论述了有关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向人的复归,真正解决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是解决当前问题的现实的运动;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方面,自我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包括有分工的消灭、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交往的形成,完成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和秘密,兼具新旧交替的阵痛和喜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尝试寻找一条与涉及人之外的物性逻辑不同的、关系人本身的“人”的逻辑。这一逻辑的建构发端于被国民经济学所遮蔽的地方,沿着人的“本质异化—本质追问—本质复归”的思考路径,勾勒出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开启了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革命和以“感性对象性活动”为核心的哲学革命。考察这一逻辑可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在世界观转变时期的思想独白,并以理论观照现实,启示当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发展史中 ,早期和后期有明显的变化。《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早期代表作。在《手稿》中 ,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 ,主要的表现在他继续采用费尔巴哈关于“族类本质”的概念。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与早期的《手稿》相比 ,一个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抛弃了诸如人的“本质”或“本性”这样一些含义模糊的 ,因而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由于抛弃了“族类本质”这一概念 ,就使“异化”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思想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是他当时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之一,这个问题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有必要弄清楚它的含义并给予一定的评价。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的异化看成是异化劳动的组成部分,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首先又得弄清楚他的整个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异化概念,人们理解各异,评价尤其分歧,  相似文献   

16.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次尝试,具有逻辑整体性和思维跳跃性的二重性特征。从分析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工资、资本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形式入手,马克思揭示了地产分割的私有财产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以工资、地租、利润为立足点,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的四重异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并不是在普遍的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展开的;基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提出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人性在更高基础上的复归。《巴黎手稿》的理论成果或明或暗地反映在马克思以后的思想中,对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一成果在理论层次上缺乏统一性,对劳动异化分析的实证材料不充分,也没有指出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式与时机。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它不仅区别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而且又极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观。早在编辑《德法年鉴》时期,他就分析和阐述了国家和“市民  相似文献   

18.
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而对这个范畴进行理论批判起始于《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必然产生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反过来又定会造成新的异化 ,因而 ,要反对异化劳动必须同时反对私有财产。而反对私有财产 ,不是反对所有的私有财产 ,反对的只应是人格化的奴役人、奴役劳动的资本。所以 ,最终的出路只能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劳动和对象的分离使人的劳动活动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中,人对劳动便产生占有或不占有两种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工人丧失对自己劳动的占有即资本主义的片面占有,异化劳动使人成为“非人”。因而,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向真正的人复归的人的本质除具有人的劳动类本质外,还必然具有对劳动的全面占有这一本质规定,这是我们统一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两个著名论断及其全部理论旨归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端,按照学界流行的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最早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学说。为了纪念《手稿》发表170周年,本文紧紧围绕笔记本III中"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进行解读。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己所阐述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经验基础是私有制内部资本和劳动的矛盾运动。以此为依据,马克思系统地批判了以往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而正面提出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对《手稿》原文的理解出发,探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此学说的人学维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