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成为政府择优选择私人承包商的主要障碍。单一信号博弈模型无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增加付款方式信号,构建双重信号博弈模型,为职能部门有效选择承包商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是一个涉及非对称信息的委托代理关系,职业经理人采取的跨文化管理行为影响企业在全球竞争环境下的业绩.在企业所有者不能观测职业经理人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和跨文化管理努力水平双因素的条件下,建立了双方合作博弈模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和最大化原理分析双方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合作博弈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推行建筑节能政策的流程中,消费者因购买节能或不节能建筑房,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产生节能信号博弈,由此机理构建诚信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中,房地产开发商行动在先,消费者行动在后,带来了二者之间诚信博弈的三种均衡状态:诚信均衡、混合均衡与准诚信均衡。通过模型求解推断进行经济解释,房地产开发商应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向消费者如实传递节能信息,利于消费者正确作出判断,并出价买房,从而推动节能建筑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铁市场价格的动态重复博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钢铁市场处于近似的寡头垄断状态,各厂商之间的价格博弈非常复杂,未必能够达到理论上的均衡点,其博弈结果与博弈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的伯川德模型,建立了双寡头垄断钢铁市场动态重复博弈模型,对其动态博弈过程进行研究。本文还尝试把模型推广到n个寡头企业的价格博弈分析中,对于研究多寡头企业的动态重复博弈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在政府支持下的不同地区非对称物流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比研究政府支持对合作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的变化,并判断合作策略的演化稳定性,以确定政府支持对非对称物流企业合作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的支持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一方面可以加强物流企业合作的意愿,促进并加快“坚持合作”策略成为演化稳定策略的演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自然状态下的演化稳定策略由“中途背叛”转变为“坚持合作”,即提高物流企业选择“坚持合作”策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信息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业信息化的博弈分析 ,主要是由双方间的信息非对称 ,即承包商与业主、承包商与承包商产生的信息非对称博弈。本文针对建筑市场主体在市场上的经营轨迹 ,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与非对称信息下的静态和动态博弈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信息经济学的三剑客--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经济学是有关非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合约安排的理论.自1969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以来,到2001年,共有49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10位经济学家的获奖直接或间接与他们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有关.本文比较全面评述了2001年三位获奖者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特别是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主题,接着介绍阿克洛夫的逆向选择模型、斯宾塞的信号传递模型和斯蒂格里茨的信息甄别模型,最后讨论了不对称信息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动态博弈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移动市场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在现实中,他们的博弈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未必能达到理论上的博弈均衡点,博弈结果是与其博弈过程相联系的。本文根据中国联通成立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为三个阶段,利用两种竞争模型——基于价格博弈的伯川德竞争模型和基于差异化(产量即用户量)竞争的古诺竞争模型,对市场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动态重复博弈过程,建立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博弈模型对成渝容运市场竞争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斯塔伯格竞争模型研究结论认为,在高速公路进入前,成渝客运市场已达到纳什均衡。价格博弈模型表明,铁路与高速公路竞争中,避免价格战是双方最优主导战略。旅客间的PUV博弈结果证明,成渝客运市场中旅客在不同运输方式中的分布是对其总效用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人员之间诚信博弈假设前提与博弈论理论前提相符的情况下,构建了无监督,有监督并实施奖惩,概率惩罚以及设置两个不同概率惩罚值的行政人员之间诚信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行政人员之间诚信博弈的制度安排,从而为行政组织信任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深入研究网络游戏玩家的行为意向之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TAM模型的理论框架,并引入两个新的变量,分别是产品属性和消费体验。然后,通过收集北京、上海、广州的1130份玩家调查问卷,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了不同于传统TAM模型的影响关系和全新的结论。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游戏运营平台定价模型及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双边市场理论对游戏运营平台的定价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指出,游戏运营平台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正网络外部性。文章通过建立垄断和竞争两种情况下的定价模型研究了游戏运营平台的定价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游戏开发商和玩家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边用户对另一边用户的网络外部性大小、游戏运营市场的竞争程度、游戏运营平台向双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以及竞争性运营平台间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是影响游戏运营平台定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的道德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道德层面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强调“扬善”而不是“惩恶”的道德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以期对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提供积极的指导和监管,同时引导游戏者选择适宜的游戏,从而促使网络游戏产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型灾害应急救灾的特征,提出了用于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灾民行为的三方博弈模型。首先证明了在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此三方博弈存在纳什均衡并对均衡点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了此模型框架下的道德风险问题,指出由于政府和灾民的相互不信任导致救灾效率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并同时给出改进效率的一些建议,最后对此三方博弈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法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影响资源利用的关键因素。在对“公地悲剧”进行博弈分析时,离不开对制度在博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分析。传统博弈理论将“公地悲剧”当作“囚徒困境”博弈的观点实为一种误导。“囚徒困境”是特定制度设计的结果,在特定制度安排下,参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被严格禁止,博弈报酬结构具有特定的制度偏好,导致博弈各方无法达成合作。而在“公地悲剧”中,参与人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可以自发达成合作协议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自主治理。因此,“保证博弈”,而不是“囚徒困境”博弈才是“公地悲剧”博弈分析的恰当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从矿难事故参与的四大微观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矿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和煤矿企业—矿工2个博弈模型,分析了乡镇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监管角度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管齐下对乡镇煤矿进行治理,特别是要削弱其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联系;从雇佣角度看,解决矿难问题还在于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7.
首先指出了当博弈达到混合策略Nash均衡时,对于博弈参与者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决 策风险。但是由于一般决策问题与博弈问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传统的应用于决策 的风险度量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博弈决策的风险度量。于是笔者结合博弈决策问题的特点, 给出了一种结合博弈参与者的期望效用、策略的不确定性以及绝对风险厌恶系数的风险度量 方法。并在该风险度量的基础上,讨论了参与者的风险类型对于博弈均衡实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用户交互体验的游戏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性设计是游戏策划和开发的核心命题,直接关系到游戏作品的最终质量和用户体验。经过对用户体验的分析,游戏性的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用户交互体验(Player Experience)的反馈基础之上。其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沉浸度(Immersibility)、愉悦度(Joviality)、操作性(Playablility)和重复可玩性(Replayability)等方面。此外,还应包括可用性和艺术性等参考标准。在游戏开发和设计中,应充分考量用户的游戏体验,经由用户反馈来进一步修正游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博弈实验看博弈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是社会科学的通用方法论,它通过构建模型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然而博弈论的理想主体的假定使得它的理论预测与实际现象存在偏离。本文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博弈实验,该实验有176人参与。通过分析该博弈的实验解与其理论解发生偏离的原因,本文指出博弈论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过程 ,即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意识在体育竞技中可视为是运动员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在体育竞技中又可分为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就战术意识而言 ,可分为集体战术意识和个人战术意识。战术意识对于获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和提高意识 ,是提高中国体育竞技水平的需要 ,理应受到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