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女性形像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北京大杂院里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老舍 ,虽然广受现代文化和文明影响 ,但其文化心理的许多方面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 ,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赞美贤妻良母 ,同情风尘女子 ,理解守旧的普通老太太 ,而对“家庭独裁者”和摩登的知识女性却表现出极大厌恶 ,无论情感倾向还是思想认同都缺乏明显的现代内容 ,都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气息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与西方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基督教,开始进入中国的现代文化生活,并影响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价值取向和情感方式,影响着中国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五四时期,鲁迅、陈独秀、周作人等思想文化先驱在反叛传统、批判儒学时,开始认真审视基督教的精神价值和意义,批判地吸收其对宇宙世界、人类本体和艺术创造的独特思考与认识的成果。他们提出改造人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伟大的爱国者,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著名作家。1922年老舍在北京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入教以后,与许地山、白涤沙等参加了由宝广林组织的“率真会”和“青年服务部”。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研探宗教、文学、教育以及改造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问题。1922年12月老舍翻译发表了宝广林撰写的《基督教的大同主义》一文,该文宣扬基督教的同情、服从、克制等教义和实现世界大同的途径,翻译这一篇文章使老舍进一步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到后来,老舍很少提及自己的基督信仰问题与教会的直接关系也中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舍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了,其小说创作的一些现象就足以表明他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石兴泽撰著的《东西方文化影响与老舍文学世界的建构及其研究》一书,于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老舍心理的发展演变。其一,综论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阶段。其二,考察老舍与西方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怀疑和拒绝是他的主要态度。其三,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当代转型过程中考察老舍后十七年观念意识发展变化、生活和创作道路的选择延伸、文学世界的建构得失以及艺术生命的豪迈与无奈。第二部分,分析老舍文学世界建构与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穆旦作为九叶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呈现出智性化、内在化、宗教性、启蒙性等特性。其诗作和诗论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情绪,这种带有基督教色彩的宗教情感最早受到艾略特诗学的影响,随后成为穆旦现代主义诗学的自觉追求和表达。他把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促使前者在更深厚的层次上与现代启蒙思想发生了碰撞,从而产生了新文学深沉的启蒙品格。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社会中出现的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老舍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在于他的身上承载了悠远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改造。主要从老舍本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老舍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以及老舍的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论述老舍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探索作家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明显体现宗教影响的作家。本文拟分析对老舍的创作如不考虑其宗教影响便难以得到完满解答的问题。 (一) 1922年老舍在北京领洗,正式加入基督教。在此之前他与基督教会已有过许多密切往来。领洗前一年的春夏之际他参加了北京缸瓦市教堂的英文夜校,在那里学习英语。在学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考察老舍与同时代几位中国作家的关系.鲁迅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韧性战斗精神对老舍的人格构成有潜在影响,并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步深化和强化.老舍作品继承和弘扬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并在审美追求上趋于同一.老舍与文研会几位代表作家有着精神和情感的共鸣.茅盾和老舍的共同追求表现在:以不同的风姿丰富了20世纪都市文学的广阔天地,创造了堪称“中国现代史诗”的宏篇巨著.老舍与许地山的宗教意识有着某种契合,其作品与冰心的儿童文学精髓相接近.  相似文献   

9.
灵的救赎:老舍宗教观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老舍是与宗教结缘的最具个性的作家之一。以社会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坚,兼容佛家的“慈悲”和基督教的“博爱”与救世精神,关注国民灵魂的拯救是老舍宗教情怀的鲜明特色,这些情怀逐渐融合生成老舍独有的颇具宗教色彩的文化启蒙姿态:灵的救赎。这种文化姿态的选择与操作是老舍一生未曾放的文学思想的实践,也是老舍之所以为“这一个”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在《论语》翻译及诠释中的文化挪用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用西方宗教和哲学概念翻译及诠释中国思想;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借助翻译和诠释塑造中国文化形象.《论语》翻译及诠释中的文化挪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也要反对其抛弃原文精神实质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老舍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二是知识女性,三是悍妇。和同期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和男性本位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隋彬 《南都学坛》2004,24(4):63-64
"市民世界"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它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老舍习惯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其中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在他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或理想式市民。老舍描述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命运时,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意识,同时对传统的必然失落又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但他的可贵在于不忘在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4.
老舍与中国生存文化的现代化──再论老舍对市民生态的表现李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向来以他创作的“市民特征”而著称。在小说及戏剧创作中,老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市民生存图画,他对这一阶层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体验之深刻、表现之广泛以及批评之严肃,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明显体现宗教影响的作家。本文拟分析对老舍的创作如不考虑其宗教影响便难以得到完满解答的问题。(一)1922年老舍在北京领洗,正式加入基督教。在此之前他与基督教会已有过许多密切往来。领洗前一年的春夏之际他参加了北京缸瓦市教堂的英文夜校,在那里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他认识了后来给了他以很大影响的宝广林先生。宝广林毕业于伦敦大学神学院,当时刚刚回国,在教堂任职并主持英文夜校。此外,他还正酝酿把教堂从英国人手中接管过来,全由中国人自己办。这使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老舍非常钦佩,于是加入了由宝广林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东正教情结表现在其早期作品中。索尔仁尼琴认为,在宗法制农村的现实世界中,隐含着东正教圣像画艺术表现的宗教意义上的三重世界,并将现实生活、真实的农民与东正教中的三个世界、宗教中的圣徒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信徒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倡导宗教式的人道主义,把“劝善”作为使命,把善良、仁爱、克己的宗教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红字>中的赫丝特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她们是以"夏娃"为原型的形象.但由于对两位作家产生影响的宗教流派不同,使其宗教内涵有所差异.同时又因为两位作家共同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都通过两位女性形象对传统基督教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批判和超越,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一条探索人性之道.  相似文献   

18.
许地山是现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独特、想象丰富,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而这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许地山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摄入。一方面,基督教"博爱""牺牲"等精神融入了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圣经》文学也从叙事模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启发了许地山的艺术表现;同时,为推动基督教与现世人生的融合,许地山亦对于基督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历史现象十分引人瞩目,这便是许多知名作家都曾热衷于借文学之光对国民劣根性之一的奴才思想与性格作透彻的烛照并给以锋利的针砭和深邃的批判。成绩斐然的作家,文学史上排列着一长串的名字:鲁迅、叶绍钧、老舍、张天翼……但令人遗憾的是话剧领域内卓有成就的曹禺却长期为文学史家们所忽视,他所精心塑造的鲁贵、王福升、李石清、张乔治等现代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海外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本文主要论述《红墙白玉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借鉴《圣经》中异象和象征的艺术手法;2.人物塑造方面引用《圣经》原型;3.借鉴《圣经》U型叙述结构;4.宗教主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