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消费决策是否具有一致性、可控性划分成特质论、情景论。特质论主张在消费者内部有一个稳定的人格特质在起作用,消费者的决策是可以预测的,主张企业应针对不同个性消费者细分市场,影响消费决策的人格特质主要有认知需求、自我概念、创新性人格以及物质主义人格等,在特质论指导下,研究者对消费者决策风格进行了划分,共分作八种,不同决策风格对应不同营销策略。而情境论则认为,消费决策受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其决策行为是可控制、可改变的,其影响消费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市场因素、人际因素以及群体因素,该理论鼓励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诱导消费者决策,主要包括两种策略,交易式促销策略以及关系式体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储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储蓄优化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居民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各类家庭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分析了家庭生育决策、教育决策和收入转移决策变化对家庭消费储蓄行为的影响以及利率变动和信贷约束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路径有着重要影响,约束了家庭在新生阶段和中间阶段的消费水平;教育费用的提高和教育投资实现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了家庭的教育储蓄水平;生育数的降低、教育投资机会的短缺和代际关系的松散化趋势提高了家庭的养老储蓄水平。利率的提高使生命周期前期的家庭消费下降,使生命周期后期的家庭消费提高。提高利率政策的消费传导效应,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增加消费信贷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成员的消费活动主要是由家庭所控制和实施。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相关数据并运用模糊二元对比决策方法研究发现,在家庭结构、消费类别、居住区域不同的条件下,教育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不同。第一,从家庭结构看,夫妇核心家庭总消费受到教育的影响明显;其中,家庭总消费受到女方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大;一般(或缺损)核心家庭的总消费受到孩子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显著,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消费的影响作用较弱。第二,从消费类别看,家庭消费中家用消费受到教育的影响最大,出行消费受到教育的影响最小。第三,从居住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家庭消费受到教育的影响相当,较西部家庭更为明显;东中部地区家庭家用消费、教育培训消费、旅游探亲消费受到教育的影响特别明显,西部地区家庭的食品消费受到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社区应加强对家庭消费知识的宣传,学校应进一步重视消费教育,国家应加强对西部教育的投入以增强教育对家庭消费的积极作用,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北京市房山区窑上乡窑上村的农户家庭消费特征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农户家庭消费的制度化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和需求环境等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户家庭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概念包含多个因素。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对儿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会导致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危险,以及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风险。从目前来看,人们忽视了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所面临的发展风险。有研究表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儿童,也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社会适应不良的发展风险。因此,从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层面上,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今后学界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90后"大学生,其消费行为深受从众心理影响。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并在探究其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教育环境因素、个体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消费教育、消费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群的新生力量,但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凯恩斯关于收入与消费的理论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消费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多方面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寻找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儿童消费市场发展势头迅猛,蕴含了巨大的商机。儿童对家庭的消费结构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特点,从产品、品牌、促销和定价四个方面提出适合的营销策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做好儿童消费品市场的营销工作,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儿童同伴接纳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同伴接纳状况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儿童同伴接纳状况受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社交策略、归因方式等;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同伴接纳程度低的儿童提供帮助,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国外关于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发展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扩展。一方面经典研究进一步深入 ,旨在探明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的行为因素、认知因素以及家庭因素 ,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交往经验对儿童发展与适应的影响 ,以及儿童同伴关系、社会技能在生理、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农村家庭消费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家庭消费也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家庭消费,需要控制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有多层结构的特征.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的家庭和社区数据,运用多层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户家庭消费影响的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状况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而异;农村交通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燃料基础设施和村公共财政支出在随机截距模型中对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在随机系数模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长期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理论框架,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家庭的视角探究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降低家庭消费规模、改变家庭消费结构及消费偏好,进而影响家庭碳排放,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碳排放的净效应为正;家庭成员间的决策互动将决定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户主为老年人的家庭中,老龄化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城乡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期性侵犯是一种隐蔽的行为,在中国虽然发生率很高,但真正被报告的儿童性侵犯的案件数量极少。为了更好地对受性虐待儿童提供社会支持,本文通过对126名儿童期性侵犯受害者的网络匿名陈述的一手资料进行深入整理,分析受害者对性侵犯事件的隐瞒原因与部分事件揭露后面临的状况,探索中国儿童自我揭露性侵犯事件的阻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及其家庭严重缺乏性知识;儿童的恐惧(恐惧受到报复、恐惧累及家人、恐惧破坏亲属关系);来自社会文化对性污名化而导致的儿童羞耻感;缺失及时性的支持和帮助;儿童尝试揭露受到的家庭负向反馈等。利用社会文化视角,探讨在面对创伤性事件时,社会文化对儿童个体及家庭应急行为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期望能够有助于家庭及社会尽早干预儿童性侵事件,保护儿童免受进一步伤害,推动儿童保护体系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儿童参与权是指儿童参与家庭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是儿童自主自愿的表达、决策和行动.从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普遍情况看,儿童参与权在家庭中并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儿童常常被动听从父母安排,较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儿童参与权的参与内容和参与范围狭窄单一.基于儿童参与权的现状,考虑其对儿童成长带来的影响,建议重视儿童参与的必要性,丰富儿童参与的内涵,并为儿童参与提供实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中子女性别偏好与地区差异成为家庭财务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习俗对家庭财务决策的影响超越了预算限制或消费冲击的影响,通过Probit模型对CGSS2013的8 596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IV-probit回避内生性问题,并通过模型比较和控制变量得出稳健性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金融行为表现出“重男轻女”特质,拥有男孩的家庭对未来金融投资活动表现活跃,这种关系导致农村家庭在不同地域的金融活动存在差异,拥有男孩的家庭中金融活动是否发生不存在地区差异,但存在活跃程度高低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分析农户在非农外出务工决策过程中受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影响程度。文章利用甘肃基础教育的调查数据,比较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和地区特征,并采用概率模型实证分析了子女受教育状况对农村地区非农外出务工决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外出务工决策明显受到子女受教育状况的抑制影响,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高中生人数每增加1人,家庭外出务工的概率将分别降低17.89%、3.93%、6.90%。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代际因素在农户家庭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CFPS2016数据,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消费不平等总体上较为严重,且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内消费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提高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有效降低消费不平等,且人力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随生命周期变化而减弱,而亲缘型社会资本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呈“驼峰状”,组织型社会资本则仅对抚养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存在影响;考虑不同消费结构之后,同对照组相比,抚养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低,而起步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高,且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在农户发展型消费不平等中产生的作用最明显;中介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禀赋通过影响农户非农就业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组织型和亲缘型社会资本禀赋则通过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和提高家庭收入地位来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CHARLS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家庭债务流量和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关系,同时探讨了家庭资产、户口等家庭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债务流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债务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资产水平的老年家庭,家庭债务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没有差异;城市家庭债务的存量和流量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均没有影响,而农村家庭债务的存量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消费政治并非是一个隐设议题,其内嵌显著的政治因素。民众通过消费间接参与政治,表达其政治态度,以此影响政府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决策,并借助市场与政府形成政治互动,最大化实现消费层面的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由此建构了消费者民众和政治消费主义的概念。现阶段,一是要对民众和消费者这两种身份进行区分,二是将对政治消费主义的本土化研究与我国消费治理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缺乏父母监护、同辈群体诱导偏差和社会监管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中出现了诸如网络依恋、沉迷游戏等状况,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针对其自身的环境,建议通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实施综合家庭干预模式和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小组模式的介入,使农村沉溺网络的留守儿童重回健康成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