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像计算机、微电子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火花加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在研究了电火花成型机床的关键组成部件、电火花加工技术基本原理以及与普通切削加工技术区别基础上,探讨有关电火花成型机床加工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如何有效提高数控加工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数控机床的优势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机床、刀柄、刀具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又有数控程序编制、操作人员等主观因素.因此,要提高数控加工的质量就必须在机床、刀具、数控编程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思想里,"乐"指快乐,也指音乐、以音乐为代表的宽泛的艺术."乐"对培养人格理想和实现政治理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乐"代表了儒家最高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通经致用"一直是作为一种中心观念和核心价值被加以标榜和提倡的。"通经致用"有"内圣"与"外王"两条路径,前者主要是指个人的儒家道德修养,后者则是指用经术经世干政。自汉朝经学兴起至清末经学式微,随着时代政治的不断变化,经学的"通经致用"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礼"命"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仁"和"礼"之间是双向互含的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命"是仁礼能否合一的关键.孔子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立足于仁,着眼于礼,礼是一种手段,仁礼合一是一种最高境界."仁"礼"命"的关系影响了儒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公、私问题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过程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公"、"私"关系上的主导政治思维方式是"崇公抑私","崇公抑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大公无私".但这种政治思维方式在现实中却造成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等多个领域 "公私两无"的尴尬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崇公抑私"政治思维方式的固有缺陷表明:"公"与"私"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对 "公"的维护应当建立在对"私"的认可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不然,"私"之不存,"公"亦难立,"公私两无"的局面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后革命"主要指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动力,大量超阶级、跨民族的个人和全人类问题成为社会生活领域的主体,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关系成为这一时期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承认政治的理论视角,"后革命"时期的国家治理应建立主体间的相互承认范式,依托基于承认基础上的现代民主,深化基于承认基础上的现代政治认同,构建并维护多元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纳西古乐"与纳西族传统民族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古乐"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丽江洞经音乐演奏者为避免把宗教视为封建落后的政治风气而将丽江洞经音乐称为"丽江古乐";90年代初宣科先生用"纳西古乐"取而代之,也是专指"丽江洞经音乐".长期以来由于丽江大研古乐会是以演奏丽江洞经音乐为主的,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把纳西古乐等同于丽江洞经音乐.其实,"纳西古乐"是指在纳西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并融合外来音乐,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丽江洞经音乐"以及"崩思细哩"、东巴音乐和"热美蹉"等.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仿照美国"门罗主义"提出"湖南省湖南人之湖南"的"湖南门罗主义"口号,它的基本主张是"我们用心干我们自己应干的事"、"我们绝对不干涉别人的事"以及"绝对不许别人干涉我们的事",这一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中外地方自治思潮、严峻的国情、省情、民情及湖湘文化浸染下的湖南人刚劲强悍性格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促成的综合体,这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阀割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湖南门罗主义"是一种近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大外语"是指大学外语、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的总称,是高等外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大外语"教学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更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大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大外语"改革的必要性,重新设定了"大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课堂设计、人才类型、人才素质和教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为开展高等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从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入手,分析、探究了当代社会现代化病症及根源,提出要化解现代社会的危机,实现社会和谐,根本出路在于"重建交往理性"。哈贝马斯的"重建交往理性"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三自”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令人堪忧。依据教育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营造一种导向,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平台”的实施办法,使“三自”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之误区解读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的提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愈显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误区,并对走出误区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建立起政府、文化、科技、教育的多元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劝学篇》、“丁未上谕”与“中体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中体为体,西用为用”,它既是思维范式,也是一种文化选择模式。《劝学篇》《与野丁未上谕》在形式上均体现了这一思想,但在内容侧重点。性质及产生的后果等诸多方面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对"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观点,也接受、认同和讲述过.改革开放后,曾对某些相关问题产生过疑问.对其在现实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否定这个观点的看法.现经进一步考察,我认为"矛盾"一词的本义是"不可同世而立",本来和辩证法无关.主观地将矛盾设定为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必然陷入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并在现实中发展成"斗争哲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清除矛盾辩证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务必牢记"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政治本色和生命活力之基,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保证,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也必须做到"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从新的角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 ,构建了党建根本问题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有着鲜明的独立性.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人们的文化品格.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文化之手"的强力作用,才使得近代科学技术没有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缕析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对于摒弃落后观念、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技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后人类",是当代社会人们对未来人类的一种设想,它体现了关于人类未来的一种价值观."后人类"被设想成为人体和机器、人脑与电脑的结合体,它可以是机器人,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信息状态.本文认为,这种关于"后人类"的设想是技术"物本主义"价值观的产物,"后人类"实质上是"非人类".在未来社会,机器和电脑是不可能超过人、取代人的.  相似文献   

20.
钓源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距今有1100多年的建村史。在这里,钓源先祖不仅将村落选在天造地设的“太极”图中,而且村落中到处布局有俨然天成的“八卦”形,甚至在村外四野也可见到诸如“三门两锁”、“七星伴月”的风水改造景观。从众多的“风水玄机”中所透视出的生态环境理念,体现了钓源先人追求自然与人为、天道与人道完美交融的境界,摒弃夹杂其中的部分封建糟粕的迷信观念,余留下来的则是在建设新农村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