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政策较强的顺周期性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在繁荣阶段滋生泡沫,在衰退阶段陷入萧条,而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高负债经营特征强化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对房地产金融加速器的传导途径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显著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且在信贷宽松环境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大于信贷紧缩环境下的表现.因此,要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需要提高金融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转变房地产业经营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即金融体系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互动态正向反馈机制,这种相互增强的效应可以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引起或加剧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影子银行体系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研究表明,高杠杆、高度错配的资产负债结构、信息的不透明、高关联性及过度依赖信用评级等因素是影子银行体系强化金融顺周期性的催化剂.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逆周期性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克服了已有研究中关于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普惠金融在概念范畴和评价指标存在的混乱、重复的问题,引入金融密度概念,从理论逻辑上推演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包含银行、证券与保险等三类金融服务主体的指标体系,编制了2010-2014年中国分省金融排斥、金融密度和普惠金融指数,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地区金融排斥、金融密度的决定因素,测评了普惠金融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存在金融排斥与金融密度的地区梯度效应;乡村人口占比高、国有企业占比高、金融市场化程度高、金融业竞争不激烈、交通便利程度低的地区,金融排斥程度更高。金融密度在居民、企业与地区经济层面显著差异;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改善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方向是市场化,一切有利于市场化的改革都可以称之为金融深化,一切不利于市场化的改革,我们称之为金融压制。我国金融业的金融深化表现在微观金融主体运行的市场化、宏观调控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的市场化。金融压制表现在微观金融主体、宏观调控方式、金融企业并购、金融对外开放、规避金融风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金融压制的原因包括知难而退的改革思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对体制外企业的不信任、对竞争基础的误解以及公共选择的不对称等。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的均衡构成了我国金融约束的改革路径,金融深化依然是我们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实践进行了考察,对其效应进行了分析。认真总结金融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吸取我国金融动荡的教训,对今后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及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周期传导机制为主线,介绍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核心内容、优势与局限及政策含义。在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周期波动更加显著。传统周期理论无法解释短期内经济剧烈波动并跨国扩散的现象,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从借贷双方的委托—代理问题切入研究金融加速器效应。金融摩擦是影响冲击传导的重要因素,“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加速器的主要形成机制,经济剧烈波动是加速器效应的具体表现,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掩盖了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中国的金融主导型融资格局,金融政策便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索政策性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笔者描述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理论及现实,随后考察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即财政信用和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做出了具体设想,认为有必要建立科技开发银行、就业扶助银行、住房银行、老少边穷开发银行和地方政策性发展银行,也简要分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8.
在宏观调控体系中,金融调控已与收入调控、财政调控一道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但学界对于金融调控法的调整对象、理论基础及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金融调控关系,不包括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监管关系;金融调控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基础和法学基础,其经济学基础是凯恩斯金融调控理论和金融自身特性理论,其法学基础是法的根本作用理论和国家适度调控理论;金融调控法的体系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法和政策性银行法.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领域和清洁型现代服务业,会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限模型与联立方程组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且考虑到金融分权对金融发展和金融效率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分权制度下的金融减排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具有减排效应,并且随着金融规模扩张,金融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金融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存在基于金融分权的门限效应,较高的金融分权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本地信息优势,强化金融发展的减排效应.此外,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间接抑制城市环境污染.因此,一方面应当发挥金融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发挥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金融是一种内生性的制度安排,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制度层面上的合法性。但值得关注的是,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体系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它有效地填补了其服务空缺,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且会引发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本文提出要想解决民间金融产生的问题,必须疏堵结合,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拓展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以及完善金融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以及重庆开县民丰互助会的业务发展数据等,实证研究金融深化、扶贫效应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关联性。研究发现,重庆开县民丰互助会的金融深化指标与开县经济增长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以贷款效率和贷款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扶贫效应亦较为明显。更进一步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深化和推广以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代表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运行形式有:农村信用社(属于国有金融那部分除外)、农村合作基金、合会、民间借贷、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和小额信贷等。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农村民间金融潜伏着金融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以及还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等。因此,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应明确民间金融的地位,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中二元结构的紧张与对立;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真正的民间金融;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继续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建立农村民间金触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替代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信贷市场一般表现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分层市场"结构特征。由于各自的特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替代"与"互补"的关系。有效地发挥两部门之间的"互补"关系所产生的"垂直效应"可以扩大农村信贷供给。在Jain模型的基础之上对"互补"关系进行细分,认为互补关系分为具备"垂直效应"的互补和不具备"垂直效应"的互补。通过分析得出:降低正规金融的利率以此缩小两部门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有效实现向具备"垂直效应"转变的途径。这对于有效地实施现阶段及今后我国各种农村信贷补贴政策,缓解农村资金紧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基金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看,开放式基金的风险随着经济周期而变动,并会进一步对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产生影响,加剧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加大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呈现所谓的顺周期性。中国的开放式基金是否存在顺周期性?本文选取2003年1月2日至2011年10月28日的中证基金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值顺周期性明显。因此,应该针对开放式基金构建逆周期监管体系,减缓其顺周期性,增强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扶贫是贫困地区顺利脱贫的重要手段,在分析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支持、扶贫政策与农村脱贫的关系变化,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与扶贫政策对农村脱贫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在扶贫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支持对农村脱贫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脱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支持的脱贫效应显著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因地制宜推动区域间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发展在农村扶贫脱贫过程中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3个角度,详细探究了金融发展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规模的关系以及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对中小企业出口规模扩张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出口规模扩张产生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指标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中小企业出口活动,基础设施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出口活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金融比率、金融活力、金融效率及金融密度4个子维度检验了金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受本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从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来看,金融效率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金融密度则抑制本地经济及邻近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比率与金融活力显著地带动周边省份经济发展;金融空间结构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影响的表现不尽相同。应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空间结构与实体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指引功能和“有效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根据本地产业禀赋基础实施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21年福建省九设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各维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影响较大,而数字化程度促进共同富裕的红利尚未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因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一般区域和较低区域的影响效应大于较高区域,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小。据此,提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优化数字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等对策,以共享数字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中国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化路径,构建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了最优金融结构随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基于中国199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技术,分析了金融结构缺口对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边际效应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经济成长进程中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对演化。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皆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最优金融结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下降,而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上升,表明中国最优金融结构应向市场主导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金融已确立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金融结构体系 ,金融工具日趋多样化 ,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地位日益突出。但现阶段我国金融也存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承担财政职能、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不健全等突出的问题。预计今后我国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是 :实行宏观与微观相分离的二级金融制度 ,形成金融创新空前活跃、金融工具种类繁多的发达金融市场 ,在宏观上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为此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金融体系 ,改善金融管理 ,促进金融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