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贷经纪人直接影响到借款人资信评估质量、信贷业务的合规审核、放贷业务风险的审核以及催债业务的合法推进,显然已经成为民间金融组织业务活动和风险防控的核心,因此需要严格规范。目前,信贷经纪人的概念在新型金融借贷机构不断出现的背景下缺乏统一的界定,其业务种类和行为标尺更没有清晰和明确的规范与监管。在对民间借贷风险追根溯源之时会发现,风险早已埋藏在信贷经纪人这一环节。为规避和预控借贷风险,在类型差异化的民间金融组织中,完善的治理机制中应有专门针对信贷经纪人的法律规范,以综合性的法律约束机制来严格规制信贷经纪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活跃,但以民间借贷为主,组织严密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于南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促进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行为及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条件。虽然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部分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但其潜存着诸多风险。应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引导与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履约机制的博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间金融的广泛性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得出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声誉制约、严厉的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可以实现农村民间金融借贷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此外,通过与农村正规金融的比较分析,认为农村民间金融正是具备了上述履约机制从而走出了农村信贷双方的囚徒困境,应发挥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农村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交易异常活跃,在城乡间大有蔓延之势。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对国家金融信贷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有一定的补充与调节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本文力求客观分析民间借贷市场形成的原因,指出其弊端,并对如何规范民间借贷交易行为,引导其市场健康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后吴英案时代中国民间金融需要法治化设计。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农村金融机构失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表现,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非常突出。规范民间金融的法律规范较为零散,系统性差,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制民间金融要体现自由、效率、人权、正义、秩序等价值目标,实现民间金融主体规范化,民间金融形式多样化,借贷利率形成市场化和民间金融监管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法、经济分析方法,并结合恩施州258户农民家庭2006-2007年的调查数据资料,从民间借贷金额、对象、利率、期限、用途、效果、还款情况和信用基础角度,对民族农村地区民间借贷市场的基本特征、运行规律、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描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民间借贷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等问题,提出旨在将"灰色金融"阳光化、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市场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相冲突且滞后于社会实践、管制过严、监管不到位等,使民间借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通过为民间资本提供可靠的投资渠道并扩大民间借贷合法化范围、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和信息公开化制度以及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主体,使民间借贷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必要补充,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规范民间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引起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相比银行信贷、基金、证券等主流金融领域,小额信贷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服务对象,消费者的信贷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国际小额信贷市场频发信用危机。我国应吸取部分国家小额信贷危机的教训,培养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扶贫的社会责任底线,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并着重做好金融风险的教育工作,促进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广东省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及其中所呈现的资金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描述和经验分析,进而对促进农村民间借贷等融资形式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深化进行了积极探讨。分析认为,由于当前民间融资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正式法规制度的保障和监管范围,农村民间借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大,民间借贷过程中呈现出信用关系原始、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创新有限等特点,同时,农村民众的信用观念和现代金融意识有待提高,这些状况都形成对农村金融深化的消极影响,需要及时予以梳理和改善,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防范金融空洞化,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民间金融进入农村地区;开放资本证券市场,加快直接融资步伐;加快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创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业优惠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贯穿于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完善政策性金融立法应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深化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支农的资金整合,促进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商业金融立法应当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法定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对农村土地和资产上市作出法律回应,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合作金融立法应当以普惠金融为理念,盘活民间金融资源,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开展业务进行统一监管,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农村金融法律的完善应当注重整体统筹,促进立法取向的协调稳定,为金融支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以及重庆开县民丰互助会的业务发展数据等,实证研究金融深化、扶贫效应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关联性。研究发现,重庆开县民丰互助会的金融深化指标与开县经济增长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以贷款效率和贷款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扶贫效应亦较为明显。更进一步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深化和推广以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代表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缩及职能的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滞后 ,使得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 ,而非正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又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政府的打压而难以有所作为 ,农村金融体系呈现萎缩状态 ,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 ,一方面必须调整正式金融安排的结构 ,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 ,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 ,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至30年代华洋义赈会农村合作运动的实质,是通过合作社把农民集结为信用团体单位,减少借贷的交易费用,从而把现代银行和国家金融机构吸引到农村的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以金融为切入点改良农民经济的模式。这场运动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借贷的条件所限,义赈会的资金主要为条件相对优越的农民所利用,导致了合作贷款的中农化。当合作社模式被国家政权推广为主要的农业政策时,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产生了根本的困窘:国家有责任却没有能力向全部农民放贷,无法避免贷款的广义中农化,导致了合作运动最终在中国消失。  相似文献   

16.
农户贷款难、融资需求不足给农户的农业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制约。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呈现多元化,不同农户面对不同的金融需求会选择符合自身的金融主体。不同的金融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选择不同的借款者。通过研究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与农户的静态博弈来找出资金供需的最优抉择。根据对浙江省资金互助社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关金融政策提出破解贫穷农户融资难的相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不健全和制度缺陷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金融组织均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针对这些组织制度缺陷,应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金融在国内外普遍存在,我国农村至今仍然活跃着各种民间金融形式,事实上起到了弥补官方金融缺失的不足。非人格化交换是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变迁的目的是降低交易费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需要进行路径选择。民间金融产权关系明晰,交易成本低廉,方式多样灵活,是广大农户熟悉的金融方式。将非正式制度的民间金融转化为正式制度,改善监管约束机制,不失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缺乏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既需要考察信用合作资金规模的扩增逻辑,也需要考察放贷资金的安全运作机制。借鉴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理论可以发现,村社嵌入是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的基本特征。合作社信用合作嵌入村社,能够从村庄社区汲取多元的社会资源,从信用合作资金规模扩增的角度看,在乡村能人的推动下关键群体共同出资分摊了合作的初始成本,合作业务网络的构建推动着核心社员群体的形成,为信用合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组织声誉在地域社会的口碑效益为合作社持续扩增社员规模和拓展资金来源创造了机会;从信用合作放贷资金风险防控的角度看,合作社设置的贷款额度与社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对放贷对象的筛选利用了村庄社区中“面子货币”的运作机理,并逐步培养了社员依规还贷的自觉意识,这都有助于合作社健全合作金融制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间金融受到很大程度的约束,这主要体现为在民间金融制度需求很大的情况下,现行的经济体制对民间金融制度的供给很小,而民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对民间金融的强烈需求。民间金融制度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从而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