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正义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黑人因为垃圾倾倒问题提出抗争,引发美国社会公众与学者的声援,进而提出了环境正义这个新的伦理概念。本文主要着眼美国“环境正义”的概念和美国环境正义运动,评价美国环境正义的内容和应用:我们对于环境正义诸多方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环境正义给环境政策博弈中的每个参与主体带来变化;环境正义更关注和强调同时代在环境利益分配时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行为不正义现象及矫正;环境正义揭示了环境利益通常表现为强势群体的利益;环境正义关心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所面临的环境胁迫及其解决之道;环境正义运用了平等原则解决环境权利和义务。恰当的环境正义理论有着极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为有效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对于构建中国环境正义理论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环境正义的问题也成为众多学者争议的焦点。在环境伦理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即"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学"和"自然中心论环境伦理学",这两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阐述有关环境的问题。本文以西方环境伦理与我国环境伦理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西方中心主义、环境中心论这两个不同观点的梳理,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思考的产物。其主旨在于构建人和自然之间的正义关系,关心的是荒野、湿地、国家公园和濒危物种的安全。后者则是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和蓝领工人阶级等弱势环境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关注的是“小微环境”也即人们“工作、生活和玩耍”的地方免遭环境不正义行为的侵害。用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观照印度环境运动的正义指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型国家之一,印度同样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巨大挑战,但由此催生的本土环境运动却呈现出别样的旨趣和特征。这体现在它既不能等同于生态正义,也不能被简单划归于环境正义,毋宁说是二者的奇妙混合体。对印度环境运动正义向度的考察有助于甄别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问题,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失调的直接结果。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目前我国许多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处于“浅绿色”阶段。美国环境正义运动以及随之而发生的环境观念变化揭示,我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尽快地从“浅绿”走向“深绿”,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环境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人类自古以来永恒不舍的追求,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需要新的正义价值理念引领,环境正义应运而生。环境正义就是要求人类在处理环境危机时做到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公平合理的分配与承担,以求整个人类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立足于分析当前国际环境正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国际环境正义建设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发展,环境正义组织逐渐壮大。环境正义组织在成员构成、组织策略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环保组织。其成员以有色人种等弱势群体为主,女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坚持多元基础上的平等、尊重与互助,以网络化结构相互联系并采用多样化的斗争方式。同时,其存在着专业水平低、资金筹措难、力量分散等问题。环境正义组织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如果试图问什么是环境主义,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环境主义的考察,提出正义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环境主义的核心,应当用环境正义的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在环境问题上要强调正义?因为环境问题不仅具有有限性的特点,环境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人类共同的行动。本文探讨了在环境问题上的不平等的社会构造,提出应该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基础来确立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即生存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含差别原则)、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作为古往今来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孜孜以求的真谛及坚定不移捍卫的崇高理想,不仅为思想家所推崇,而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环境领域亦然如此。对环境利益的“分配”失衡和环境责任的“分摊”不公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贫困和环境危机,深刻地触及到环境伦理价值的核心——环境正义。当环境问题危机四伏,公众的环境权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市场却对环境问题束手无策之时,作为正义代言人的政府应以其绝对优势来捍卫环境正义,践行其永恒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1.
大卫·施朗斯伯格(David Schlosberg)的《对环境正义的界定:理论、运动和自然》一书,旨在深入理解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环境和生态正义运动中所体现的各种有关正义的含义。作者认为,正义理论已经超越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单纯的分配正义模型,而形形色色的环境正义运动正是对正义理论发展趋势在实践中的确证。在施朗斯伯格看来,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正义还是环境和生态正义,仅仅关注分配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作为20世纪未决的问题之一被带入了新的千年.环境正义是对环境问题的深层追问,它把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深化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推动环境伦理向实践介入,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3.
温茨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引出环境正义的议题,将环境正义的实质归结为分配正义,不仅揭示了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突出了解决环境正义问题需要树立人类环境正义意识的事实。温茨把实现环境正义的希望寄托于"同心圆"理论,寄希望于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和自然资源分配问题上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其他自然物之间结成一张责任之网,环境正义才可能真正得到张扬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全球化特征。目前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环境问题的解决都关涉到环境正义。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其自身利益的立场,提出荒野保护和救生艇等理论方案。由于其主张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利益,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以罗尔斯正义论为基础的环境正义原则为全球化时代环境权益的分配提供了基本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正义主题: 美国环境文学的思想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具体呈现为两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主题贯穿美国环境文学发展的整个历程,承载着美国环境文学的最重要价值理想,代表美国环境文学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深刻理解,并体现了他们追求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及其心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环境文学以弘扬环境正义思想为皓的,谱写出追求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新篇章.美国环境文学家是依托一定的思想资源来张扬环境正义主题的:西方追求正义的思想传统、基督教<圣经>中的生态思想、现代相邻学科中的生态理念、美国印第安文化与东方文化中的生态观念等都是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的思想资源.这说明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积淀的积极思想成果保持了应有的继承性.同时显示了美国环境文学吸纳现代进步思想和精神的巨大容量.深入探讨其思想资源,是我们把握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正义的视角来审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新进展。池田的环境正义观认为,必须从世界范围来看待当今世界的环境危机,应当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幸福作出贡献;要把消除全球贫困与拯救世界环境危机联系起来解决;要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提升女性的地位,绝对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要把享用环境作为一种新的人权来看待,从生命尊严的高度来审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正义的视角来审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新进展.池田的环境正义观认为,必须从世界范围来看待当今世界的环境危机,应当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幸福作出贡献;要把消除全球贫困与拯救世界环境危机联系起来解决;要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提升女性的地位,绝对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要把享用环境作为一种新的人权来看待,从生命尊严的高度来审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环境社会事件,邻避冲突直接关涉的是环境权益处理的妥当与否。只有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才能得出对邻避冲突发生原因的深刻认识;也只有做到对居民环境权益的公平对待,才能实现对邻避冲突的科学治理。公民环境权界定不清晰、环境利益分配不平衡以及环境要素使用不符合程序规范都可能引起邻避冲突的发生。而要想从根本上防范邻避冲突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原则贯彻到邻避冲突治理之中。首先,通过对公民环境权利的明确实现环境承认正义,做到环境使用的有法可依。其次,通过环境利益分配的均衡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最后,通过决策模式的科学化走向环境程序正义,减少环境权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