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语助词“の”常被认为是表示单一关系的格助词,但从其内部表现关系加以探讨,便可发现“の”虽然连接两个事物性概念,但并不一定决定两个事物性概念的一义性关系。在语言交流双方相互理解的情况下,の具有多种内包功能,其连体构造形式也可由复杂变为简洁。正因为の已超出了格的关系范围,应把它与格助词区分开来作为连体词看待,而且“の”的内包特质,在日语连体修饰构造中会发挥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3.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中,每一个格助词能表达不同的格关系,而表达同一格关系的格助词又有多个。日语中用于标记主体格成分的基本格助词共有6个,其中以「が」、「の」为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格助词主体格的用法大部分学习者不太熟知,容易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日语连体修饰结构中的一些内含关系毛峰林日语助词“の”,在现今的日本文法界,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日本文法论的所谓规范文法(又称学校文法)的观点,比如,在日本国语学家山田孝雄先生所著的《日本文法学概论》等著作里,“の”被视为格助词。而在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中,常用格助词“は”和“が”,两者因其独特的日语性格造成了外语学习者的大量误用。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而言,由于相应语言现象的缺位,更是存在辨析的困难,这给日语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文章从应用角度对两者的性质加以分析,对其功能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副词数量多,且构成复杂。文章研究了与格助词“と”相关联的副词,主要考察了可添加格助词“と”的拟声拟态词及其它固有副词,代词、叠词等与“と”组成副词,格助词、数量词等与“と”组成副词性修饰语等。由此可见,日语副词与格助词“と”联系紧密,进一步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副词。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语格助词“で”张淑玲一、现代日语格助词“で”的形式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格助词“で”在文语中的形式及用法。中文里有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分,日语也是文语和现代日语。日语文语中相当于现代日语中格助词“で”的是“にて”,“にて”就是“で”的前身。“に”在发音...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动词除了作为谓语出现在句末,还可以在连体修饰句中出现。通过具体例句,从主名词的角度论述了连体修饰句动词的时制问题,分别是相对名词、内容句名词、关系句名词、特征名词等几方面,从中发现,修饰句中动词的时制比较复杂,往往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使用中需要认清主名词的内在特点,注意主句事态与修饰句事态发生的时间先后,以及相关固定用法等。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非日语专业学习者“ほ”与“が”的习得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习者在引用从句、转位判断句、主题/主语的用法、“~へ代替~ヲ”的用法、新信息/旧信息的用法、依赖性弱的理由从句、“-へ、-が”特殊句式、现象句及排他的用法中,“ほ”与“が”的误用率比较高。造成“ほ”与“が”误用的主要原因是《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教材中缺乏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与说明,对“ほ”与“が”的区别使用也缺少适当的介绍。因而在《新版标日》教材修订中,应加入对判断句和现象句、主题和主语、新信息和旧信息等概念的介绍,以及“ほ”与“が”功能用法介绍,加强“ほ”与“が”使用差异的对比,使学习者对“ほ”与“が”的功能用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理解,减少“ほ”与“が”的误用。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举例说明提示助词「は」与格助词「が」的一些常用方法,从意义、句子所表现的心理以及句子的形态方面解析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举例说明提示助词「は」与格助词「が」的一些常用方法,从意义、句子所表现的心理以及句子的形态方面解析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之”字可以出现在主语与谓语、主语与状语、后置定语与中心语、前置宾语与谓语等成分之间,这些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这些成分与成分之间有“之”与否,结构形式及表达是不一样的,甚至相互间的关系有的也因“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就打算利用这些常见的语言现象,来谈谈“之”字在语言结构转换中的作用,也就是谈谈“之”的语法转换功能。一、出现于主语和谓语之间  相似文献   

15.
“述语+体词宾语”这一结构中,述语(以下记为V)和体词宾语(以下记为Np)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抽象关系,但是,个别的,具体的V和Np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很复杂的。这种关系对第一语言教学来说好象不太重要,因为人们可以在这样或那样的逻辑关系中去领会所传达出的信息。比如“写汉字”是写出来后成为汉字;“写黑板”是写出来的东西在黑板上;“写粉笔”是用粉笔来写,等等。而有格助词的语言却用不同的格助词来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比如在日语里把上述的例子,用不同的格助词来表示不同的逻辑关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准确、灵活的掌握日语格助词"を"和"が"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二者表示对象时更难区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又不能混为一谈。通过这每篇文章的分析、比较,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当中能够更轻松、准确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之” 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虚词,可以当代词,作宾语;可以当指示词,作定语;可以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领属关系;可以作助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研究。 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凡是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使这个独立的句子变成主谓词组,失去独立性,在单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或者在复句中充当从属主句的分句。例如:  相似文献   

18.
日语里“NP1 格助词 の NP2”中格助词的显陷模式可分为必须无形化、转化为其他格助词、必须保留、可省略四类,其制约机制可求助于“格的阶层性”理论,即在“格的阶层”中处于上位的格助词必须或容易无形化。  相似文献   

19.
“こと”、“の”作为形式体言,都可以代表“事情”,有时可以替换使用,有时必须用“こと”,有时必须用“の”,使用起来区分很难。从后续词的用法规律上“こと”、“の”的“抽象”和“具体”的语法特征上看,形式体言的语法特征与后续词的词性要求有着互相适应、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格助词在日语表达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テ”因其多义性和多样化用法使学习者难以正确把握和运用。先行研究中以分析各个格助词的具体语义和用法居多,用认知理论分析语义构成的较少。间渊洋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化理论考察了“テ”的语义扩张过程,指出“テ”的基本语义特征是对动词所表示事态的消极参与和状态的限定。从认知的角度并结合间渊的观点能简化“テ”的语义和用法的传统分类,对其多样性语义构成做出较合理的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