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诗歌翻译家江枫1981年在《诗刊》杂志上发表的5首艾米莉·狄金森译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狄金森汉译文,他1984年出版的《狄金森诗选》是中国第一本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江枫的译本忠实可靠,与其它译者翻译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相比,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对在中国普及狄金森诗歌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2.
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五个汉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括了国内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研究,并评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五个汉译本,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即江译本简约,蒲译本流畅,孙译本抒情优美,吴译本通俗干净,王译本通俗夹雅.  相似文献   

3.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质量的评估问题一直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利用司显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江枫的《西风颂》中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估。首先分析原诗的语域和韵律,然后分析江枫译本中对原诗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偏离,最后对译本的翻译质量进行了整体的评价。结果显示,江枫译本总体上很接近于原文,很多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的偏离属于"+偏离",是诗歌翻译的典范。研究结果不仅检验了这一模式的可操作性,也对江枫的《西风颂》中译本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中国的译介相对起步较晚,各种译本的风格也各有千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选取不同时段和地域文化语境的三个译本——余光中、木宇、王晋华译本为研究对象,参照1960年版Thomas H.Johnson编辑的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通过对诗歌的精读,从诗歌...  相似文献   

6.
篱笆那边狄金森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一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江枫译)狄金森的诗近乎天籁之音,尽管其语言"自然"得略显粗糙,但其思想之神奇灵动,意境之丰富深邃,令人无比叹服。狄金森被称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篱笆那边》即为明证。《篱笆那边》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探讨的是关于生命自由与超越的宏大主题。篱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狄金森诗歌以隽永、精练、含蓄、深刻而著称,但因词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有了解读和研究狄金森诗歌的种种困惑。从语境、语言与哲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第754首诗,可知该诗最后一节的悖论实际上蕴含着"人"与"枪"的哲理关系,即"人"具有胜过"枪"的威力。可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阐释狄金森的诗歌也是揭示其诗歌内涵的一种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如谜语般艰涩难懂。诗中频频出现"圆周"意象,以此作为个体生命的终点和永恒的起点。分析圆周如何衔接有限与无限、探讨圆周内与外的辩证关系,从而建立一个以"圆周"为核心的体系,在时间维度上阐释、解谜狄金森诗歌,挖掘狄金森思想中一以贯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译诗之道在于表现原诗韵节奏与意象:诗情画意。诗歌翻译批评关注译诗与原诗在形.象.意上的等效度。艾米莉.狄金森诗集第303号作品(一部三幕性灵剧),以日常词语和三个诗节以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视角,勾勒了一个独立自由永恒的性灵。诗人以新的语言形式承载新的思想:词组、名词大写及破折号等超常的诗艺展示深刻的思想洞察——性灵的选择。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三个著名译本,译诗之道在于亦步亦趋刻意求似以似致信。诗篇的重新翻译呈现了一个动态过程,译者逐渐贴近作者,进而隐身。好的译本应该穿越隐喻文字而再现诗人创作的性灵境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狄金森的唯美主义倾向,体现在她诗艺策略上的隐秘和固守两个方面。诗歌中对谜语地广泛应用,加大了读者诠释诗歌的难度;选择隐居生活和拒绝出版更直接说明了狄金森捍卫艺术自足和审美独立的决心。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固守自己的艺术手段,通过大量似非而是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格式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使诗歌笼罩了一层神秘难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14.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十分擅长描写自然的诗歌,其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有狄金森的描写自然的诗歌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以及非纯自然的诗歌体现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两个主要方面。在科技与生态相互作用的时代背景下,狄金森向现代社会传达其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并给予我们对现代生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了大量描述日出日落、正午黑夜等自然现象的诗歌。昼夜交替所构成的循环为狄氏诗歌中的圆周意象提供了重要例证。通过分析晨昏更迭与人生之旅的生死周期相对应的内在关联,为狄金森一生遥望的主题"死亡与永恒"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惠特曼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创者和先驱者之一.笔者仅从狄金森的生平与"超验主义"精神对其诗歌思想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狄金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从狄金森的诗歌美学观和超验主义两个视角浅析这位文坛巨匠独立、独创、独特的诗歌创造艺术及勇敢地与传统的诗歌美学决裂,以无拘无束的个性、不媚时俗的高尚品格,通过超验的内省构筑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歌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这一认知角度研究其诗歌创作.狄金森诗歌中一方面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女性意象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传统性别角色者互相论证;另一方面,这一性别图式也影响了狄金森诗歌的表达形式.她舍弃了诗歌的标题,对其进行抽象化和过程化以求遮住其深邃的思想.狄金森谜一般的诗歌既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一种委婉的对抗.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诗歌形式是诗歌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标志.诗歌翻译能否保持原诗形式?江枫认为形似才能神似,并将其翻译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形式移植的角度来分析惠特曼"Oh,Captain!My Captain!"的江枫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揭示了形式移植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