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重视自然山水、对其进行浪漫主义书写是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种倾向,也是新时期浪漫主义的重要构成之一。其文学形态主要有表现自然“美育”的浪漫主义、“生态”浪漫主义以及作为人文社会的对比物零散地出现在作品中的自然书写等。它们表存形态不同,但都具有主观抒情性、博大崇高的美学风格、神奇性和神秘性,都显示出作家强健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作家的笔触在人文、历史、地理、自然四维世界组成的巨大书写时空纵横驰骋,创造出博大雄浑的艺术世界,构成色彩绚烂的画面,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中国现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家以留学剑桥大学的生活体验为书写对象,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生态画卷,表现了作家热爱自然、崇尚生命、向往自由、追求本真的生态理想.徐志摩生态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江南地域生态文化与中国传统生态观念的浸润,还受到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剑桥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胶东作家綦国瑞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最有价值的有两类.一类是自我生活书写.这类散文不仅显露了作家的个性,而且散发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包涵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这种自我书写的散文向度也代表了新时期胶东散文以及全国散文创作的主要倾向.另一类是纪游之作,其山水游记以工笔细画的功力穷尽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复原生命的自然本性;其人文游记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平民意识与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虽然对其文学创作有直接影响,但是,一个作家的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核心要素。丁玲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早期的作品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投射,处处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浓厚气息,具有追求个人理想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尽管斯达尔夫人和刘师培分处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但是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与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具有重要的比较诗学研究价值。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和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引入了地理空间视域,其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空间视域引入的不同理论背景、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二是地理空间视域下语言维度研究进路的异同;三是吊诡的倒转性:北方浪漫主义、南方古典主义与北方古典现实主义精神、南方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城乡交响中的小城乐章--浅论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生存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及作家,以深沉而理智的历史主义眼光审视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土地,在整体性的审美视野中生发出"小城"这一历史文化形态,并从审美意识、忧患意识和家园意识的多维角度,将其上升为审美本体和哲学本体,从而探索出现代作家博大的人文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是北美新老移民两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各自不同的故土记忆,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建构历史的使命感与解构历史的现实感、演绎历史的轨迹与边缘立场的书写。从作家的身份出发,探索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叙述方式形成的不同创作风格以及由此呈现的族性书写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敦煌题材一直倍受青睐,有关敦煌的文学书写成为永不消退的文学热点。敦煌是博大的,也是精深的,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质素,要对敦煌进行文学的把握是有难度的。敦煌的文学书写要求作家既是文学家,也是敦煌学者,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具有敦煌学者的修养才能真正书写出富有文学价值的敦煌文学作品。以当代敦煌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冯玉雷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的难度、理解的难度以及小说的高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敦煌系列小说给读者造成阅读方面困难的原因,以打开一扇走近敦煌文学的窗户,对解读敦煌文学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从而揭示出敦煌文学真正的文本意蕴和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作家都有巨大成就,不可扬此抑彼.二者所用的创作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不能用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的标尺作为权衡浪漫主义或其他创作方法创造典型人物的共同尺度.雨果经历复杂,世界观产生了许多前后矛盾的痕迹,但他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雨果也塑造了许多具有理想化特征的不平凡的人物.这些人物与现实主义作家所写的典型人物不同,属于浪漫主义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对浪漫主义作家批评甚多,从政治观点来看,无疑是正确的.诚然这些作家有其弱点,但包括雨果在内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文艺创作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赞扬,故不应对其大加贬抑.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长期作为一种主流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被提倡,同时也具有改造与重塑作家的世界观、美学观的特殊意义。它的根本指向是关于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新文学形态的构想。虽然冠以“现实”之名,“主义”才是根本,它包含着鲜明的理想色彩乃至乌托邦精神。因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取代是必然的。当代现实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规范机制,通过日趋严格的典型设计和题材规划,实际成为了文学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是不得志的下层文人,他们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 没有实现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以补偿与平衡,使他们的怨愤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了30 年代前期田园浪漫主义的成就。他综合了乡土小说和创造社、新月社一些作家的艺术特点,又横向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营养,形成了他自己优美抒情的田园牧歌风格。从他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发展演变轨迹、各种风格的彼此消长及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从他与左翼文学思潮的关系,可以探究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命运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的起源。五四时期,在个人发现、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社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与文学研究会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构成了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形势。五四浪漫主义把情感、想象等视为文学的本质,强调文学与自发性、天才、灵感等特点的联系。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影响了整个五四一代作家。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创造社开始否定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1928年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提倡新写实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以现实主义为标帜,并且否定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尽管把浪漫主义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浪漫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实际上,在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烽火中以东北作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流亡东北作家群,在生活经历和人生道路中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其群体意识又使他们的创作中流露出共同的人格倾向和美学品格:继承了建安文学风骨的慷慨悲情和敢于直面黑暗的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忧患意识;伴随刀光剑影、记载抗日经历具有强烈怀乡情结的“回忆文学”;以超常性格与传奇人物为主体的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形象系列;反帝反封建主题双向制约下的东北乡村风俗画。  相似文献   

17.
创造社作家对浪漫主义从引入、运用、提倡,到激烈否定、贬斥,转向"革命文学",这一突兀的"转变"留给文学史研究者以极大的困惑.本文从传统文化心理出发,结合时代语境、现实需要、外来浪漫思潮的本质定性,论证创造社同仁的转向是在实用理性潜隐性支配下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歧异和变构,其"转向"已包含在历史的"预设"之中.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乡土文学继承了中国传统乡土文学的浪漫主义特质,并在新世纪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然而,在新的语境下,乡土浪漫主义并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浪漫主义超脱的乌托邦之境,而又与传统浪漫主义的田园牧歌有别。当下作家的浪漫主义语境表现为既与世俗格格不入,又与乡土若即若离。知识分子游离在自我心境的虚无性与世俗的真切性之间,没有找到超越既往的突破口,他们或是以乡土浪漫主义为面具上演着功利主义的大戏,或是公式化地批判现代性并以怜悯的姿态来抚慰乡土,分裂的人文立场造成了新世纪乡土浪漫主义的裂变。  相似文献   

19.
人的童年经验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影响。里下河作家多出生于乡村,对于他们来说,童年经验就是乡土经验。对乡土经验的倚重,对写实风格的追求,使他们的一些小说呈现出民族志的特点,可称之为民族志式的书写。其具体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非虚构化、对“地方性知识”的“深描”、人物和语言的地方色彩。在全球化语境下,有着浓厚地方色彩的里下河小说的乡村叙事必将成为里下河地方性经验的“文化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荆楚文化特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代,开放、求新、求变的精神特征为当时诸侯各国所共有,并不能说明某一地域文化的特质。荆楚文化受南方水乡泽国、丛林山峦自然氤氲之气而自然物产丰饶的地理环境与巫觋文化的影响,以青铜器、漆器、刺绣、老庄哲学和楚辞为代表,极富想象力、充沛的激情、浪漫的色彩、不屈的性格与理想主义精神,从楚人"剽轻"的风俗习性,"宏识孤怀"、"一意孤行"的思维方式,以及"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的性格情感而论,荆楚文化的特质应该是与艺术文化特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