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终身大事》与《李永女》分别是胡适与金礻右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女》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2.
战后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当时知名的时政评论刊物<观察>周刊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储安平,他多次撰文发表自己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成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评论的代表.他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国民党与其他媒体的态度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对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意识到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他的观点代表了中间势力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3.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从财产来源还是经营模式看,西门庆都不具备新兴商人的性质,而更多地带有封建商人的特征.他虽然亵渎封建政治,破坏封建秩序,但他破坏和亵渎的却正是封建政治、封建秩序中最符合民众利益的部分.他固守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婚姻制度,以残害女性为乐,和明代后期新兴市民以及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并无共同之处.他所固守的正是封建政治和封建秩序中最丑恶的部分.他放纵的性生活,非但不具备丝毫的人文主义精神,反而是对人性的践踏和背叛.他在商业经营中表现出一些新经济的因素,但这并不足以撑起一个"新兴商人"形象,他仍然只能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封建商人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和<百年孤独>分别描写的是两块相距遥远的国土上发生的不同故事,两位作家都把自己进步的思想倾向融于两部作品里.它们犹如两面镜子反射出动荡的社会、政治风云、更替时代与历史的变迁.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两部名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离婚>是一支女性悲歌.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表现了主人公爱姑的人生悲剧,并且深刻地揭示出了她思想意识中的"奴性"和"愚弱",体现出他"国民性批判"的启蒙主义思想.同时,通过爱姑这个女性形象的命运,鲁迅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思考:中国的妇女并没有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刘向小说艺术成就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早期小说,刘向的作品在记人、叙事、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它们或通过生活片断、传闻轶事、片言只语表现人物特征,或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它们叙事完整曲折,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它们成功运用了对话、细节、对比描写等艺术手法;它们的语言简洁而传神,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有一些作品堪称中国古代早期小说精品.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宣传新思想的报刊的大量出现,以及发表在<浙江新潮>上<非孝>一文引发的"一师风潮",是五四运动影响浙江思想界与报刊界的直接后果."一师风潮"是1920年全国学生运动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浙江新潮>则对新思想在浙江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氏会笺>是日本学人竹添光鸿对<左传>进行注释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搜览载籍,稽考诸说,折衷众家,深文以辨,审慎以断,守正创新,颇多所得.竹添氏在注疏中,大量使用训诂术语,释义明理.传统术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和理性判断的科学自觉程度而且显示了他的学术继承性和创新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著中训诂术语的特点的归纳及含义和功能的分析阐扬,使人深入理解作者的疏解,并能全面把握其训诂条例,帮助正确认识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型世言>和<三言><二拍>之创作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一受程朱理学之影响,一受阳明心学之影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非对立之学说,其伦理指向是一致的.<型世言>中体现出的也不是传统的儒家道德规范,而是已经世俗、功利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阳明学说兴起后儒家伦理通俗化的运动,儒家思想在由上层向下层传播时所发生的世俗化转向如蒙书、功过格等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语言如何从原始阶段发展到当前的水平仍然是个谜团,相关的理论假设不少,其中Hall1day提出语言的大部分历史是“去隐喻化”的历史。为了探究语言发展的可能情形,有必要对Hall1day的这一思想进行反思。如果把语言种系进化和个体语言发展同时加以考察,那么可以有理由说,人类语言在其进化之初就其体现形式的本质而言是一致性的,语言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一个“去隐喻化”的过程,更是一个隐喻化的进程;人类语言发展可能是从一致式衍化出隐喻式,遵循“隐喻化”和“去隐喻化”的动态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否具有工具性质,这是一个多年来没有人进行实际探讨的问题。虽然"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专论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是关于"语言是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呈现出明了的趋势。很多学者仅仅在字面上、语言功能或者比喻层次上理解工具,而没有从语言本体、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从语言自身的性质看,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事实看到语言的非工具性质,因此通过论证语言的这种本质,人们会对语言产生新的认识。从工具与语言本质的差异、功能对比上,说明语言并非工具而是人类表达的本能,同时讨论语言工具论观点的起源和弊端。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新兴的一种语言,它具有一般语言所不具有的特点.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简要论述了网络语言的构成、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及网络语言与语用原则的关系,最后简要探讨了我们对待网络语言所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语言服务?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界定。我们的定义是:语言服务是行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和活动。语言服务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视角来划分。如果从服务内容来考察,大体上可以分为语言知识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工具服务、语言使用服务、语言康复服务、语言教育服务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语文教材编写工作贯穿其一生。他对语文教材的性质、功能、编写和使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材观。语文教材观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语文教学、教材编写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语言自身进步的需要,也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研究语言和谐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言和谐的基本条件,语言不和谐的诸种表现,语言内部的和谐问题,语言外部的和谐问题,语言运用中的语言和谐问题,和谐语言与变异语言,语言和谐的构建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7.
修辞是一门语言艺术 ,表现了语言的一种饰美功能 ,追求的是语言美。比喻作为语言的修辞手段 ,属于美学范畴。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 ,分析比较一下英汉比喻美学价值上的某些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地域、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存在明显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为此,在找到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之处后,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策略,即运用人类思维同一性原则,掌握中英文的相同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入情境,培养创造性英语思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这应是搞好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的研究偏重差异见于本体论及认识论视角。二语习得认知派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同质性语言能力发展,呈现出脱离社会情境、去社会性的倾向;二语习得社会派高度融合社会情境,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异质性语言能力发展。语言社会化范式发展史显示,第一代语言社会化研究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型同质社区内的母语社会化为重点,第二代语言社会化研究聚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异质社区内的二语社会化。通过长期的理论拓展与实证充实,语言社会化不仅能囊括认知派与社会派的研究重点,中和二者的研究偏重矛盾,与社会文化理论兼容,还能作为语言习得的社会干预范式发挥解释语言习得的效用优势。语言社会化作为兼收并蓄的语言范式,未来将因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突出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优势而逐渐成为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20.
丰富而有表现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它凝结了教师的个性创造和审美情感,不仅能酿造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教学情境更有生趣、教学语境更和谐,还能启迪学生的审美感知,“唤起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成熟的课堂教学语言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是情感与理智、情趣与睿智、技巧与创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