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卢卡奇认为西方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危机,强调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破除那种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化的做法,把以变革社会现实为目的的“总体性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培育成熟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卢卡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作为方法论,系统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功能,揭示了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特点、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特质,强调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以“阶级意识理论”为核心的西方革命战略,并根据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关于革命策略的争论,提出了以“组织理论”为核心的西方革命策略,由此构成了其政治哲学的完整内容。不同于那种以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二分为基础,抽象探讨正义、自由和平等等主题的西方政治哲学,卢卡奇的政治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追求无产阶级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目的的解放政治学。卢卡奇的政治哲学无论是对于建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哲学,还是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明确的阶级意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意识由于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表现出虚幻性。彻底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在于实现真正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需要无产阶级政党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培育与锻造在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构架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其隐匿于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深层结构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着力发掘阶级意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张力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对于当下社会的全方位侵袭,无产阶级意识甚至无产阶级主体自身在后马克思主义者视域下业已成为值得怀疑的“伪命题”.而毛泽东将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视为拉近与工农群众距离的有效途径,认为通过体力劳动能够切身感受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进而强化对于自身阶级的认同,有助于建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毛泽东关于体力劳动与无产阶级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处于低谷与挑战之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提供了一种多样可能性参照.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培育与锻造在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构架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其隐匿于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深层结构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着力发掘阶级意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张力作用,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对于当下社会的全方位侵袭,无产阶级意识甚至无产阶级主体自身在后马克思主义者视域下业已成为值得怀疑的“伪命题”.而毛泽东将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视为拉近与工农群众距离的有效途径,认为通过体力劳动能够切身感受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进而强化对于自身阶级的认同,有助于建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毛泽东关于体力劳动与无产阶级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处于低谷与挑战之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提供了一种多样可能性参照  相似文献   

5.
通过细读<历史与阶级意识>后,作者认为,青年卢卡契从主体客体同一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阐释为主体客体永远相互生成、相互中介的总体性辩证法,他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物化、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以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阶级立场;青年卢卡契的总体性辩证法,挖掘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人道主义维度,呼应了时代的吁求,但是由于排除科学主义维度、忽视方法本身的自律性,容易走向教条与武断.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青年卢卡奇,他的阶级意识理论主要受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在外化过程所导致的客体化与非主体性趋势,进而通过扬弃异化(对象化)以重建主体性思想的形塑。因此,它首先是建立在扬弃主体客体化基础上的主体性重建,而在其理论逻辑预设中,无产阶级被赋予了革命的历史主体性的"出场"角色。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表现为通过总体性打破消解主体性的物化现象笼罩,以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恢复与革命运动的胜利。这一理论面临着深刻的逻辑矛盾与理论困境,无产阶级解放的客观现实路径并未得到清晰有力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历史与阶级意识》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总体性思想就是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他希望在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获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建立无产阶级意识,从而超越资产阶级科学和资本主义的"物化"。因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它却越来越被生产关系所中介;阶级依旧存在,但作为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已经消失;真正的个体性正在逐步丧失;同一性和交换原则一起强化了资本主义制度;政治对经济的控制在不断增强,但这种极权的政治统治并没有在所有西方国家实现过,国家资本主义只是表明了西方社会中的某些趋势。理解阿多诺的晚期资本主义观,也将启发我们如何把握当前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主体的解放和实践"新道路"进行了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尽管这条"新道路"是以直接告别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以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等为表现形式,但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客体辩证法和阶级意识革命到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和弗罗姆的"健全的人格",再到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观,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主体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祛魅”式解读。他认为卢卡奇片面化解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走上“理性意志论”的歧途,臆想出一种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的“理想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化”幻觉。纠正麦金太尔对卢卡奇走向马克思实践哲学道路的认知偏差,就能明晰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对马克思主义逐渐产生疏离感的真正原因,从而证明《历史与阶级意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阐发,有助于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特征与发展趋势作出清醒的自主判断。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若干范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文中简称《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总体性”,“物化”和‘阶级意识”。总体性是指总体对部分的优势性;物化指物的世界对人的世界的全面占有,从而使社会单面化、零碎化;阶级意识指一个阶级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即阶级主体意识。这三个范畴密切相关。总体性体现的是全部事实的有机统一性,而物化破坏了人与物,人与社会及其自身的联系,因而破坏了总体性。要返回总体性,必须有阶级意识。卢卡奇这些理论范畴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即批判资本主义反总体性的物化世界,呼唤无产阶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卡奇通过对康德、黑格尔主体性思想的分析与批评,提出了自己关于主体性问题的观点,只有在历史现实进程中才能解决主客体统一的问题。又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得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体现着主客体的同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抹杀了人的主体性,要恢复人的主体性首先要借助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只要无产阶级意识到了自己的意识,就能变革现实的实践。诚然卢卡奇有夸大主体性的倾向,他对主体性的关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在完成人格化、国家化和全球化的同时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过渡阶段,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集体行动者出现,肩负着实现自我解放、历史解放和共产主义的使命。过去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福利国家建设,协调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巨大的数字鸿沟日益生成着数字资产阶级和数字无产阶级这一新的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数字无产阶级的日益形成促使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复醒与全球联合,并引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与世界历史的再次转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理性耦合.不存在单纯作为社会分析理论或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思想.《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包括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所有制理论、主体理论、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包括历史使命理论、斗争性理论、先进性纯洁性理论、人民立场理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引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保证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两者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共同统一于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相似文献   

16.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卢卡奇对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见解,更是他一生坚持的重要思想。在这部被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圣经的著作中,无论对资本主义及其思想家的理论批判,对物化现象的焦灼与挞伐,还是对历史、实践、无产阶级意识等观点的阐发,无不凸显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运思。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早年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阶级意识理论是其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批判第二国际的机械性、宿命论式的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它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问题,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哲学基础.卢卡奇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分析和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内在矛盾,强调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总体性概念贯穿在卢卡契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早期的《小说理论》中,总体性被理解为生活与本质的统一,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即古希腊的文化形式,近代只是在艺术中得到了表达;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总体性指的是只能由无产阶级认识到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意识与其存在的辩证统一,这一总体性只能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中得到表达;直到《审美特性》,总体性才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因而总体性终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结构上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引起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不同思考,提出了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化"、"工人阶级一体化"和"无产阶级消失论"等观点,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直接涉及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的重大问题。尽管当代西方的工人阶级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有关工人阶级涵义的论述,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的论断仍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20.
《历史和阶级意识》以历史为逻辑起点,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以物化批判为主题,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主体拯救为归宿重建了历史辩证法。它强调辩证法的历史性、总体性、革命性、批判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开创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