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扬州城区规模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今江苏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万三千一百六十户,九万四千三百四十七人,人口这样少,和隋朝末年的战乱有直接关系。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领江都、江阳(太宗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治)、六合、海陵、高邮、扬子(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分江都县置)、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  相似文献   

2.
为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扩大文化交流,高邮县将于明年五月举办纪念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秦少游学术座谈会。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据有关史书记载,秦少游与苏轼、王巩、孙觉等文人名士曾聚会于高邮城郊泰山庙(即东岳行宫)后,填词作赋,载酒论文,州守因群贤毕集,取名为“文游台”,后人又在台后增建“四  相似文献   

3.
沈勖是创撰贵州地方志书的人。他原籍扬州府高邮州(今江苏省高邮),明初洪武年间跟随父亲到普安屯戍,遂隶普安军籍并寓终于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史志只说他“通经史,喜诗文”,其生平别无可考。在明代建置行省之初,他最早草创成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郡县志。明清以来通称为“普安州志”(治所在今盘县)。人们常常盛称他撰著地方文献的功绩,可是对于他所创作的诗文,却有不少的讹传。今据明代较早的普安地志书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清代学术的传承和流变,探讨扬州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关系,都不能忽略扬州学派家学的研究。宝应刘氏和朱氏、兴化任氏和顾氏、仪征阮氏和刘氏、高邮王氏、江都焦氏等家族,构成清代扬州学派家学的主体,在地域的分布上虽不尽平衡,但其持久不衰、顺应学风变化、家学间关联的紧密和注重对经典的疏证,使之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经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其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所差别。为了解金融风暴对扬州的主导产业和企业的影响,扬州大学经济学院和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举行了“百家企业访谈”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关专家分析金融风暴对扬州化工产业、船舶与汽车产业、”三新”产业、服务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或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学术史上,高邮贾田祖因与王念孙、李?等人一起研治古学而闻名,然而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经学家生平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对这样一位扬州学派先驱人物的生平、交友进行考察,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扬州学派早期学人学术转型的动因有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理解扬州学派博通的特点,提供了地域学风这一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由苏中发展研究院和扬州经济师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面向21世纪扬州经济社会发展论坛”4月12日在扬州大学举行,苏中发展研究院和扬州市有关研究机构、大中型企业的专家、企业家,以及扬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共80余人与会。论坛由顾铭洪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8.
儒商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把儒家伦理道德渗透其中 ,形成了儒商经营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仁心”、“思义”、“守礼”、“亲智”和“诚信”五个层次 ,并由此构成系统层次性。儒商经营理念的价值功能就在于它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 ,是企业经营立足的根本 ,是经营者成功的保证 ,是企业经营腾飞的关键 ,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体现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印证.了解游客对古街区开发成效的评价,建立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兴化李氏家族是明末清初苏北地区的一大望族.兴化,明属扬州府高邮州,清属扬州府.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地区的世族繁荣,其地域背景和家族文化贯穿于其所经历的整个历史时期,并且作为精神支撑延续于整个时代变革.明清时期的兴化李氏家族,成员众多,著述丰富.本文从李氏家族成员之一的李长科的世系家传和主要著述情况的论述来考见此家族的在精神和文化上的沿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电信企业面对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中暴露出来的矛盾 ,必须尽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企业经营要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向战略经营、市场经营、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复合经营转变。处理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扬州盐业之兴始于西汉,最盛期是在明清之际,南河下与扬州盐业的关系主要也就在这个时期。明代中期,扬州建新城,南河下是新城的一部分。这里,盐商聚集。经过历史的积淀,南河下留下了很多盐商与盐业经济的遗迹、遗事。扬州能成为“淮盐”产销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市街”的街名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扬州在中国盐业中的独特经济地理,还可以通过“四岸公所”及其“岸”字来说明。南河下是扬州盐文化旅游的重要区域,南河下见证了扬州的半部盐业史。  相似文献   

13.
4月15日,扬州商检局和宝应县政府在宝应宾馆会议大厅,举行扬州商检局宝应工作站建站揭牌仪式。至此,宝应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商不再为商品检验签证问题犯难了。 宝应地处扬州地区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荷藕之乡”,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外向型企业,如得仪电器、宝胜电缆、德宝荷藕等,呈现出向高新技术为龙头的机电产品和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荷藕产品两头发展的可喜局面。可是,由于宝应地区离扬州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工贸企业一次报验就需往返20O多公里,花费一天时间,全县几十家出口企业的非检验性开支一年多达60多万元,而且商检检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散文成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江苏高邮话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缀。“子”的词汇、语法功能有构成新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等,同时“子”缀还有表细琐,表亲切、喜爱,表轻微,表概括、引申等辅助作用。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16.
清代,扬州学术繁荣,名家辈出。“扬州学派”以经学显,成为吴、皖经学的巨大分支。他们揭帜“广经”,兼治史学。扬州史学不仅推衍吴、皖考据学余绪,而且在思想内容与编纂体例上,都有开拓之功。本文述其梗概,包括指导思想、治学方法和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代的扬州,繁华甲天下。“危楼九曲,珠簾十里,二十四桥风月尤为东南佳丽。舟楫四达,民殷物阜,冠盖东南而人才地产随之。”(《重修扬州府志》卷八)以高绝俊健、潇洒有致而著称的杜牧曾在大和七年到九年(833—835),开成二年(837),会昌二年(842)三次寓居扬州,留下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簾总不如”,“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其离扬后,又因“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谢枋德《注  相似文献   

18.
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渔洋(王士)是清代“神韵说”的倡导者,康熙年间,他主盟诗坛达50年。本文评述他在扬州5年文学活动的成就和影响:康熙年间的两次“红桥修禊”,为扬州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其后的卢见曾、曾燠、伊秉绶等人的“红桥修禊”,乃至臧的“冶春后社”,都是王渔洋的余波遗响,扬州文化的振兴,王渔洋是第一功臣;王渔洋在扬州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写景诗的创作,是他标举“神韵”的早期的体现;王渔洋大量的创作实践,以清新平淡的风格取代了遗民诗凄清愁怨的格调,为他日后主盟诗坛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扬州这块沃土造就了一代诗才王渔洋,而王渔洋在扬州的活动,又为扬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扬州昆班曲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扬州的职业昆班和家庭昆班同时兴盛。清代康熙和乾隆历次南巡,盐商巨贾为接驾而组班献演,使扬州成了全国剧坛的中心,造成了昆腔“七大内班”的特殊声势。光绪年间,“扬州老洪班”进驻上海,在集秀戏园公演了五个多月,实力惊人。此外,扬州又流行业余的昆曲清唱,时至今日,扬州的曲社仍一脉相承。这是扬州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画坛上,“扬州画派”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对近代画风有过重要的影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谈过:清代,“在扬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出现了对全国文化颇有影响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决不是偶然的。经济的繁荣,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学术空气上的相对自由,名流学者的相互切磋、交流,盐商的好客尊士都是重要的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扬州画派”形成原因,本文拟从历史视角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