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本文从新闻记者主体意识的三侧构成 (新闻意识、理性解析意识、审美意识 )探索各自之于新闻作品的价值。通过探析 ,本文认为 :记者的新闻意识有益于新闻内容的新闻性显现于新闻作品 ,具有新闻学的价值 ;记者理性解析意识有益于新闻作品介入人类理智生活与社会生活 ,具有社会学的价值 ;记者的审美意识有益于新闻作品的传播 ,具有传播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价值在于发现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是新闻竞争的核心和实质 ,主要体现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的基础和关键前提。因此 ,记者应从扩大知识面、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优化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 ,从而增强新闻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如何从大量材料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不仅是记者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能够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发现和及时辨别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该文对新闻敏感的涵义、作用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视点,取决于记者本身对生活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用超前意识的眼光去预测去描述各种事态的变化,看准方向,把握新闻尺度。写出具有分量的新闻作品,以便引起社会的关注。从某种角度看,记者眼光的超前意识,对于记者能否生产出“炸的响”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有直接影响。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并不是说秀才是天才,而是指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天长日久深思熟虑,掌握了超前意识本领———具有一套准确的预测、分析、判断能力。记者对事物进行深度穿透,是记者进行深度报道的前提。记者的眼光在对事物(或事…  相似文献   

5.
新闻敏感是记者特有的捕捉新闻的本领 ,是记者的新闻生命。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就是记者的社会认知过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分析新闻敏感和社会认知的关系 ,图式对社会认知及新闻敏感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和增强新闻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审美化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当然,新闻不是艺术创作,不能简单地把新闻美等同于自由创造出来的艺术美;也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自在形态的社会生活美。新闻的本质规定了新闻美的属性:既忠实于客观现实,又是由记者主体性的作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美。新闻中所体现出来的美不是客观生活自在之物,而是经过记者理解和概括了的并真实地描绘出来的客观真实,以客观真实的事件为内容,通过主体创造性劳动而客观真实地创造成的一种美,它是记者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结晶。在新闻美的创造中,审美理想只发挥着非物态化的作用,并没有物化成新闻美的实在内容。新闻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概括,突破了现实美的时空限制,获得了时间上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空间上的统一性和普遍性、价值上的社会性和深远性。新闻美不是为了去纯粹地表现某种美,而是为了某种美的存在及其现实意义而去表现它。传播美的信息及其意义、作用,新闻审美是创造的出发点和目的。新闻美具有鲜明性、确切性、功利性等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它还具有丰富发展性。  相似文献   

7.
记者社会资本是记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的资本,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新闻竞争的加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逐渐成为影响记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记者社会资本具有增值性、累积性、流动性、依附性等特征,记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为媒体带来某些方面的优势,跨越媒体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增强媒体的竞争力,改善媒体的传播效果,对记者成长和媒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是指现实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的客观社会新闻事实信息 ,是记者已经获悉但未经采写的原生态社会新闻信息。以社会新闻原生态的信息状态将社会新闻分为以下 1 0种类型 :一是道德张扬和缺失类。二是伦理的张扬与畸变类。三是涉案悔过类。四是生活娱乐类。五是灾祸类。六是风土人情、社会变迁、奇闻轶事类。七是生老病死、医疗保健类。八是名人、伟人轶事类。九是色情、怪异、血残凶杀类。十是社会问题类  相似文献   

9.
改革,打开了关闭的国门,迎接着世界的挑战。改革,激发着人们的创造精神,活跃了社会。新闻——时代的“记录器”,社会的“荧光屏”,伴随着改革,丰富了,光亮了。但还要改革,还要“充电”。要这样,离不开记者的创造性思维。 1 新闻敏锐性:用脑子观察事物。记者观察到什么,取决于他用什么样的理论作指导。新闻敏锐性之强弱,决定于记者的脑力。心理学认为,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创造力是作为智慧生物的人普遍具有的才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例,分析记者职业的声誉风险。指出记者对公众舆论有重要影 响,因此受到政治家的青睐;记者职业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会在倍受瞩目的情况下卷入矛盾的旋 涡;新闻职业是涉足利害的职业,被利用会损害新闻单位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当记者首先要当好学生耿宝金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记者则是报道这一过程的关键。党和政府通过记者宣传政策、倾听群众呼声,人们通过记者了解事实、认识社会、获得健康的精神食粮。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发挥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担负起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出现的倾向性态度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态度模型,记者对报道态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负面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的重要程度。仅当社会对负面报道的接受程度较高时,媒体内部报道态度才会出现差异,即关联度较高的记者会倾向于负面报道,关联度较低的记者则倾向于正面报道。基于《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记者比非《纽约时报》记者负面报道倾向性更高,新闻工作者相较自由记者更倾向于负面报道,这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新闻的负面报道现象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存在先验偏见。  相似文献   

13.
黄远生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实践家之一,对他的研究长期被忽视。他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新闻思想,其核心观念是新闻应有益于社会人生。他对于新闻表现的对象、新闻的功能、从事新闻应具的态度、记者的基本素质等问题都有着精到的见解,并对后世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权是随着社会、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被确认,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权利。新闻采访权只能专属于记者,但仅在涉及社会公益履行记者职责进行采访时发生效力。其实现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平衡"。应区分采访对象、采访方式做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写作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措施(方法)一、二、三,效果十、千……枯燥无味,老百姓不爱看。如何提高经济新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几年来的经济新闻采编工作,我觉得,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背景中考察经济活动,使经济新闻能够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增加可视性,我们的经济节目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观见总结一下在这方面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搞好经济新闻的首要问题是记者不仅要有政策观念,更要有强烈的新闻价值观念。要使社会、经济和人三者在报道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记者更新观念。过去我们采用的经济新闻,大多…  相似文献   

16.
记者新闻采写把关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整个新闻实践的成败。因此,记者要增强把关意识,采写中要把好政治导向关、依法行事关、新闻事实关、保守秘密关。记者采写把好关,不仅是对编辑、总编负责,更重要的是对报纸负责,对党的新闻工作负责。  相似文献   

17.
郭颖 《南都学坛》2003,23(3):112-114
新闻是记者思维的物化。距离思维是一种创造性和触发性思维。记者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善于积累 ,善于思考 ,善于运用距离思维 ,才能触发灵感 ,写出新颖的、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录者和社会人之间的角色矛盾导致记者遭遇职业责任和社会公德的尴尬;公众一方面要求记者首先做一个社会人而放弃其记者的本职,另一方面又期盼新闻记者更加真实地报道现实生活,呈现出受众的尴尬。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主旋律,站在时代高度报道典型;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说真话,忠实反映人民心声;对党的事业 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精品意识;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是著名记者穆青独具特色的新闻人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速,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新闻教育,都感受到了改革新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新闻教育改革过程中,总体的发展趋势是:培养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其"记者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解放思想,拓宽新闻教育的国际视野;顺应媒介加速融合及传播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