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反复出现了水、烟雾、虎耳草等文学意象,这些意象是作者在叙事话语层面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具有推动情节、替代叙述、呈显心理、反衬创作主旨等多重叙事功能。作者凭借对意象的独特处理方略将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以及现代小说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使之成为构建其"诗化"小说的具体方法,《边城》也因此而获得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方的河》,许多学者谈到了小说中父亲的原型或父亲形象,我这里要谈是《北方的河》中的母亲原型。母亲原型在《北方的河》中已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一个人的母亲,她是具有普遍性和象征意义的母亲。母亲原型源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他把集体潜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原型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人员心理上的积淀物,它显现在反复出现的某些意象故事和想象之中。原型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象征,它不断地在历史进程中重复发生。“母亲原型并不等于母亲本人的照片或某一女人的照片,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几千年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诗、词、戏曲、小说,都充斥着大量对古代美女形象进行书写、刻画的作品,作为古代文学经典的清初小说《红楼梦》当然不会例外。一方面,《红楼梦》是尊重女性、颂扬女性的,它的突破主要在于看到女性长久以来生存在男性话语权为中心的封建体制下的艰难,以及身处悲惨处境时表现出作为女性的尊严反抗。另一方面,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却依旧遵循着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的古代传统审美标准,美女即是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而整合出的色、才、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的完整性、丰富性使其具有许多与希腊神话相似的原型人物。将两种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男女性别原型——"反抗的智者"与"红颜祸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男性原型往往智慧英勇、敢于反抗,女性原型大都美貌动人、引来祸端。两种神话中的性别原型所隐含的共同性别意识为:男性的主导性与智能性、女性的从属性与诱惑性,它们都是根植于早期人类心理之中的共有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5.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在女性自拟心理影响下,这种失落散化为浓郁的伤感,强化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主题的自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女性化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6.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在女性自拟心理影响下,这种失落散化为浓郁的伤感,强化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主题的自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女性化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7.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彦《喜剧》中的贺加贝是一个痴情汉的形象,但同时又有着负心汉的特征。痴情汉与负心汉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具有文学原型的意义。陈彦创作对文学原型的超越在于他突破了传统文学单一痴情汉或负心汉的格局,以一种杂糅混合的人物形象增加了人物的复杂性与审美感染力,这种变异是文学创新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文学中女性想象继承了"五四"新文学关于女性的叙述成规,这主要表现为叙述的三种模式:欲与理的冲突、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男性与女性的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新文化女性想象具有极大的同构性。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上,它是"五四"的回归,是启蒙遗产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徐坤的《如梦如烟》和刘恒的《白涡》,虽然题材和结构相同,都表现知识分子"始乱终弃"的婚外性行为,但二者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截然不同,透过叙述话语所表露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截然对立,一个是男权文化观念的无意识流露,一个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理性探索。徐坤在对男权经典的游戏模仿中达到了对男权文化意识的超越和女性主义的文学重建。  相似文献   

11.
跨越双重障碍的还原--海男《女人传》、《男人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海男的两部相关文本《女人传》和《男人传》 ,指出海男的这一写作是一次跨越男性中心话语和女性主义的盲点的双重障碍 ,还原男性和女性以及两性关系本来面目的尝试。还不仅对中国的女性文学是极大的充实 ,也显露了女性作家思维的深邃以及女性文学的无穷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 ,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 ,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 ,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水的原型意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水原型的普遍性来自它的复合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细究起来简直难以计数.但从原型的角度去考察,最基本的象征意义只有女性意义、生命意义和道的意义.这三种意义交织互补,共同构建起水原型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原型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这一原型有着欲望与复仇两大特点,其衍生出的人物群也广泛地流布于新文学作品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狄亚原型的嬗变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因为欲望代表着女性自身的觉醒,而复仇是女性面对男权文化压抑时所唯一能采取的手段。只要这种现状没有改变,美狄亚原型将始终会在我们的文学中借尸还魂。  相似文献   

15.
王秀臣 《东方论坛》2008,(3):125-126
自从上个世纪荣格提出原型这一概念以来,原型批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按照原型理论,创作的源头不是单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是远古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经过世世代代的历史积累起来的典型的心理经验。由此推论,古代诗学则是对这种典型心理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最原初的理论命名和经验积累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原型的意义。十年前,我的导师傅道彬先生出版专著《晚唐钟声》,这是一部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述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象征意蕴的经典学术著作,他把这种批评方法称作“精神考古”。沿着老师的思路,我一直在思考,既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意象都可以在上古文化源流中找到精神的原型,那么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想是否也存在某种原型?  相似文献   

16.
选择凉山彝族毕摩文献《?????》(译:《杉林神女经》)作为研究对象,将文本叙事与原型象征结合起来分析,进行了文 化学的阐释。《杉林神女经》不同于作家文学,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它是文学叙事性较强的文本。整部经文以“杉” 贯通全文,杉林是孕育神女成长的地方,是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意象,也是族群经验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始意象。那么,是什么 原因让“杉”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叙述主题?杉在彝族人的观念中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可以从文本的叙述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互文性理论出发,分析动画片《怪物史莱克》的女主角菲欧娜公主及其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并将其与传统经典童话文本(含动画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指出菲欧娜女性形象的颠覆性及这种颠覆的不彻底性.本文认为,作为一名追求爱情自主的女性,菲欧娜公主仍无法摆脱男性话语的魔咒.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现代文学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与(红楼梦》有着深刻的渊源,它的成长、成熟除了受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外,还不能忽视《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红楼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精神等方面有着原型和范式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文学能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无字》不论对张洁个人还是对中国女性文学来说,都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它承继了张洁创作一贯的女性视角,在男性形象设置、两性关系描写及叙述形式混杂多变等方面都体现出对以往女性写作的超越,呈现出女性意识的浑厚驳杂和深刻反思性,体现着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成熟走势。  相似文献   

20.
《雪花秘扇》将一种新的民俗观念纳入文学的大家庭,为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素材.作为一部民俗电影,《雪花秘扇》不仅让人们对于“老同”的真挚情感有了深刻的体验,还引发了对于女性生存与斗争的思考,并使人们立足于当下社会反思女性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