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服饰变迁史,壮族服饰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壮族服饰习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活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内涵,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透过壮族服饰,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壮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及宗教信仰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丽琴的《壮族服饰文化研究》,探索了壮族服饰的历史演变和壮族服饰的方方面面:一、男子和女子服装的样式;二、制作工艺;三、民俗惯制;四、人类学考察——标识记忆、认同、生存空间;五、美学透视——造型、图纹、色彩、审美进程;六、保护与发展——遗产、境遇与传承。总之,溯服饰源流,扬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材料、色彩、纹饰、技法四方面分析传统壮族服饰中壮锦织绣的特点,进而从风格、用色、图案选择、款式造型四方面阐释壮锦织绣在当代壮族服饰应用中的美学趋势。  相似文献   

5.
古代壮族的朴素自然观及其与宗教的关系韦玖灵在关于“自然界如何形成”和“人能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等重大问题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古代壮族人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呢?一、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本人曾以“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为题,阐述了古代...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我国古代史籍如《淮南子》、《史记》、《汉书》中均有“百越部落”的记载,今天的壮族可能是“百越部落”的众多分支中的一个。而后来的“西瓯越”和“骆越”,则可以肯定地说是壮族的较接近的祖先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壮族人民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著名的花山崖壁画就是这种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样,古代壮族人民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璀灿瑰丽的神话传说。而且,如果我们注意到壮族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开拓美丽富饶的祖国南疆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壮族文化,其中包括相当丰富的哲学遗产。由于壮族以往没有形成统一流行的文字,这对于研究古代壮族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近十几年来陆续搜集整理出版了一批壮族的神话、传说、诗歌、民歌、谚语、格言、戏曲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丰富资料。这些古代神话、传说、民歌等虽然不是专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服饰具有广告的属性和特征,它是古代广告媒介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国古代服饰广告历史悠久,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国古代服饰广告丰富多彩,色彩、款式、图案、纹饰等构成服饰广告的主要元素.中国古代服饰广告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伍永志 《今日南国》2008,(22):20-20
《欢歌》:“天人合一” 《欢歌》一票的图案为在具有广西喀斯特地貌特色的青山绿水中欢快地抛掷绣球、对唱山歌、弹奏乐器的壮族青年男女。邮票上红衣壮、黑衣壮、蓝衣壮三个壮族支系的服饰已经过艺术美化,尤其是女子的头饰,设计者选取了多见于当代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中的粽子式头套的造型。中年男子手执的乐器叫马骨胡,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服饰以颜色、材料或质地等鲜明的特征,显示了穿者的尊卑贵贱或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通用至今。现将此类词语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古代壮族神话歌谣中的哲学萌芽问题,认为古代壮族早期已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产生。  相似文献   

12.
<平果嘹歌·长歌集>是右江流域的壮族民间口碑文学的经典之作.嘹歌自古传唱,源远流长,承续了壮族的古代文化,展示了壮族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体现了古代壮族民众对人文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具有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追溯中国服饰文化脉络的既往历史形态,不难发现:在影响中国古代服饰变革的诸多因素中,政治因素特别突出,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就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对社会成员衣着服饰的干预支配以及传统服饰受政治意识形态的改造、影响等有关现象,作了粗浅的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14.
壮族古籍是指壮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以古壮字、汉字以及壮语言为载体的古代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铭刻文书等.壮族古籍整理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60年,从零散无序到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值得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汉族、南方少数民族的悠久交往,壮语方言及其口语,汉、傣等邻族语言的同源及底层,地名的"化石"特性,民族习俗的文化内涵及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今壮语"板"与今汉语"蛮"的历史渊源再次进行了考察.认为壮语"板"原为古代壮族先民的族称,汉语"蛮"最早只是"板"这个古代壮族族称的音译而非古代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16.
学科体制的分科化使我国目前古代服饰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完整状态,特别是古代服饰的文化背景和具体形制的研究更是被长期割裂.本文以为,对古代服饰的研究要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优势,通过合作开展研究,从而整体提升古代服饰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壮族师公教经书内容丰富,蕴涵了壮族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国家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诸多文化因素,沉积着壮族民众质朴而深邃的思考。挖掘壮族师公教经书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全面抢救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语被称为"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古代服饰风貌、服饰观、服饰礼仪制度等都有轨迹可寻。对服饰成语的研究是探寻汉民族服饰文化的可靠途径和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壮族族称音义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她对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关心壮族人民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对壮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民族、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推动了壮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因课题研究的需要,我除了回壮族地区作社会调查外,还比较广泛地拜读了有关壮族历史学、民族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述,其中有一些疑惑,需与行家商讨。  相似文献   

20.
分布于广西左江流域的花山崖壁画,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它无疑是一部浓缩的史书,一部壮族古代社会形象的历史。花山崖壁上的图像之被称为画,是后人强加的。在壮族祖先眼里,那崖画上冷峻投影式的形象不过是他们供奉的神。具体地说,那些被称为蛙形舞姿的形象是古代壮族祖先所崇敬的民族守护神——蛙神,花山崖壁画不过是当年壮族祖先的祭神圣地。它对当年的瓯、骆人,就象阿拉伯半岛的麦加、黄河边上的黄帝陵、历代帝王的陵寝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