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0年代初,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至1990年代后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从专论研究、专著研究两个角度对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状况进行考察,发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可信;但全面系统研究的、采用第一手资料研究的、深入细致地分类研究的、跨学科研究的,以及关于明朝等个别朝代的服饰研究均较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实用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考察,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剪纸广告是把传统文化元素用于现代广告的产物,它是一种既传统而又新颖的现代广告形式.剪纸广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民俗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剪纸作为广告表现的重要元素,为现代广告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剪纸广告的文化意义表现在:一是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建立民族特色的广告形式;二是丰富了剪纸文化创新的内容,有助于剪纸艺术广泛传播;三是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四是为国际品牌本土化策略的推广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服饰既保持传统风格,又时时变革更新。以汉服服饰汲取周边民族服饰的优长不断改进为例,表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装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化创造,凝聚和结晶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丰满精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服装材料、款式与图案、色彩等同时深受政治制度的影响,表现出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基本特征,成为明贵贱、别等级的封建帝制的有力支持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有力武器,对维护礼教制度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内容,是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它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历经几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在中国彻底消亡;它是对保守封闭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夷夏之防”彻底消除,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制度上确立了地位;它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轨;它是对服装制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催生了中国服饰史上第一个制作服装的流派——红帮。  相似文献   

8.
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广告传播是现代商业社会最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中国古代广告申利用名人效应的行为由来已久,这一类的广告按照名人类型可以分为政治性名人、社会性名人、虚构性名人、历史名人等,其传播特征为主要依靠人际传播、涉及商品类型广泛、广告效果突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广告名人喧宾夺主、广告真实性存疑、广告名人收取报酬情形多样。  相似文献   

9.
注重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内容丰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隋唐时期引入的胡装“圆领袍”,这两次异域服饰的引入,对中国古代官服朝多元方向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这两次服饰引入发生的时间不同,内容各异,但它们在丰富中国古代官服文化的内涵、拓展古代官服文化的外延等方面作用显著,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产生和发展是阶级社会里产业分工的必然产物。中国古代广告与古代社会发展及商业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历史悠久。它是推销商品不可缺少的工具 ,积极推动了当时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相似文献   

11.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给中华民族打上了特定的文化心态烙印,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现代产品广告对当前民族文化心态缺乏应有的了解是难以奏效的。文章从广告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广告文化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的基本特性,并根据产品的不同性质有效地融入本民族文化特性,以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化对社会主潮、公共话语的迎合与呼应;而广告所绘制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商业广告成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告文化的演变说明了广告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同律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增强广告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在广告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受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中英广告语言又各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比较中英广告语言特征有助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操作。本文结合诸多中外广告实例分析中英广告语言特征的异同,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中英广告语言翻译的几种策略,即直译、意译及套译等。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公益广告对两岸文化认同培养的要求和路径,通过考察台湾广告作品的意义结构与传播价值和区域性特点与意义分享两个视阈所呈现的意义空间的影响力,提出以公益广告建构海西文化圈路径的建议:建立开放的政治文化认同的价值体系,建立双向传播的有共通意义空间的符号系统,以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加强组织机构、企业和媒体为主导力量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华夏文化中有关服饰的独创性传统,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历史时期的服饰外形、设计理念、社会功能等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人将服饰文化归源于黄帝,这是中华民族重祖法古的文化特色;中国历代都有《舆服制》《车服志》等法律规章来规范社会不同人群的衣着,等级管理制度注重突出社会价值,服饰代表身份地位是中国衣冠之治的传统;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是承载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服饰是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装穿戴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等级秩序是衣冠之治的内容;古代帝王的衣着要处处表现信奉的伦理教化,官员们用冠服表达职业理念和道德崇尚,衣衫在质料、色彩、款式、花纹等方面赋以天道、伦理、身份地位、品行情操等诸多涵义,服此服而思其理是衣冠之治的道德教化功能;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注重卫生、方便、经济等理念,结束了传统的衣冠之治观念,应该成为汉服运动中关注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6.
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告,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生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必然要受到其所属的民族文化的制约、影响。中国现代广告也不例外,它明显表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人本思想的熠熠闪烁,重义轻利观念的涓涓流淌,主体客体的融洽合一,以诚取信道德规范的娓娓诉说,积极入世进取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一切都规范着中国现代广告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中国现代广告还积极吸纳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有利的因素,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告飞跃。  相似文献   

17.
略论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刊发过大量广告,这些广告从新闻之外的角度,为读者提供政治、经济、生活等信息,为边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它们不仅是解放区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构成中国广告史重要的一页。这些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尤其是本真、诚信的广告特色,对今天的广告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起李宁"飞甲"篮球鞋广告,开始在央视热播。这是李宁公司为李宁"飞甲"篮球鞋量身定做的电视广告。"飞甲"篮球鞋是针对与NBA赛场要求而专门研发的,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而且在外观上也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这则广告针对产品特点,运用传统与现代的设计语言,运用象征、比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人对运动的态度和方法。用全新的视角来演绎中国5000年悠久的文化,并用这种方法与设计理念与竞争对手相区分,作为第一款走上大写赛场的中国篮球鞋,李宁公司不仅高薪聘请大写球星达蒙.琼斯为产品代言人,为其量身定做了广告;同时根据"飞甲"篮球鞋的设计理念,采用西方流行的街球文化与最具中国特点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了极富特色的"飞甲"广告。以街球为形式依托,在短短半分钟的时间内分别展示了中国功夫、中国水墨与中国太极。这样的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但使"飞甲"广告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广告中脱颖而出,也因其蕴涵的中国民族元素而足以与世界知名品牌的类似广告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春节文化元素,在酒类广告中有诸多的运用,该文例举了金六福酒与“福”文化、孔府家酒与“家”文化、宋河酒与“共赢”文化、稻花香酒与“丰收”文化、百威啤酒与团队精神,分析了运用的类型和效果,指出利用这些媒体广告中的传统文化,引导教育大学生强化感恩、爱家观念、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正确的幸福观,对于大学生在在校思想成长尤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告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文化价值观。基于中英文化差异,中英广告语在语言风格、句子结构和价值观方面也各不相同。研究这些风格迥异的遣词造句,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广告语所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尤其对广告语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