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山汉简《盖庐》是一篇具有浓厚兵阴阳色彩的兵书,不少内容属于军事数术。文中的"日有八胜",是指六十甲子日中有八个针对特定方位的厌胜日。厌胜日主要是依据五行相胜的原理,将天干、地支分别与五行相配来确定的,与太岁运行轨迹以及周期没有关系。"天之八时"中的"德在土、木、在金"以及"黄秋"、"白冬"所指的具体时间段,也当结合五行学说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体"研究中,散文研究属于相对薄弱的一支.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在建构学科规范过程中刻意为散文确立"规范"的做法与散文"反规范"的本质属性存在着内在冲突.当代散文研究要改变现状,首先需要排除"文体情感"对散文研究的影响,进而在尊重散文"反规范"性的基础上探索建构学科规范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勾勒了我国社会自商周以来太岁信仰的流变过程。并分析指出 :太岁是古人为了便于记时而虚设的的假设之星 ;由于太岁代表岁星 ,因而取得主岁、主君、主德等象征意义 ;继而又因岁星的关系而与北斗星、北极星发生联系 ,成为皇天上帝和人君的双重象征 ,成为以天帝为代表的宇宙秩序和以人君为代表的封建尊卑秩序的象征符号 ;民间禁忌触犯太岁 ,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 ,谋求“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在行为上的体现 ;民间认为触犯太岁 (犯土 )就会导致灾祸 ,甚至出现家破人亡之惨剧 ,是由于太岁至高无上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人们心理上形成极度的心理恐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成立一支军事性质的反绑架组是因为在拯救人质时,最重要的是执行人员反应迅速,行动不受限制北京警方近日向媒体及公众公开展示了一支特警小组。在媒体的镁光灯下,这支特警小组20余名队员,身穿黑色作训服,面戴黑色面罩,进行了包括射击在内的军事技能表演。据在场的警方负责人介绍,这支特警专司反绑架任务,简称"SDT",目前有57名队员,是全国省级以上公安机关的第一支专业反绑架队伍,已经成立了七年多。他们曾成功侦破了影视演员吴若甫被绑架案等案件。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成书的年代与书名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氏春秋·序意》篇说:"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问十二纪".高诱注云:"八年,秦始皇即位之八年也."古人的习惯,书作成后才作序,则《吕氏春秋》成于秦始皇即位之八年(公元前239)是没有问题了.然而《序意》篇又说"岁在涒滩",依太岁纪年,"涒滩"是"申",而秦始皇即位八年是"壬戍",不是"申",所以太岁纪年与干支纪年不一致,则"秦八年"即秦始皇即位之八年之说有必要重新考虑.清孙星衍就此作过考订:"考(秦)庄襄王灭周后二年癸丑岺至始皇六年,共八年,适得庚申岁,申为涒  相似文献   

6.
"反训"浅谈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离骚》首章四句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离骚>首章四句的考释,可以看出屈原率先使用最先进的历法成果,太岁纪年、月建、干支纪日……他博学强识的大学问家的地位无可动摇.屈原以帝系王统的血脉向人炫耀,以虎年虎月虎日所生而自豪,这是<离骚>首章四句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江陵九店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居廷汉简中都有通过“岁”的运行占断移徙吉凶的日书条文,通过对这几种《日书》“岁篇”的比较对证,发现“岁”即《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太岁”或“大时”,日书中移徙吉凶也与《淮南子》所记大体相符。《日书》“岁篇”为楚国历法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诠释被誉为英国人文主义的美学宣言的锡德尼(Philip Sidney)的<为诗一辩>.文章评析了锡德尼用以驳斥清教徒对诗的谴责的艺术及其著作的意义,并由此证明,道家的"反者道之动"不仅仅是道家颠覆性的语言策略,是道家超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哲学写照,亦是道家对大千世界运动规律的经典性总结.因此,它也适用于对西方文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反全球化运动思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化运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和亮点.几乎是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随之产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而"反全球化"兴起的性质原因,主体情况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遵循这一思路,围绕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参与群体、原因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求认识其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