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宁绍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绍地区位于浙江省浙北平原 ,该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按照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 ,侧重探讨该地区土地开发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认为秦汉之际宁绍地区人口稀少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非常低 ,但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 ,水利设施的兴建 ,人口的增长 ,该地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应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建设中,历史文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作为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尤其如此,是提升地区文化层次和体现民众思想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日益成为考量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内涵指数,因为它所蕴涵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理念代表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黑龙江省西部历史文化资源既有其独自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与其它地区的历史文化相联系。民族传统文化、古代辽金文化、抗战文化、流人文化、闯关东文化、现代工业文化等构成了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主体。文章以齐齐哈尔、大庆、黑河三地为例,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矿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煤矿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是煤炭的发现与早期开发利用阶段;西汉至南北朝是煤炭开发利用走向成熟阶段;隋唐至元是煤炭开发利用的普遍发展与长足进步阶段;明清时期是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鼎盛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基本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民生日用燃料需求、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古代煤业工人付出的重大牺牲和做出的贡献等,都成为影响中国古代煤炭业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军队办窑、寺院开矿,煤炭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以及后期煤窑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古代煤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地处鲁中平原传统粮棉区的潍坊市为背景,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等的高密市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一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本情况,分析与土地流转有关的诸多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以及目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特点。认为现在大部分农民既有土地转出的意愿又有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期望呈现两极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拥有八万九千平方公里土地、四百万人口的赤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先后生息繁衍在赤峰地区的古代各族人民,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以自己的血汗浇灌了脚下这块土地,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我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研究和整理赤峰古代开发情况,对于进一步认识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促进国内各族互相尊重和彼此团结,对于新时期建设“四化”,振兴赤峰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多地少,土地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地区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北古代文化作为一种边疆文化,有着突出的特点,学术界已有比较全面的总结.但对造成这些特点的因素,却没有引起普遍的关注.地理环境的影响;历史发展曲折,导致文化进程中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差别;阶段性民族融合成为规律,实现了文化整合,导致文化多元化.这些,是造成东北古代文化特点的最基本的因素.对诸种因素的探讨,会起到突破历史--文化表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具有过渡性,本文以南京市红花街道和东山街道北片为例,在概括该区域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从城市化的影响、交通和地价等因素影响形成的经济效应等方面分析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进而对该地区今后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遵义市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发育比较完全的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紧张的人地关系和贫困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分析遵义市土地问题主要症结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地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美国西部开发与土地利用保护的教训暨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部大开发是目前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在美国早期开发西部的历程中,由于政策的导向造成对土地资源毁灭性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诱发出自然的惩罚,从1934年5月起,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一连串“黑风暴”事件,教训极其深刻。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即生态建设是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的核心,规划先行是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的前提,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是西部土地开发的基础,循序渐进、尊重规律是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的关键。在政策上尤其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西南湿润地区、西北干旱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各区土地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和农村各种资源要素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农村城镇化过程必然会对农地利用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系列问题。论文立足于湖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阶段、过程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湖北省农地利用的变化及其趋势、农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并以湖北省农村城镇化顺利推进、农用地有效利用与保护、湖北省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湖北省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山区面积广,耕地资源保护难度大,耕地伦理利用重要且紧迫。桂东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县域耕地尚处初步伦理利用阶段,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被污染等问题,将伦理教育与法制约束相结合、伦理标准与规划管理相结合、伦理利用与生态立县相结合、成立“耕地伦理发展协会”是提高桂东县耕地伦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中原经济发展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与内涵,从中原经济发展与中原文化的协调演进、广告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文化视角下的广告在中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的特点和成因分析,得出本区土地荒漠化 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本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及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管理与利用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一宅”,房屋及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房屋与宅基地有关的权利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密切关系,对其管理与利用更受到广泛的关注。2009年1月至2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研究项目组”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试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影响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因素、人口因素、制度政策等因素构建耕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四川省1978-2015年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和农业科技是推动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政府对耕地的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农民集约利用耕地;整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性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华法系的发展过程中 ,作为民法物权客体之一的土地 ,对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均有重要政治、经济及军事意义。中华法系土地用益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均有其自身独特的主导性特征。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经济的发展程度、军事征战需求 ,乃至宗法思想观念等因素 ,都对特定时期土地用益制度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提高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对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好城市群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3—2016年动态视角下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TFP进行测度和时空演变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变化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年均上升0.7%,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增长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双核驱动",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与纯技术效率提升有关,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和土地利用TFP提升的瓶颈约束;从空间维度看,晋中、哈长、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黔中、关中平原和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呈下降趋势,其余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均呈上升趋势,且京津冀、呼包鄂榆、辽中南、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增长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核驱动";从影响因素看,人均GDP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对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财政支出占本市GDP的比重和人口密度具有负向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