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象学的“自我”观主张这样一种主体性理论:人的一切知识经验都是从“自我”出发所获取的,除此之外,我们至今尚未找到一个可以为人类普遍适用的认识的出发点。“自我”是由多个同一性(他我)叠合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自我”始终存在于渗透着群体价值的交往与建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中始终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结构,因受到他人的制约,其笔下的人物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个体甚至因他者的入侵而走向异化或毁灭,这与拉康哲学中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论述相契合.借助拉康镜像论、凝视论、他者论来解读张爱玲小说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深入发掘其笔下人物的自我建构过程,细致辨析张爱玲运用的“窥视”笔法,通过《传奇》增订版等具体个案分析他者欺凌与自我毁灭的二元构成.从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视角观照张爱玲创作,有利于多角度地深入思考张爱玲小说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Identity心理学与“自我认知”相关联,据其含义可知人的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中的定位有很大关联。基于Identity心理学的含义日本人的自我认知呈现“自他协调”的模式。即:自我认知要在人际关系中进行;自我位置的确认离不开他人意识。  相似文献   

4.
伊克巴尔是20世纪南亚穆斯林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他始终关注穆斯林的命运。他的思想蕴含于他创作的大量诗篇中,《自我的秘密》这部诗集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部诗集中,伊克巴尔运用"自我"学说传播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这种思想有力地冲破了穆斯林社会中广泛流行的消极、不思进取、宿命的思想,并批判了否定个人和现世生活价值的观点。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号召人民积极地生活,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康德自我学说出发,阐述了费希特自我学说中绝对自我“三位一体”思想的形成和演化。费希特通过绝对自我的确立和本原行动的辩证法,把绝对自我本身的发展以纯粹自我──理论自我──实践自我诸形态展现出来。他把康德自我学说的真、善、美的横向联系改变为纵向联系与发展。从而它使逻辑学、认识论和本体论达到了统一,进而把康德的能动的主体性理论推进到辩证发展的方向。费希特这一理论成果影响了后来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Reflexivity”的概念在国内虽有零散介绍,但相关理解却不够准确。目前的“自反(性)”“反身(性)”“反思(性)”“反观(性)”等译义与其本意相去甚远,无法与“自我指涉”“自我面对”“自我实现”及“自我形塑”等子概念及核心“兄弟”概念相匹配和兼容。本文从概念释义及相关论述者观点分析出发,基于词源学研究和文本回顾,认为“自塑性”能比较贴切地翻译“reflexivity”,而自塑性现代化能更好表达新近现代性中自我反思的“返身性”向自我面对的自塑性的再次转向,并由此得出自塑性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7.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张园 《社区》2009,(18):40-40
英国的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一生任职颇多,他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老有所为。然而,事与愿违,在他59岁时,牙齿先后脱落。有位医生告诉他,最多只能再活两年。赫胥黎很了解自己的身体,于是精心设计了一套“自我保护”方法。首先,果断地停止了他的解剖工作,以减轻体力的巨大消耗。后来,他又辞去了教授和渔业部检察官的职务,最后辞掉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职务。许多人很为他惋惜,而他却说:“我的理智和良心已经向我指出,我已无法完成这个会长职位的各项重大任务,所以我一分钟也不能再干下去了。”他经过一段自我调整和保护,身体逐渐得到了康复,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9.
“自我”贯穿《草叶集》的始终,它也是研究《草叶集》不可忽略的概念。惠特曼的“自我”与史学、文学、心理学等范畴的“自我”不同,它包含“个体自我”“美国自我”“普遍自我”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自我”自成整体,不可分割。但每个层面的“自我”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草叶集》中的完整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自我的界定     
本文试图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自我”加以界定,同时提出了自我的五种属性,并对自我的五种属性作了简要的阐述。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对心理学关于自我研究的流派进行分析,而是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加以探讨和补充,以弥补目前研究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反成长叙事虽然也借用了青春成长的叙事方式,遵循了相似的结构模式,却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节走向。即故事主人公未能按照社会理性预设的道路成长,而是对成长的彻底否定。《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中国青春类型电影中反成长叙事经典作品,它以“文革”为背景,社会权威、家庭权威与教育权威的缺失,形成了以主角被抛弃、对成长的怀疑和对现实的迷茫为内涵的反成长叙事,象征着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减弱造成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迷茫。  相似文献   

12.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 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 “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 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 成分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层面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为“核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核心论是对中心论的发展和超越。中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天人关系及人我关系的日益紧张。核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发展的结果是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因此,就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言,用核心论统领中心论,用人的全面发展统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唯一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热点新闻来看,群体影响在起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化媒体发展越来越迅猛,这种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实际上,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扭转了现实生活群体影响的淡化,使得现实生活中群体影响作用的“点”转移到了虚拟网络中的“圈”上。因 此,社会管理的思路也应该由单个的“点”转变到小群体的“圈”。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车用燃料生命周期分析法,对北京市推广的电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和租赁电动车的节能效应和减排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北京市电动车的运行情况对新能源电动车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效果预测,并据此提出一定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北京市现行推广的电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和租赁电动车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发电结构、车用燃料类型等影响因素对电动车的减排效果影响较大;预计到2020年,推广的新能源电动车将节能154769万千瓦时、减排CO2 39.4万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炎帝的历法,宋·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这里,"三朝"指年月日;"撮提"即摄提格,是指地支中的寅,"七曜"为日月五星.这说明炎帝创制的<太初历>起始日那天.为寅年寅月寅日,日月五星会聚在一起,并且是从"天关"星开始.通过天文年代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公元前4 951年3月28日为炎帝<太初历>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19.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放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从“法的技术”层面提出的观点,是有别于“法的价值”层面而言的“义务本位论”,既非漠视主体的权利,也非“义务本位论”的回归,而是对环境权利“最给力”的捍卫与落实,其实践意义在于增进法律实效.环境法“义务重心”的客观依据正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基础性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中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 ”“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匹配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的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以期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变革增进环境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