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了陶行知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思想 ,认为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与拓荒者,他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幼儿发展的“活教育”理论。“活教 育”理论提出了“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路径。这种理念对于贯彻落 实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倡导的“一践行三学会”具有丰富启迪。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一践行三学会”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之 间的内在关联,提出“学以成童”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目标,从新时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角度重新审视与解读陈鹤琴活教 育思想,对深入领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提高学前教育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实践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其“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十三条训育原则等很多思想都可以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启示。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中学习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从哪里出发、注重什么、采用什么方式,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理清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幼儿教育的有效进行。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的探究。一、"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析解"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在针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的弊端,合理地汲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教育、以社会为学校 ,教学做合一 ,实施六大解放 ,鼓励五敢精神。时代和高专高职教育的现状迫切呼唤创造教育。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改革高专高职教育 ,彻底更新教育观念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美德就是知识”、“要认识你自己”、“美德由教育而来”以及“精神助产术”,构成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本质、依据及来源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是西方教育理论中人性自然→和谐发展→个性解放→人权天赋教育思想发展轨迹的源头之一,也是西方教学思想中崇尚辩论→鼓励创新→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的思想源头之一。这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美德与教育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贽是中国明朝末年被其同道者尊为“圣人”而被正统派斥为“异端之尤”的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出的天赋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开启了中国启蒙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强调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背景下,研究基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凝练“发现小 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的“学以成童”思想,并以此为指引,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 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体系,构建指向“学以成童”的活课程体系,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组织实施途径,探索构建课 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9.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举措,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要任务。“两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本文结合几年来“两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粗浅看法。一、校党委、行政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把“三进”工作落实到实处“两课”教学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因此,要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经历四次思想大解放,走出一个又一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江泽民“七一”讲话关于“有产”与“无产”的“两不、三看”论断是在新世纪解决富而思源、富而思进问题的理论创新。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论断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并对目前流行的四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主张只有坚持“三个解放”,认识“三大规律”,才能做到“两个符合”。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实践离不开经济思想的指导。纵观我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史,先后经历了从“区域均衡”“区域非均衡”“区域协 调”“区域统筹”到“区域协同”几个阶段的嬗变,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精髓的同时,紧密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与 时代要求,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创新与完善。新中国五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思 想既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更有其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与时俱进的时代印记。在梳理新中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脉络基 础上,深入分析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阐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 战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鉴于社会转型期对高校德育产生的双重效应与"三观"教育的重要性,在"三观"教育引导中,要正确把握现实性和超越性、主体性和规范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并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早期青年教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在早期青年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其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迫切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愿望,始终同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国家独立 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联系在一起,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浙东事功派是南宋时期宋学内部与理学相对立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对于空谈道德性命之学的理学采取批判的态度。在人才教育上,事功派和理学派也有尖锐的对立,尤其突出表现在人才教育观、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观和教育实践观等几个方面。陈亮、叶适作为事功派的主要代表,在理学盛行的南宋时期,能大胆冲破理学的禁锢和束缚,明确提出功利性的人才教育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明代后期启蒙思想的肇端。  相似文献   

16.
韩鲜文论中"天机"这一用语及概念的大体范畴主要借用于中国。在朝鲜古代言及"天机"的文人,涵盖朝鲜朝前期的士大夫文人、后期的委巷诗人及实学派作家等。在中国的"天机论"中,"天机"的概念仅停留在古代艺术理论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思维范畴;但在朝鲜,"天机"概念既没有脱离本来的载体,又在朝鲜朝后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诗论概念范畴,具有更高层次的美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泛娱乐化”是近年来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愚乐”思潮,也是娱乐话语走出自身“场域”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以发泄性娱乐及满足性游戏的形式日益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仅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削弱其价值判断能力,还会弱化高校教育引导力,扰乱教育生态系统,从而加速社会风气的“愚乐”化转向,破坏主流舆论氛围。故而,唯有从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法制人四重维度破除藩篱阻碍,度越鸿沟阻隔,才能最终夯实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基,有效预防其精神矮化,保持生命张力;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强化其政治信仰;培育媒介素养,填补理性缺位,进而达到裨补缺漏、载一抱素、进德修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教育应实现六个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趋明显,社会文化不断激荡交融的今天,在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特点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教育的"六个统一",即:显性型教育与隐性型教育相统一;经验型与理论型相统一;表面型与贴近型相统一;宽松型与制度型相统一;专职型与全员型相统一;救火型与预防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本贯通"这一新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展开了研究。采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着眼点,从2014年9月起,通过六个阶段的教学实践研究,采用基于导学案的"六步"课堂结构,设计得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教学流程和方法。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导学案数学教学法唤醒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的预习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保罗·弗雷勒长期致力于社会教育,主张透过教育使民众觉醒,透过实践改变整个状态.在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台湾学者夏林清教授带领的团队,结合行动研究理论创建了芦荻社区大学.芦荻被视为“行动试验场”,进入芦荻的每一位都被视为行动者,在尊重主体性,建构和谐主体间性的行动实践中,芦获走出一条“我-他或群-社会”的学习发展路径,实现了助己助人,做公民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