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全球化趋势给文学研究带来巨大影响。一是文学研究的主体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学术团体,转化为有共同兴趣的跨国的学术团体;二是文学研究的客体由旧的、独立的民族文学研究转向多语言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互动认知能够把新时期文学研究推进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 ,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 ,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 ,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 ;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 ,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 ,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 ;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 ,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 ,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 ;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 ,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 ;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 ,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 ,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 ;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 ,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 ;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 ,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 ,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是当今世界一个无法忽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流行文化的“全球化”,还是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种种根源于民族文化背景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诠释和探索。全球化与民族化、城市化和乡村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及其产生的变异和衍生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问题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多元主义是当代全球状况的一个构成特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命运问题。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民族危亡和中西文化碰撞中发生的,现代文学的这种发生语境决定了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其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文学进行文化批评,一是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峡文学研究中存在着五对矛盾:一、古与今的对话研究中的矛盾;二、城与乡之间两种文化类型间的矛盾;三、本土文化与全球化态势间的矛盾;四、地区文化个性与相邻文化关系间的矛盾;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矛盾。宽泛地讲,这五对矛盾在地域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本文作者则结合三峡地区的文化状况作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论析。并认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关注与对文学地域特点的关注相结合,才可达成对文学的较全面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学领域中的形式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走进文化研究的视野中。在综观前人形式观的基础上,受福柯和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理论家卡罗琳·莱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形式观,认为形式可以介入社会等文化因素中,并且着重关注形式之间的冲突关系来认识文学和社会形式。这种形式主义的分析方法具有认识和方法上的创新,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期文学理论立足于解构主义带来的民主性,继承了结构主义和语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造就了以多元平等和交流对话为总体特征的、文学的文化研究方法,纯粹的文学研究为广义的文化研究所取代。新历史主义的“结构性语境”观察方式和美国批评学会的文化网络研究堪称典范,对其成果的批判吸收是我们以综合的姿态建设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初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对比组实验设计,检验了用"引导性问题法"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引导性问题法"有助于学生产生问题解决的总体计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监控和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学术研究现状、文学历史价值以及理论思维方面来看,我们要从古典文学研究向古代文学研究转变.而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突破,要从学术思维上开端,首倡涵贯思维.在一定哲学根基上提出的涵贯思维对古代文学研究有着打破僵化的界限、融通古今中外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交往学习对传统学习范式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灌输式学习和交往学习有着不同的理论根源与特征。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传统灌输式学习范式在当代强调人的完整性的教育领域中已是弊端累累,交往学习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互动性学习方式必将取代灌输式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化研究,以当下大众化为研究对象,呈现流派纷呈的发展格局。世纪之交,中国的化研究由对异域化研究理论的介绍逐渐向纵深透视,厚重的学术论不断出现。大众化起源及早期流变的研究,使化史研究多了一个学术增长点,也使其领域进入化史研究视野,导致化史研究在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与学术观点上产生变革。  相似文献   

16.
宾兴研究与科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起源来说,宾兴曾是广义科举制最早的源头;从科举典礼来说,宾兴礼的出现使科举典礼系统与科举制度分级相互呼应;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考经费的统称;从科举社会研究来说,宾兴作为古代教育第三部门,为研究者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角度对科举社会进行剖析,提供了极佳的个案。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出现后,女性主义者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塑造真正平等的男女文化。她们被称为"网络女性主义者"。而网络女性主义者分为自由的、前卫的(硬的)网络女性主义者与传统的(软的)网络女性主义者。前者为网络女性主义中的乐观主义者,而后者为悲观主义者。乐观的女性主义者期待在虚拟空间中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而后者却认为互联网并非"新"科技,它仅是一种有文化性别特色的科技,无法支持妇女的解放。因此,悲观者认为在性别研究中,互联网绝非网络乌托邦。博客是一个理论上人们可以自由发言的虚拟空间,而博主是否真正可以摆脱现实中面对面交流那样的束缚而发言这个问题仍待解决。基于对博客现象与语言性别研究的兴趣,作者对中国博客语言进行性别特征分析,旨在说明乐观女性主义者所认为的网络乌托邦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与中华学都强调反思自身和高扬理性,但中华学更致力于以科学理性精神改造中华民族的思维.美国学体现出跨学科性、反思性、地域性等学科特点,中华学具有综合性、天人合一性(即自然地域与民族人文相统一性)、实践性等学科特质.美国学至今依然是一门松散的学科,中华学比之美国学有着明确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电视研究是伯明翰学派的重要领域,他们的研究,特别是后期的受众研究,是对美国经验学派长期主导的电视效果研究的一个反驳。伯明翰学派将电视研究纳入一种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来考察,"霸权、意识形态、话语、文本、受众"是该学派电视研究的关键术语,这些术语记载着文化研究者思考电视的深入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