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中国革命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就。创新发展、理论先行,“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伟大世纪、伟大时代、伟大变革急需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在当代中国就必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伟大变化,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一条重要内在规律,它要求并规定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要善于借鉴国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并坚持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必须科学地把握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所有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战创新,正是这些重大的创新使得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根据我国国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机理作为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本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探索。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和和实现机制,其所涉及到的创新审视机理、创新互动机理,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思机理和前瞻机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其理论本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存在节奏的。列宁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革命或建设实际的阶段,也事实上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节奏的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节奏是一个由历史转折点、理论的聚焦点、实践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组成的系统耦合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创新节奏,对于理解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来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命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呈现出:改革与建设相互伴随科学发展的实践特色、继承与超越深度结合创新发展的理论特色、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和谐发展的民族特色、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和平发展的时代特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征,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思想创新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形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秉承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主线;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新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运用新思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奠定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内在要求.邓小平的理论创新以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邓小平理论作为创新的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他对马克思主义下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及其意义,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的历史命运。在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他强调,科学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具体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理论基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的理解决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内容的理解和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对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存在着"讲台马克思主义"和"论坛马克思主义"二元结构的局面。二者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内容形式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陈旧老化","论坛的马克思主义"——"缤纷绚丽";在理路旨趣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故我","论坛的马克思主义"——"日新月异"。但在终极的关怀上,两者都不约而同指向全人类的解放之精神追求。二元结构式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造就了两种不同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模式。认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状态有助于为解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提供另一种视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逻辑,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结合好,要从少数精英到人民大众、从抽象理论到客观实践。其路径是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发展、深入科学宣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坚定信仰,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目的,两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诠释其大众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6.
简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阶段 ,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就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观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它们涉及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观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和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爱国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点和结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主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创生不易,真正理解把握它更难。优化选择科学的理论观,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精神,开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领域,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三大实现机制。科学考量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政治范式、思维进路、形态演化、逻辑层次,是观照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支撑;认清大时代精神、新时代精神、现时代精神,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学理本真精神的逻辑必然;大力开发马克思主义原始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是科学追问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