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以来,已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但是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补贴规模比较小、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在提高农民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完善农业立法,形成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突出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粮食补贴体系,增强补贴的综合作用等方面不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不同类型粮食补贴都会被当成收入性补贴,其产生的收入效应会起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促进粮食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应从政策空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弹性3个维度改革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一是进一步聚焦政策目标,提高技能型经营主体种粮意愿;二是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补贴聚焦产业链中后端;三是着力优化政策响应机制,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契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粮食补贴制度以直补模式为主导,具有“普惠制”特征。通过构建农户粮作经营模型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当前综合性收入补贴对农户粮食生产促进作用甚小,而生产性专项补贴和粮食价格支持则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尚未到达以收入补贴为主的阶段,粮食补贴应定位于生产目标而非收入目标。相应地,粮食补贴应以生产性补贴为主,且补贴目标应瞄准粮食生产户,补贴方式应与农户生产决策挂钩,补贴资金的配置应逐步向种粮大户倾斜,以适应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4.
从湖南省湘阴县的调研数据看,近几年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多赢格局:增产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转变了基层政府职能;与粮食间接补贴脱钩,国有粮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粮食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逐步化解和释放各级财政风险.但粮食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执行偏差,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定位偏差、粮食补贴政策的功效偏差、补贴资金发放的成本偏差、粮食直补面积偏差等.为此,提出应明确粮食补贴政策目标,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粮食补贴条例>.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农业补贴政策下不同资源禀赋农户种粮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补贴政策、交通资源禀赋、经营决策能力、家庭劳动力禀赋、粮食收入占比、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户是否种粮的主要因素;交通区位禀赋、经营决策能力、家庭劳动力禀赋、经济资源禀赋、社会资本禀赋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户是否扩大种粮面积的主要因素;当前国家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正向调节了耕地资源丰富且以粮食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户的种粮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种粮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粮面积的扩大;在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中,农户获得的补贴资金数量和补贴方式是影响农户种粮决策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剧烈变化,美日韩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采取合理的补贴政策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在对现行粮食支持政策成效与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粮食补贴政策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末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农业发展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转折期,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也由提高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民收入,围绕这一政策目标,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措施,以期提高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的收入。但这些政策措施是否真如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那样会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不同的政策措施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了提高补贴政策和公共支出的效率,使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本文试图重新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探讨不同的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以期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历经流通补贴、消费补贴、生产补贴等多个阶段,有效实现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两个目标。基于市场自发调控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以及各阶段的政策成效,总结以往和现有粮食补贴政策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总体走向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纯铜研磨表面残余应力在液动压悬浮抛光中的松弛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家统计局宏观数据和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近年来农业补贴的成效和现实困境,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强度与粮食生产的脱钩关系,并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完善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抑制粮食价格波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农业补贴对粮食增产等方面的激励作用逐步减弱,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较难满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要求;2010—2019年粮食主产区每亩补贴强度与粮食作物亩均净利润的关系经历了“强负脱钩—增长型不良脱钩—弱负脱钩”的变化,表明我国农业补贴力度不断增强,期间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应按照与国际规则相适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不断丰富农业补贴政策框架,并健全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农业补贴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粮食补贴政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从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形势入手,依据WTO规则并借鉴国际粮食补贴经验,提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兼顾特定目标群体即种粮农民的收入,应该是现阶段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理性选择,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以构建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补贴机制,并提出确立以中央政府为粮食安全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粮食风险基金的筹集办法、强化向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政策强度等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模型的粮食直接补贴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直补是农业补贴政策的核心,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导向性功能.本文从保障粮食安全、公平收入分配和弥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等多维视角诠释了粮食直补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并基于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了2004年29个地区及2005年23个地区的粮食直补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现行农业综合直补有按计税面积补贴,按计税常产补贴,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按粮食交售数量补贴四种补贴方式,但都存在着不同缺点,影响综合直补政策的实施。建议采用种粮合同补贴方式进行综合直补,降低操作成本,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运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 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可能地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干预和扭曲是当今国际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基本取向。通过对美欧等发达国家改革前后农业补贴政策结构的比较分析,认为尽管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但价格支持始终是补贴支持农业的基础性措施,尤其是对重点敏感产品始终予以巨额的价格支持;与价格、产量、种植面积(动物数量)、投入品使用以及农户经营收入等挂钩的直接补贴逐渐发展成农业补贴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安徽省天长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单个粮食补贴政策变量的情况下,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粮食补贴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农户非农就业时间供给;在考虑多变量的情况下,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务工子女数较多、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农户对粮食补贴资金的刺激性不太敏感以及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农业收入的贡献有限;不管是否考虑所有变量,农户对补贴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对补贴方式的满意度越高,其减少非农就业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大。提出要充分发挥粮食补贴政策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补贴金额、补贴方式,提高农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收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之一,这项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目前仍缺乏对不同区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收效应有针对性的定量分析,说服力略显单薄。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借助SPSS16.0分别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而对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政府应适当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在加速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的同时还可以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已有文献往往关注其中直接转移性支出部分,而对价格补贴等间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研究不足。文章以取暖财政支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具体回顾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政策实践,并用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估算了各项取暖财政支出的受益对象、支出规模和再分配效果。文章发现取暖价格补贴是占比最高的财政支出,然而它使中高收入家庭更多受益;取暖救助瞄准了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但其覆盖面很低,再分配调节作用很小;对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发放的取暖补贴使财政资源流向了收入稳定的非脆弱群体。为保障供暖进行的财政投入并未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并且事实上提高了居民家庭实际可支配资源的不平等性。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率不可持续,在财政政策设计引入收入分配视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减免农业税并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中国农业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其实施效果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以农民收入、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面积代表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农业补贴政策作为虚拟变量,通过灰色关联度定量评价了2004—2008年间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因素中,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关联度处于最弱地位,说明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提出了调整农业补贴称谓与标准,注重农业保险补贴及调整农业补贴结构等农业补贴政策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