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社会生活转型之际,农村老人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出现了社会生活隔离化、社会身份边缘化、经济能力弱势化等"去价值化"和"去道德化"趋势。作为微观个体的他们采取了较为积极理性的实践方式,在日常实践中建构了生活理性原则,但日常生活的二元性张力和农村社会的脱域性,使他们的实践呈现出困顿与悲壮的意义。深度剖析农村社会现实与农村老人日常实践生活理性建构的关联性,是当前我们应给予农村老人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2.
住房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日益凸现.将住房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生活质量的视角,剖析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社会整合与社会发展、个人理性选择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意义与影响.通过住房保障制度的理性回归分析,启发青年群体注重生活质量,倡导理性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3.
住房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日益凸现。将住房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生活质量的视角,剖析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社会整合与社会发展、个人理性选择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意义与影响。通过住房保障制度的理性回归分析,启发青年群体注重生活质量,倡导理性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4.
公共理性是有限理性、渐进理性,作为导向制度正义与政策正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尺度,其核心功能在于塑成权力的合法性与利益的协调性。它表达的是公正理念,倡导的是社会合作,追求的是协商民主,运行的是共赢思维,发展的是公共治理的逻辑。作为公共领域的核心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和谐公共空间成长与良善公共生活营造所必需的一系列精神观念、文化要素与心理习惯。践行公共理性精神,就意味着在公共管理中充分彰显公共价值、以公共的视野和思维逻辑进行治理,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达致公共生活的民主化与效能化。  相似文献   

5.
抽象社会中的现代性体验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理性化、抽象化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运作的规范和高效,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和个体之间疏离和对立的关系。这种非正常关系往往把社会个体置于归属感淡化和生活意义空洞化的现代性体验困境之中。加强共同体建设、生活世界的重建、沟通理性和生活政治的推行将有助于缓解个体在现代性体验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石长平 《南都学坛》2013,33(3):54-57
实践理性是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显在特征,形成这一特性的文化渊源是墨家实行实效的思想和儒家的实用理性。毛泽东的实践理性主要表现在他对生产实践与审美活动的关系、社会实践与艺术活动的关系、文艺与文艺创作主体的关系以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理解和论述上。毛泽东认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和源泉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不仅是反映世界,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改造世界;现实生活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艺术与艺术创作关系的重要因素,政治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逻辑延伸。毛泽东实践理性中的"政治",在根本意义上指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指向具体时空中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启蒙运动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能力,是人类主体意识和理性能力的觉醒。由启蒙运动引发的现代化,逐渐出现了理性的分裂和人与生活世界的分裂的现代性危机。面对现代性危机,哈贝马斯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理性理论即交往行动理论来化解现代性危机,来弥合理性的分裂和现代社会的分裂。他的交往行动以语言为媒介,希望利用语言的包容与整合作用来达成共识,而且他主张语言交往的程序优先性和原则性。为了更好地保证交往行动的现实性和合法性,他又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人们在现实生活世界的语言交往中,使用自己的理性进行自我表达与回应,从而形成交往理性。交往理性以语言为媒介、以现实世界为背景,通过理性的互动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统一,从而化解理性的分裂和人与生活世界的分裂的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联结方式从"人身依附关系"转向"物的依赖关系",这彻底改变了个人的存在特性,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在基本价值关系、重要价值和生活意识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全新内容。但是,根深蒂固的群体性生活文化、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以及由自上而下的社会转型导致的理性启蒙的不足,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换遭遇了巨大的困境。走出困境,一方面依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的人本化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个人生活的理性自觉以及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联结方式从“人身依附关系”转向“物的依赖关系”,这彻底改变了个人的存在特性,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在基本价值关系、重要价值和生活意识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全新内容。但是,根深蒂固的群体性生活文化、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以及由自上而下的社会转型导致的理性启蒙的不足,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换遭遇了巨大的困境。走出困境,一方面依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的人本化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个人生活的理性自觉以及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信仰生活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心理生活的重要基石,能够纾解中心失焦、心理失序和心态失衡等心理陷阱,进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文化生活的价值标尺,能够调节文化供给、文化享有与文化交往的内在矛盾与瓶颈问题,从而确保文化生活的充实丰盈、和谐有序和自信状态;作为信仰生活的意义支撑,能够回应社会转型期中的信仰问题,继而形塑信仰生活的理性认知、精神自觉和惯习图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文化价值观的演进.面对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价值与理性的二元矛盾,影视文化的发展应当在推进理性与价值、科学与人文融合统一的进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没有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在分析沟通行为与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理性观的沟通理性。他以沟通理性为核心概念剖析现代西方社会理性化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病症的方案。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补充和拓展了以往理性观的内涵,他的理性观也为西方理性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共理性是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公共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公共理性表现为科学发展理性,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对求解中国转型社会问题的最佳回应;二,对古今中西公共理性的扬弃和创新。科学发展理性的公共价值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理性主义自由观已由思想家个人的见解转变为特定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性理论,然而它的理论缺陷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误导作用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怀疑。事实上,理性主义自由观存在重大危害;它既违背了自由的本义、也取消了理性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惟一环境。理性是有限的,正是理性的有限性为自由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因此,自由高于理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连市1 011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了具有不同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农民工在人力资本、经济、社会和心理方面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缺乏一定的生活与劳动保障,对未来发展规划尚不明确是制约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会在综合自身人力资本、经济状况、社会资本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自身综合利益及行动价值进行评估,进而针对不同类别的社会养老保险作出理性选择;这种选择行动并非完全的经济理性,而是受到文化观念和制度安排影响的有限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批判性的分析人类理性的特点,得出当代社会的所谓道德困境在于人的认知理性扩大了自己的使用领域,其现代理性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为:经济理性与科技理性。它造成对人类追求意义生活的价值理性的抑制。因而解决当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点在于人类对理性自我理念的重新设定,即建构能够合理使用理性的“社会人”的人性理念。因为人类是通过重构自我形象来实践自身的行为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欧洲近代哲学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人学思想的发展分为感性人学和理性人学两条基本发展路径。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生活目的、人的自由等方面,感性人学和理性人学具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生活哲学的当代旨趣及其人文背景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活本质及其当代意义的传统探讨,大多走进了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存在主义或生存论误区。刚刚兴起的生活哲学,由于从发生学角度揭示了生活与理性的紧张关系,把哲学研究与社会生活内在地关联起来,从而实现了哲学对生活本质及其人文背景的真正还原。生活哲学的当代旨趣就在于直面现代生活矛盾、实现其生活化转向,引导它跳出理性王国、贴近并重构现实生活,使哲学最终成为能响应生活诉求并召唤人生真义的一种“人文和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体现为制度的正义性、合理性、道德性与规范性、可操作性相协调统一的制度伦理 ,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基础和公共理性生长的基点 ,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秩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由此决定了制度伦理在扭转“道德失范”、社会道德重建过程中是必须先行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工具理性行为和交往行为以及系统和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三对对立的基本范畴。哈贝马斯通过对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概念的区分,解释了合理的理性概念是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工具理性行为模式和交往行为模式的区分,解释了社会行为是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系统和生活世界的社会双重概念区分,解释了社会秩序是如何可能的问题。正确把握三对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交往行为理论的主题: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谋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