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往人们评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在同情安娜、赞美安娜的同时 ,往往将批判矛头指向她的丈夫卡列宁和情夫伏伦斯基 ,仔细研读作品 ,作者认为安娜悲剧的造成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外 ,性格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文章试从性格方面对安娜的婚姻和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安娜的传统意识及其复杂的情感,是安娜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文章从安娜的追求意识和传统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论述安娜身上的致命弱点;犹豫性、矛盾性、依恋性、软弱性以及对社会认识的幼稚性和对泛伦斯基爱情的盲目性。正是这样一些内在因素,规定了安娜必然走上悲剧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虽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但透过这些男性形象与对应的女性形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池莉自始至终都以女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呼唤男子汉的女性意识增强了男性的角色意识;要求丈夫尊重、重视、认同的意识使男主人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承担责任;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使男人从男性中心幻觉中跌落,自觉地修炼自身、确立自己.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两部西方女权主义电影文本<钢琴课>和<女钢琴师>的比较分析,探寻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心路历程.在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中,艺术给女性带上"性面具",使她们兼具坚硬与颓废的双性气质.女性身体沦为满足男性视觉愉悦的客体,女性主体意识进一步迷失.对性与自然的违逆,必将使女权主义处于更大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勃朗特姐妹二人都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简·爱>在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操控的痕迹;而<呼啸山庄>则在想象的荒原上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一切秩序.  相似文献   

6.
列夫&#183;托尔斯泰笔下女主人公安娜作为一个极富女性魅力、又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特征的悲剧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备受各国评论家的关注。文章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道德秩序和她独特的个性入手,分析其叛逆性格特征的产生、发展以及最后形成的原因,认为是当时历史时代的变革促成了安娜对爱情,对自由追求,是时代的潮流将安娜推向了反判的道路,逐步地走向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解读《简·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虽然书写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但仍在对"性"的理解、对"话语"的把握、以及对"体验"的表述方面明显地流露出对男性话语的心悦诚服,不自觉地认同了男性话语,因此,它始终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不可误读为纯女性主义文本.文章对<简·爱>写作的特点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早期短篇小说《德莫福夫人》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表现了对意识中心叙事手法的实验性运用,该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故事是在他人的“凝视”下展开的。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凝视理论,从空间结构、全景敞视和医学凝视等角度解读《德莫福夫人》中女性作为附属品被父权社会物化的地位。詹姆斯在该小说中描写了不甘于被男性操控、争取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德莫福夫人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詹姆斯对女性地位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学层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西游记>调整此前各雏形作品的人物地位而确立孙悟空为主角,并依次确立其他次角配角;又以主角孙悟空结构全书或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这一主干事件笼罩全书,形成有机鲜明的结构线索.这是<西游记>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未曾有的,以长篇小说<西游记>始有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是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的人的反抗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简&#183;爱》女主人公简&#183;爱的反抗精神,剖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及女性的处境,目的在于借简&#183;爱的反抗精神激励中国女性珍视和保持自尊、自立、自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精神的苦恼源于自我意识的分裂及其与他者意识的对立。那个外化的自我意识沉沦于世并以物化意识和理性意识的姿态同人相疏离。社会系统是自我意识寻求外部确证的产物,但它却作为一种外在性的物质力量支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系统的片面发展催生了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情感淡漠、虚无主义等现代性病症,造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面异化。“返乡”的自我意识必须摒弃物化和对立化的思维模式,在实现内部确认与外部确认相统一的同时,构建物质与精神、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经常被低评,这与小说叙述中较多地以安娜为中心有直接的关系.卡列宁的自我是高度理性的“自我”,他用社会和文化来定位自己,这使他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情趣,但也使他成为一个有抱负和有作为的社会人.他对安娜的爱是一种转喻式的爱,他爱安娜及安娜周围的人,虽缺乏激情却平和长久.安娜的出走,使卡列宁携带上“被妻子抛弃的丈夫”这一摆脱不掉的伴随文本,给他带来极大的屈辱.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故意施以报复,而是选择了宗教逃避.卡列宁不是安娜悲剧的制造者,而是一个善良的婚姻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在男权文化语境中,作为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卓越才华和敏锐的审美感受,把女性深切的内在情感和她那不受压抑的生命状态化入诗词中,传达出浓厚的迥异于时代的女性本体意识。该文从崇尚格高淡雅的主体意识、吟唱至情至爱的生命意识和追求女性价值的忧患意识三方面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多元素地展现一个封建知识女性实现人生价值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安娜和爱玛的悲剧成因具有不少异同之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人都没能珍惜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用情太专、自我迷失;对家庭和婚姻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安娜强烈的负罪感和经济、感情的依赖性使她日益自私、偏激;爱玛则过分地追求脱离实际的浪漫激情。安娜和爱玛的悲剧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地重复上演,对她俩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娜怀着对渴望已久的爱情疯狂般追求,义无反顾地走出“围城”,但当如痴如醉的日子随风逝去时,她又迷惘 了。她最终非但没有化为美丽的蝴蝶,反而在粉碎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美丽而年轻的生命化作一缕轻烟。  相似文献   

16.
既不要对"底层文学"作简单的现实主义囿限,也不要急于追寻其左翼文学精神资源。对底层文学来说,关键问题在于作家需要有清醒的身份分离意识,亦即社会身份与文学创作身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情爱故事,却无法从纯粹的精神意义上找到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爱;情与爱的结局指向虚无: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自然情感被戴上诸多的枷锁。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或是玩世不恭,或是享乐主义,或经受痛苦煎熬,“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相似文献   

18.
李吉林从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理论家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其个人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儿童深沉的爱是其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童心使她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体察儿童的心灵世界 ;充满诗意的心灵使其发现教育、自然和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体验美的世界 ;她勇于实践 ,善于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此其智慧之心 ;她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终臻成功佳境 ,此其恒心。爱心、诗心、童心、慧心和恒心构成其自成高格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以其独特的性别身份和政治身份活跃于当时的文人政坛之中,也因此获得后世乃至现当代学者的关注.总结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是在上世纪既有的研究成果上的突围,既有对人物身份与籍贯、交游与爱情、诗歌思想与内容等既有问题的继续深入探讨,又有对其诗的男性化风格、将其诗进行平行比较研究、其诗的接受研究等方面的开创性的成果.纵观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成果与问题并存,可以尝试回归文本,挖掘薛诗的艺术张力,把薛涛研究放到地域(巴蜀)文学、唐女冠文化、女性文学等大文化体系中,使薛涛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20.
张抗抗是新时期文坛上走在前列的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不少作品都鲜明地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同样《情爱画廊》这部长篇,作者更是通过对现代爱情和婚姻的阐释,表达了其自由、自主、自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