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心雕龙》同有些古代典籍一样,存有一些历史疑题,撰成年代就是其中之一。《文心雕龙》的撰成年代,不仅关系到对内容的理解,也是推定刘勰生平年代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龙学界向以清刘毓崧“三证”说为依据,推定《文心雕龙》撰成于南齐之世。本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考证《文心雕龙》撰成于萧梁之初。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四届年会已于今年5月12日闭幕。这次会议对《文心雕龙》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了阶段性总结;同时,又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方向性探索。这些,必将对今后“龙”学研究与教学起推动作用。现据个人理解,略述如下: 这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它标志着“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理论体系,是从宏观上研究《文心雕龙》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龙”学界过去已有接触,然正式主题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艺术想象论的层次结构曹章庆关于《文心雕龙》艺术想象的理论,王元化同志早在1979年出版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中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等,但事隔十多年,《文心雕龙》关于艺术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2000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2 0 0 0《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包括 :2 0世纪“龙学”研究之回顾 ,新世纪“龙学”研究之展望 ;最新“龙学”研究成果之交流 ,如 :刘勰生平事迹考辨 ,《文心雕龙》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思想之研究 ,《文心雕龙》创作论、文体论、批评论之研究 ,《文心雕龙》作意、渊源、影响、作用之研究 ,以及《文心雕龙》应用研究、学术史研究、方法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文心雕龙·辨骚》中的“奇正华实”说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以补论。其一,补充介绍齐梁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状况,由此考察孙子《兵法》在当时产生的文学影响,以及《兵法》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和启迪;其二,在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论证“奇正转换”论是对作为艺术张力控制论的“奇正华实”说的补充。其三,刘勰引兵入文的“奇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周易》审视《文心雕龙》的理论思想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此类研究成果丰硕,且大致可以“《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及“《文心雕龙》对《周易》的阐释”两类视角进行划分。具体而言,前者又可分为“征引内容”与“话语体系”两大层面,而后者主要以“五经皆文”的观点为线索。经梳理发现,《周易》与《文心雕龙》的关系研究,应主要围绕《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关节所在。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知音》:“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贾谊《新书·道术》:“如鉴之应,如衡之称。”又王充《论衡·自纪》:“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序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前辈杨明照先生《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文心雕龙》研究,早先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随着汉学研究的兴起,上世纪中叶以来,以美国、俄国(前苏联)、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等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从总体上看,这些国家的研究更多地表现在对《文心雕龙》的翻译与介绍上。《文心雕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而上世纪50年末出版的美国华裔汉学家施友忠的《文心雕龙》英文全译本、90年代版的意大利汉学家珊德拉的《文心雕龙》意文全译本,是其中的标志性成果。这些翻译不仅本身属于《文心雕龙》研究的一部分,而且还极大地扩大了《文心雕龙》在各自国家的影响,从而对《文心雕龙》研究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翻译,欧美各国的《文心雕龙》研究还体现在各种讲座、研究论文及一些有关书籍中。同时,随着《文心雕龙》研究的持续发展,欧美各国还出现了一些“龙学”专家,如美国的施友忠、吉伯斯,意大利的珊德拉,法国的朱利安,瑞典的罗多弼,德国的德邦,前苏联的波兹涅耶娃、李谢维奇等,他们的研究代表了欧美各国《文心雕龙》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中提出“情会”说,引起许多注家的关注和研究者的重视。何谓“情会”?注家众说纷纭。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注:“情会, 文情的会合。”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称情会为“思想感情的会合”。郭晋稀《文心雕龙注译》释情会乃“上下文情相合”。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译情会即“感情兴会”。张长青、张会恩《文心雕龙诠释》说“‘情会’就是思想和创作激情的会合”。这些注释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情会”的某些涵义。但是,从研究方法上看,这些注释  相似文献   

10.
文言句首“盖”字说略张家英文言散文句首常见“盖”字,《文心雕龙·章句》称为“发端之首唱”,《史通·内篇·浮词》称为“发语之端”。现代常用文史工具书如《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将其用法归纳为副词、连词、发语词三类。本文考察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内容是研治《文心雕龙》,而取《风骨》篇以为核心重点,加以阐释。以《风骨》为主题的论文固自不乏,但本文有其自己的观点,例如名家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皆以为“风”即指“情”,“骨”即指“辞”,为一般学人信奉,而本文以为尚待商榷。著者为解说“风骨”,涉及了陆机《文赋》与曹丕《典论·论文》,用以寻其真源,而且,并不局限于《雕龙》本书本篇之内(如黄、刘之方法),是其特点之一。其次,著者又旁征于六朝时代之画论精义,以与刘勰文论相为印证发明,于是“风”之本来词义,豁然得以昭晰,亦即不为“文论”本科所局限,此其二。再次,为解中国文论艺论何以特重于“气”,著者又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层次,阐明了中国诗文书画传统术语皆用“写”字的要义,指出“移写论”与“摹仿论”之貌似而实殊的要紧一义。此其三。凡此,于治“龙学”文论,应有相应的切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时期,"龙学"大兴。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均蜚声学界。而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一书由于生前未曾刊行,不为学界所知。随着《推十书》的刊布,《文心雕龙阐说》的价值亟待发掘。刘咸炘运用札记的形式,对《文心雕龙》50篇予以评点,颇多创见。然千虑一失,亦偶有失误。  相似文献   

13.
“拟容取心”一语,出自《文心雕龙》《比兴》篇的赞语中。对“拟容取心”的解释,长期以来,多以为是既描绘其外貌,又摄取其实质的意思。如1963年出版的,陆侃如、牟世金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雕龙选译》(下),就已将“拟容取心”翻译作“比拟事物的外表,摄取其精神实质”。而首先把“拟容取心”作为“拟容取心说”来提出的,则是王元化先生的文章《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发表在1978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上,后收入《文心雕龙创作论》)。因此,要解释“拟容取心”的含义,还得从王元化先生的文章谈起。  相似文献   

14.
《宗经》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詹福瑞《文心雕龙》的前五篇是书的总论,《宗经》为总论之一。《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所谓“体乎经”,指的就是《宗经》。大凡研读《文心雕龙》的人,...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文心雕龙》“体大而思精”,有着深厚而广阔的文化背景。第一,六朝文学创作的繁荣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第二,齐梁时代儒、道、释三教同时流行带来了思想的活跃与解放,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大环境;第三,齐梁文坛复古与新变两种思潮的斗争为《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小环境;第四,魏晋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以及刘勰强烈的“树德建言”的欲望给《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理论批评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同意文学批评史家们否定《文心雕龙》受玄学影响的意见,认为魏晋玄学发挥了“三玄”中的辩证思想,在方法论上给《文心雕龙》以重要影响。这突出表现在《文心雕龙》“以道为本”理论构架的形成和“自然之趣”艺术观的形成上,也表现在它的对立统一观念、运动变化观念的形成上,同时,玄学“言意之辨”对它的理论方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魏晋玄学是《文心雕龙》艺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本文还从齐梁时代文学与批评的发展以及学术思想的状况论证了刘勰接受玄学影响的主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风骨》篇义析论金庆国1《文心雕龙·风骨》篇义的关键问题,自然是对“风骨”概念内涵的理解。“风骨”可以说是《文心雕龙》中歧说最多的概念之一了。陈耀南先生在《文心风骨群说辨疑》一文①中,曾搜罗六十四种说法分为十类,并加以按断,可见纷纭的概况。...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一书,最早著录它的《隋书·经籍志》署为“梁兼东宫通事舍人刘勰撰”,清内府藏本所署相同;汉魏丛书本和清黄叔琳的《文心雕龙辑注》则署为“梁刘勰撰”。清代以前对该书所署的年代似未曾引起注意和异议,到了清代开始对成书的年代进行探讨并对所署“梁”代提出了异议,如纪昀、顾千里等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博采古今文论家之见解,对《文心雕龙》中“而辞”十一条训意进行了辨疑。  相似文献   

20.
刘勰“六观”论剖析顾农《文心雕龙·序志》云:“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可知这是一组专论①,其中《知音》一篇尤为重要,因为这里明确捉比了所谓“六观”,显然带有某种纲领的性质。可垦这个“六观”在《文心雕龙》全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