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学类课程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和美育功能 ,在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中得到了广泛重视。文学类课程教学 ,应从作者高尚的人格精神美、作品的深挚情感美和作品的形象意境美三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小学教育专业目前的文学教育存在学生阅读量较少、阅读体验不够丰富、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类课程存在弱化等现象与问题。本文就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思考探究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教育的策略。旨在使学生亲近经典,涵咏经典,回归童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率真博雅的气质和品位,从而提高文学教学效率,切实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艺术院校的文学课程教学必须紧密围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一目标,深入挖掘文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及其美育功能,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美好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人格和较高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艺术院校的文学课程教学必须紧密围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一目标,深入挖掘文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及其美育功能,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美好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人格和较高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文学类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强调了文学课程对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具体讨论了文学类公选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学课程实施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挖掘作品的语言美、发现人物的形象美、辨析作品的结构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立足教材内容、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积极营造美的教学氛围,注意教材与教学工具、课内精华与现实生活、教学环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巧妙结合,多途径构筑文学课程美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得到提高。分析了传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使文学教育的意义获得彰显,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专业教育,应超越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现代文学经典的确认与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力、感受力和审美判断力;还要通过现代文学精神的传递,以"文学性"的熏陶,实现"人的灵魂"的教育。但急功近利的时代风潮中,文学教育的祛文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大学教育理念设置更以实用为重,忽视人格培育,这些都是亟待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立足文学类课程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指向,挖掘文学专业知识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激活文学专业课程内涵的教化功能,将文学课堂内隐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外化为师生教与学的行为表现。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要破除专业知识至上论、思政课程补充论、机械推进填充论等不良倾向与做法,充分发挥文学类专业课程富含人文精神育人资源、意蕴隽永、润物细无声等专业特点,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课程以双语模式展开,但因双语课程对学生而言有专业知识和语言学习双重教育目标,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方面探讨了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才是课程效果提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在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是新时期体育教育面临的新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探求新的更适合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授课模式,从而丰富课程内容,以期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高校物理专业课的教学中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尝试在物理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入专利教学方法,让学生查阅、讲解、讨论并写作与专业课内容相关的专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但扩展了专业课的知识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文献查阅、语言表达、交流沟通和科技创新等相关能力。通过返还部分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物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其重点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通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课程定位上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内容上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的知识面和知识点的适度把握,并采用全方位的多维教学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及其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 ,建立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健康课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史是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穿插讲述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家在化学领域勇于献身、为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课程的动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科学品德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7.
汕头大学学生通识教育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汕头大学本科生对通识教育看法的调查,发现汕头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现状是学生虽然不太清楚通识教育的意义,但是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希望通识教育课程以选修为主,内容以兴趣、轻松优先;要求进一步改革教学、考试方法。因此建议应向学生说明通识教育的意义,开设适切的通识教育课程,不断改进课程设置、教学及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重庆大学近两年音乐素质教育情况,将音乐类的7门选修课分为基础、欣赏和提高三大类,统计分析了学生对不同选修课程、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对选修课以及选修课程的总体需求情况。结果表明,欣赏类是当前音乐类选修课的主流,对提高类的选修课有较大需求,对音乐类选修课的需求上,经济管理和理工科基本相似,而人文社科则和理工科有较大差异,学生对音乐类选修课有较大热情。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做了相应调整,对教学方法也做了相应改进,收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建设是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律硕士课程设置应当紧紧围绕实务性和专业化,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加强法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协调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扩大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与创造精神,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深厚的基础,中文课程的开设在人文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文课程开设要去除形式主义,课程设置应体现出计划性、有序性和联系性,使学生受到不同层次、内容的学识培养。中文课程影响的深化表现为:中文精品课程引领下开设相关中文课程,形成课群,体现阶梯式学习、由浅入深的特点,发挥较全面的影响;把社团建设作为检验理论学习的阵地,作为创新探索的平台;文理结合,使中文知识素养成为学生的精神府库,创新发展的实践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