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惯用语深层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隐喻和转喻。隐喻的形成必须有概念域的相似性,基本途径为本体映射和认知映射,主要有三种类型:整体隐喻、部分隐喻、双重隐喻。转喻的产生依靠概念域的邻近性,包括4种类型,11个小类。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也是惯用语深层义形成的主要原因。惯用语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包括隐喻和转喻连续发生、隐喻和转喻并行发生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证明隐喻认知在英汉表量结构物量词的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从共时角度分析英汉表量结构的隐喻现象的同时,试图对其中的物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异常搭配现象作简要归纳。主要归纳出两类隐喻性的异常搭配现象:一是映射型名量搭配,一是错位型名量搭配,它们分别反映出不同的隐喻认知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界关于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已经有所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与转喻具有共同特征,但隐喻与转喻认知概念中存在的问题,是二者间的区别和互动问题。此外,隐喻和转喻研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名词表数的认知隐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Lakoff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前 ,名词表数是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目前 ,名词表数可从一种新的角度 ,即认知隐喻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运用认知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的两域映射理论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 ,对名词表数的隐喻性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得出结论 :名词表数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语言和认知过程是并存的 ;表数名词的选择是动态的 ,但结构不变。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对英语职业委婉语的语义模糊和扬升机制进行微观分析。分析表明,概念隐喻和转喻在职业委婉语实现委婉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概念转喻借助整体与部分间的同域映射主要实现语义模糊,而概念隐喻则借助相似认知域间的跨域映射主要实现语义扬升。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即两个认知领域的结构映射。认知是形成隐喻这种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基础。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科技英语中广泛存在的隐喻表达的生成也正是基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空间映射、再经过概念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空间隐喻理论为框架,对《雨里的猫》中不同的空间隐喻认知模式进行分析,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解读小说隐晦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2.
《易经》卦爻辞不是韵文,但间用韵语,这些韵语主要包括同卦诸爻用韵和同一爻辞内部相韵两种情况。查找出卦爻辞的韵语,有助于确定卦爻辞的句读和不同版本的异文,对于正确理解《易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澜湄合作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简称"澜湄合作")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区域内各国及国际组织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贸往来及合作还拓展了云南旅游业的海外市场,交通领域的合作增强了云南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基于此,对云南旅游业在澜湄合作的历史条件下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管理学中人本管理的原理 ,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在学生管理中如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学生工作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方言词汇,在书写形式上存在着因本字失考而误用同音字的现象,致误原因是撰稿者蔽于方音而对方言词的语源未能详加考察.这些误字,客观上反映了方言音系的某些特点,为我们研究地方语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有利条件.本文列举分析了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一些误字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第二轮方志编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宋词“女性化”倾向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情韵成为古代文学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全宋词》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两万余首宋词中高频字的检索结果反映出其鲜明的女性化倾向 ,而宋词女性化倾向的形成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际反"伊斯兰国"联盟是对"伊斯兰国"挑战现代国际关系秩序与现代民族国家主权这一极端意识形态的反击,"伊斯兰国"在生成国的消失已成定局,但是"伊斯兰国"在与"基地"组织从依从到脱离的发展过程中,夺得的国际恐怖主义领袖地位的影响力不会消亡,因此在"伊斯兰国"背景下提前布局推动国际合作,形成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共识,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法治建设,预防后"伊斯兰国"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扩散显得尤为重要。从恐怖主义概念分歧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国际意识形态矛盾根源入手,寻找以国际公约的方式推进国际反恐怖主义与反极端主义合作,并寻求实现普遍管辖权的契机,提出中国应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回流人员做出相关法律应对预案设定,同时应尽快实现安全检查的法定化标准,以消除后"伊斯兰国"背景下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对我国恶性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河南上市公司2000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政策执行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减值政策对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他对上帝和基督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