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村运动。在新村运动中,韩国政府极为注重村民的政治参与,如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民组织,实现广大村民利益、重视并支持妇女参与政治,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以及提高村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等经验,对我们当下积极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成功地解决了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为韩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创造了“汉江奇迹”.2010年我国提出了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的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由于我国现阶段与当时的韩国情况较为接近,中韩两国的经济模式与文化传统相似,韩国新村运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伦理精神、增加村民收入、培训新村领导人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启迪。韩国新村运动不仅仅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国民的社会伦理水平,如勤勉、诚信、节俭、自助、平等、合作等思想和精神,从而使新村运动逐步由政府推动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所有这些都是永远无法从资本和技术中获取的,这也许是最值得我们向韩国新村运动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韩国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立法,通过三级立法体制,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其特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配套法规建设自成体系,适时修改法律法规及规则,重视农村建设、农民教育与农业组织立法。韩国的经验与做法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立法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建议: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发展,立法与政策双管齐下,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密切关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动向,立法与政策齐头并进,切实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与政策双向互助,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立法与政策共同发力,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以推进主体多元化为关键的韩国新村运动成功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韩国新村运动实施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对韩国新村运动的研究分析得出,新村运动通过正面激励教育、灌输引导教育、榜样示范教育、情感交流教育等思想教育途径转变了韩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借鉴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加强农村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重视农民在农村思想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注重农民的精神培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农村思想教育方法多样化;思想教育成为破解返乡农民工压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为主体的新村运动使韩国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精神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文化传统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韩国当年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在总结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其保证农村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五点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吸取建设中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建设,还要兼顾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以免陷入只注重效率而忽视人文精神的误区,使得农村发展缺乏后劲。在各种农村建设的模式中,一种是注重物质满足和精神自觉的韩国新村运动,另一种是注重人文关怀和民主参与的印度喀拉拉邦。我国新农村建设吸取了国外经验,并结合实践总结出本土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同属人多地少国家,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而且韩国在推进和实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与我国目前遇到的社会问题极为相似,所以本文在分析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韩国“新村运动”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限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中国西部连片贫困地区甘肃定西农民的脱贫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贫困分布面广且地域差异大,农民文化、技能素质底下等制约定西农民脱贫的因素并没有彻底消除,农民脱贫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政府主导下的输血式脱贫模式的弊端,从发展区域经济,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运行有机结合的反贫困机制,发挥党的领导与农民首创参与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素质等层面出发重塑定西农民脱贫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不可免地要涉及"三农"问题。因此,要在理顺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从"三农"问题的现实状况看,应该从建设村级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社会问题,我国学者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平衡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范畴,须由政府提供.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农业、农村、农民具有极端正外部性特征假设进行论证,但并没有深入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否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导向有关.基于此,从雁型模型去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并据此提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二战后,出现了农村凋敝、城乡差距拉大的社会经济现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造村运动应运而生,成为改变乡村形象,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次模式创新。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这项长远国策的实施中借鉴。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加强农民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培训、激发村民参与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而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选取一系列的评价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30个省区的农村发展水平作整体综合分析,得出各地区农村发展水平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各地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留守妇女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归纳为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无疑是最重要的主体。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且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把子女、配偶和老人留在了农村,形成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大多正处于劳动力年龄的黄金阶段,她们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抚养子女和照顾老人,这意味着她们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已经成为经济和政治及其他领域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区的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化解“三农”问题的基本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影响农民收入的根源在于农业效率低下,而提高农业效率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农业内部减少农民,这就需要借助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二是从农业外部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构建农业的外部支撑系统,这就需要借助于城乡统筹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而两种战略的实施必须以中心城镇为切入点,同时开展新农村运动,最终实现小康农村和“四个文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主体地位愈发突出,肩负的任务巨大。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摆在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农村信用支农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一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