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大学院校的逐步成长,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逐渐呈现出"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生融合"的发展态势。但在融合与共生的过程中也存在两者融合关系不紧密,对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在此在分析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各自特色的基础上,以研究二者的融合机理为切入点,提出六条推进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融合与共生的途径,力求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本文着重于辽宁地方大学文化建设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诠释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相互促进关系,以更好地提升大学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为辽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辽宁而发挥地方大学文化创新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是指与环境相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西口文化是"走西口"过程中以山西为主的汉族人民通过流动和贸易与蒙古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影视媒介以其强势的传播效果更多地表现了西口地区在边关贸易中的特殊地理地位,并对走西口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现象进行彰显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北京汇平原、草原、水乡为一区,故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体系.外来文化进入北京地区后,均能有"曾似相识"之感.北京历史上实现过三次文化大融合,辽金元系平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大融合,明朝系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大融合,清朝系关东文化与京师文化的大融合.上述地域文化在北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引领大学的前进与发展,在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全省高校普遍重视培育大学精神,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继续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其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辐射作用:深度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为大学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提高辐射文化强省建设的品质;紧密联系"文化强校"与"文化强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提高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水平;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先进文化阵地;注重文化共同体建设,在促进自身优势与社会资源结合中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6.
博雅教育与当代大学的素质教育一脉相通,都强调人的内外兼修以及全面、综合地发展。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在大学生中推广博雅教育不仅创新了博雅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还能使受教育者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有效提升了教育效果,让教育内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这种依托地域文化推广博雅教育的方式还有效地传播了地域文化,促成了弘扬文化、发展文化的良性互动的社会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视角、时代视角、地域视角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准确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深入理解长安文化。长安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长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为古代各政权认可并极力推动、普及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文化,记载着中华传统的辉煌与骄傲;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多民族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与文学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都受区域环境所制约,而表现出区域性特点。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区域性必然影响到文学。这种影响涉及到某地域的自然环境、传统风习和社会历史诸方面。中国早期文学,如《诗经》、《楚辞》具有浓郁地地域文化色彩。在秦汉统一、地域文化融合之后,地域文化与文学仍然有着某种联系,只是其存在形式及其表现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阐述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它的层次结构入手,就文化的社会影响作用及其特性进行了全面揭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并重点就地域文化的变革及塑造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类型之一。与中原的农耕文化、西北的草原文化相对举,东北的森林文化因东北地区森林莽莽、树海无际的地理区位与地理环境,在地域、语言、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在这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演进中,从殷商到清末,森林文化又经历了三个千年之变局,即:一是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与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三是登上了主导中原政权的历史舞台,与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等的碰撞与融合。三个千年变局的实质是由变而合,由合而大,最终统合为大中华文化,“生生不息,骙骙健行”。  相似文献   

11.
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水利行业实践和区域特点,把廉洁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到水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立足行业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之核心理念,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为了达至水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水利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简要概述了儒家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儒家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融合的三个方面:儒家文化带动教风的改进;儒家文化引领学风的变化;儒家文化促进校风、班风、室风的改观。  相似文献   

13.
略论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导致了巴文化与蜀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巴渝文化与楚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 ,这主要是由地域的相接 ,族属的渊源 ,文化基底相同及历史上交融互渗这些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4.
河套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一源,在草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但是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要求看,我们对河套文化这一宝贵资源,还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理性的整合和挖掘。因此,深化河套文化的研究,理清河套文化脉络,整合河套文化内涵,把最能体现地区精神风貌的文化精华挖掘出来,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对于弘扬河套文化,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实现地区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文化的整合提升和长株潭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以互动、联合、合并为主要手段的城市群效应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到长株潭一体化,也是历史发展和时代使然。利用文化整合的力量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整合中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努力促进文化融城,将是促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新兴融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eeting the tourists' cultural need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excav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Zhejiang Province, in light of local reality, vigorously excavates local tourism culture,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traction and shaping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tourism image of the whole province,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cava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creates corresponding cultural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innovates and creates new tourism formats with stro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excav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and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have expanded the new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培育和谐的大学文化,植根于大学教育环境中的大学文化,是文化在大学校园方面的再现与反映,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深入阐述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时代特质以及建设和谐大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剖析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大学文化的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从重塑精神理念、培育制度体系、营造环境氛围、确立发展目标等角度,探讨了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说明地方大学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效应。绍兴文理学院承传越文化之“发愤图强”精神、“经世致用”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名人精神,并经过批判和文化过滤,培育和凝炼成“修德、求真、图强”的校园精神。学校以百年校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熏陶培养人才,同时也影响社会,发挥了学校对于地域文化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强化作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研究具有多重意义,除了历史人文研究自身的价值之外,还有现实重要性:提供区域精神价值定位、形成地域品牌乃至于打造新的产业文化品牌。今天地域文化研究面临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挑战。燕赵文化是河北文化的代名词,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提出“冀文化”概念有深层挖掘河北文化内蕴并向区域延伸形成大区域新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和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入手,探讨了文化与校园文化、国家软实力与高校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软实力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办学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子集,具有行为导向、秩序整合和传播传承三大功能。高校软实力本质上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可细分为导向力、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