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1941年跟随西北科学考察团进入甘南藏区后撰写的观察纪略.本文认为:李旭旦的“黑错政治中心地”之说具有科学远见性,且已在新中国甘南藏区城镇区划变迁中得到证实.而李旭旦“地尽其力”、“适中开发”、“发展交通”、“广施教育”、“建国家公园”的种种建议不仅是甘南藏区脆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开发原则,同时也是促进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甘南藏区的集镇商贸发展经历了清末民初外国洋行垄断性贸易,抗战前国内商帮对商贸推动和抗战时期政府主导下贸易勃兴三个主要阶段.在这些发展历程之中,集镇商贸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变化,如商会组织产生与发展、商贸重心的扩散及小型集镇兴起、国家加强对商贸控制等.在国家、商会组织等的推动下,清末至抗战时期甘南藏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商品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加快发展畜牧业 ,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任务。本文在对青海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提出了“解决畜草矛盾”和“畜牧业经济中心向第二产业转移”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两个战略重点。围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战略和两大战略重点 ,具体谈了青海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夏的畜牧业分官营与私营两种.统治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牲畜私有者的利益.个体牧民只有牧养90只羊、6头牛,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官府对畜牧业的经营分属群牧司、监军司、马院三大系统,具体生产由依附于官府的"牧人"承担.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青海蒙藏牧区畜疫防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青海蒙藏牧区畜疫跌起,畜牧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抗战时期,西北开发达到高潮,畜牧业作为青海在内西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尤为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投资。为了防治青海牧区流行畜疫,保护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国民党中央政府和青海地方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造血清、疫苗和培养兽医人才等。这些举措使青海畜疫防治步入了近代化历程,增强了抗战时期国家经济实力,但由于战时诸多不利因素致使畜疫防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早期处于黑龙江流域,经营渔业、猎业、农业、畜牧业等多种经济生产方式.畜牧业经历长期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相应的畜牧业文化,并进而融入到民族情感与认知之中.语言中的词汇作为其畜牧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总体数量、构词方式、语义特征上,都一定程度地展现出民族深厚的畜牧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及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可归结为"六化":生产的集约化,技术的现代化,经营的产业化、管理的科学化、生产结构的合理化,与环境的协调化.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维等是其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认为应从转变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加快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西藏牧民参加畜牧业保险的影响因素探讨显示,性别、年龄、家庭总人口、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畜牧业收入占比、畜牧业类型、畜牧业疫病发生频率、畜牧业近三年损失金额总和的自然对数,对饲养牲畜损失的看法以及所在地畜牧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对畜牧业保险需求存在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生态畜牧业进行了理论探讨 ,论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含义、界定范围及其生态学思想 ,指出生态畜牧业是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草畜矛盾而提出的 ,因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认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必须注重草场生态系统的平衡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借鉴近年来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陕西北部黄帝陵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了梳理 ,阐明了上古神话、传说、记载与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与吻合  相似文献   

16.
创世神话是以描述宇宙万物的综合创造为主的神话。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保留传承着大量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是形成民族共同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甚至支配了人们千百年来的精神生活。创世神话还具有民族认同符号的功能。创世神话在原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原始文化又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母体及源头。创世神话包罗宗教、哲学、伦理、审美及科学于一身,作为观念形态的统一体而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唐代,在千山万壑、大江奔腾的长江三峡地区,生活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少数民族--"獠人".研究他们特有的风土民俗,对多层次、多视角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